未名
发表于 2013-10-16 09:04:34
音迷 发表于 2013-10-15 19:45
得了,大哥啥也别说了,越说越没谱了!典型的拿着新拜亚耳机的风格去评判老拜亚,到头来根本没听过!不要 ...
也就是说拜亚也变了,新拜亚跟老拜亚不是一码事了。80版的老拜亚现在难得一见,文中讨论的尽是些买不到的东西,仅仅是表达一种缅怀。跟老240不一样,AKG保有量极大,尽管停产多年,想要总还是能买得到的。
mvw
发表于 2013-10-16 09:17:58
草民一介 发表于 2013-10-15 16: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所讲的声音框架是指各种音响要素之间的平衡,能量布局的均衡带来自然的音色;厚度、密度和动态,瞬态之间 ...
我也觉得应该用同一个时期的森海和拜亚作品对比,而且最好都买回来在家多听一些时间,其实hd600和dt831以后的作品应该说都不算是创始团队做的了,所以参考价值有限。
如果说是同时代森海家族和小拜亚的作品,应该说是两个平行的世界,虽然同为德国货,但重合的地方并不多。
我在对比老森海和老拜亚的时候,每次从森海切换到拜亚,都会感觉宁静了很多,一些嘈杂的,额外的东西好像消失了,只留下声音中最纯粹的部分——由很多很多细节组成的声音——虽然我知道这在现代音响中是反面教材,但在那个时代,由于细节足够多且呈现方式非常朴实和自然,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感动,纯粹的用声音打动你,感觉你和歌手之间的交流没有障碍,这绝对是一种独特的,在其他耳机作品中无法感受到的体验。
再切换到老森海的时候,你会发现声音像是穿上了美丽的服装,然后有队形的舞动,非常轻快,整个声音跳跃和流动起来,我绝对承认这个感觉是非常顶级的,听起来非常容易上瘾,停不下去。
森海对比拜亚,感觉音符的数量少了,但每一个音符都变得更大,更高贵;拜亚对比森海,立刻感觉声音慢下来了,音符更多,每一个都要更清晰。我觉得用语言去形容这种感受是相当无力的,但毫无疑问的是,森海的平衡性和拜亚的无高下之分,但森海在原始信号中更明显地添加了自己的东西。拜亚显然能把音乐中本身就包含的东西更多得呈现出来,因此自己的态度表现表现得比较隐蔽时,依然能打动你。
这是绝对高水平的较量,如果不是实时切换,决不可能在声音上找到破绽,更不可能有“平衡性”或“乐感”上的低级错误。但需要知道的一点是,森海的这种风格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并受到市场追捧,因此后续的器材都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虽然更多的是邯郸学步,但总归常见。拜亚的至真至朴很遗憾逐渐失传了,使得这种声音在当下更显得珍贵。
musicforever
发表于 2013-10-16 10:27:21
mvw 发表于 2013-10-16 09:17
我也觉得应该用同一个时期的森海和拜亚作品对比,而且最好都买回来在家多听一些时间,其实hd600和dt831以 ...
说的很好建议加精吧,把这个讨论贴留给后人去研究
musicforever
发表于 2013-10-16 10:29:52
未名 发表于 2013-10-16 09:04
也就是说拜亚也变了,新拜亚跟老拜亚不是一码事了。80版的老拜亚现在难得一见,文中讨论的尽是些买不到的 ...
是的几乎买不到了,所以这里只是探讨不存在炒作,不过白牙现在的耳机860和t1 还有以前的影子的
mvw
发表于 2013-10-16 10:35:59
是啊,大概几年前从我找森海hd1000的资料开始,就发现网络上对当年这些传奇企业创始人在位时的产品的介绍少得可怜,每次想找一些有关拜亚父子,森海父子,林尚武父子,松下秀雄,鲁道夫格里克等人及他们的作品的信息时,顿时觉得一片茫然。
希望有机会我能慢慢把这些人和他们的作品资料进一步梳理,然后写出来供人参考,希望这些东西能带给诸位烧友一些启示。看得到过去就看得清现在,也就看得见未来。
草民一介
发表于 2013-10-16 13:33:51
mvw 发表于 2013-10-16 09: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也觉得应该用同一个时期的森海和拜亚作品对比,而且最好都买回来在家多听一些时间,其实hd600和dt831以 ...
