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_fool 发表于 2014-1-30 17:39:12

"人的一生犹如一次旅行,还是尽量放松心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灵、享受这次旅程,获得最大的快乐和审美。"

说得太好了。

ssk1981 发表于 2014-1-30 17:39:55

不得不支持白版主,撇开说的对不对,撇开是不是包含全部,单就以能这十列子来讲,其实差不多已经是包罗万象差不多全部烧友的类型的。
白版真是用心用生命来感受器材的大家。 谢谢分享。字字珍言。

小白 发表于 2014-1-30 18:12:38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4-1-30 18:22 编辑

让我自己再补充一点,凑成10点吧:

10、“大为美”。一直有一些人是以大为美的,其实在Hi-Fi圈内也有这种情况。什么是“大为美”呢?就是喜欢大的声场、大的格局、大的声音规模和密度、大的动态。用英文说就是“Sounding BIG”。我以前评论过的一部耳放比较典型地体现这种审美——加拿大拜事通的BHA1耳放。当然这不是一部完美的耳放,有它的局限性,但是它的声场、声音规模感、声音力度,真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对于表现古典交响音乐来说,“大声场”“大声音规模”真是十分有益的,能够在听者面前展开一个大的声舞台,声舞台上有一支规模够大的乐团,把交响音乐特别是大编制交响音乐表现得更好。

我前面提到了两个大,大声场和大的声音规模。它们是有区别的。简单说,大声场就是面前展开一个宽大的声舞台,而大的声音规模,或者说“规模感”(我喜欢用这个词来形容),指的是声舞台上那支“乐队”的规模大小。如果很大的声舞台上,似乎稀稀拉拉的,乐团的声音密度和群感不足,那不能算“规模感好”——有些声场开阔但空旷的器材就是这样的。优秀的规模感,似乎乐团的规模和编制很大,演奏员人数很多,出来的声音像“一堵墙”,这才是规模感好。

声场和规模感,和“信息量”关系极大,没有足够的信息量,是不可能有规模感的,最多是模糊而空虚的一大团、一大坨。音源格式的进步,对声音规模感贡献很大。我对比过,同样的一个交响曲录音,如果音源用SACD,那么对比CD音源,最直观的、傻瓜也能感受到的差别,就是声场大出一圈,乐队的规模感提高一大截。当然,这种差别在大系统上表现得最突出,如果是小房间、小系统,或者耳机系统,那么差别会缩小。

枫叶邮差 发表于 2014-1-30 18:23:22

白版,对于这10种不同类型的美声能否各举一例器材的搭配呢?这样可以方便广大烧友按方抓药的试听。最好是常见的中端器材,保有量比较大的。这样可以方便烧友互通有无的凑成系统试听。

the_fool 发表于 2014-1-30 18:49:46

其实这几种审美观有些是冲突的,有些是可以混合共存的,如果想要很多好的特点,就得投入很多金钱。对于大多数预算不是太多的人来说,都有绝对不能少的“点”,也都有可以妥协的“点”。

woodear 发表于 2014-1-30 19:12:23

{:3_90:}俺这种啥都喜欢又啥都不喜欢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喜欢啥的口味算啥口味呢

yyw@ 发表于 2014-1-30 19:24:49

十种类型里钟爱125710,请问哪副耳机可以同时做到其中4条甚至5条呢

zamfile 发表于 2014-1-30 20:09:12

我的喜好和我的器材属于第2种,不过播放钢琴也很不错。

小小啤酒肚 发表于 2014-1-31 01:05:09

楼主新年好。文章内容,有同感。

多听不同风格的声音,多尝试更多风格,对积累审美经验大有裨益。听力是天生的,但审美经验却需后天积累。听出差异很容易,判断好坏比较难。

普契尼 发表于 2014-1-31 01:16:05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wwwping2011 发表于 2014-1-31 