告诉我马兄,你对声音中最纯粹的部分的体验源自何处?原声音乐会的现场吗?
musicforever
发表于 2013-10-16 13:49:56
我的话题引出麻烦了?^O^
mvw
发表于 2013-10-16 13:52:28
本帖最后由 mvw 于 2013-10-16 13:56 编辑
草民一介 发表于 2013-10-16 13: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告诉我马兄,你对声音中最纯粹的部分的体验源自何处?原声音乐会的现场吗?
不是,我在家古典乐听的不多,一般听都是测试耳机的时候,现场也是有重量级乐团来西安的才舍得去。
这种纯粹的感觉就是来源于声乐,各种人声,很多时候我只想找到那种朴素的人和人对话的感觉,尤其是那些坦诚的值得信任的人之间的交谈,只要我听到一些我从中学听过来的歌曲,一个耳机很容易让我进入状态,或回忆,或感动,就他唱我听,之间没有障碍,也没有多余东西的话,我认为就是一个好耳机,真的像人在对面七八十公分的地方对着我陈述,就这样。
我觉得有些器材可能想在做到这些的基础上多给我一些,或者把一切都打扮得漂亮一点,这个时候,平淡的感觉就打破了。这也不是坏事儿,只是过于常见了。
草民一介
发表于 2013-10-16 13:57:02
本帖最后由 草民一介 于 2013-10-16 13:58 编辑
明白你的出发点了。看来我跟你的观点并无冲突,评判的角度不同罢了。但我觉得您要是多去几个音乐厅,也许对音响的观点还会有变化。
mvw
发表于 2013-10-16 14:03:10
草民一介 发表于 2013-10-16 13: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明白你的出发点了。看来我跟你的观点并无冲突,评判的角度不同罢了。
我还是觉得语言无力,用一个场景吧,你可能知道我干记者的,好些时候在采访的中,即使面对科技圈里的技术工作者,我也觉得沟通起来很费劲,因为你的问题总是得到一些庞杂而无关紧要的回复,而偶尔碰到一个不喜欢隐藏自己的人,我总是会很兴奋。最普通的东西反而越来越难见到了,拜亚其实就让我找到了这种畅快对话时候的感觉。
草民一介
发表于 2013-10-16 14:25:56
我觉得我已经说的挺直接明了啦。其实你所感动的“直接感”是源自于拜亚动力对直达声的痴迷挖掘。但现实生活中的音乐成分绝不仅仅是直达声。这就是拜亚和森海着眼点的不同。同一个乐团在不同音乐厅里的录音会天差地别。这种信息的变化,拜亚反映的就不及森海明显。所以我说森海还是更着眼大局的设计者。当然,拜亚的魅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musicforever
发表于 2013-10-16 14:58:26
森海恰恰是用一个一个音乐厅表达所有音乐的,580*600*650都是,连800也只是相对改善了一些,而白牙则一直是靠还原音乐为基础的,所以才会表达出不同的厅堂感,至于没有听过80年代的白牙,就相当于用650推测540甚至大奥,毫无意义
847681220
发表于 2013-10-16 15:56:05
本帖最后由 847681220 于 2013-10-16 15:58 编辑
草民一介 发表于 2013-10-16 14: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我已经说的挺直接明了啦。其实你所感动的“直接感”是源自于拜亚动力对直达声的痴迷挖掘。但现实生活 ...
这是因为森海固定的框架被扭曲,所以比起拜亚的无框架变化的明显
这种“着眼大局”是于沉迷结构中不能自拔
草民一介
发表于 2013-10-16 16:04:46
沉迷结构和沉迷细节,说不上谁对谁错吧?
草民一介
发表于 2013-10-16 16:07:43
森海的耳机,540时代的就不必说了,即使是580,600,650,对于空间以及残响信息的表述也是非常敏感的吧?我从来没觉得森海的耳机听什么都像在音乐厅里一样。反倒是拜亚动力的耳机听什么都只有直达声。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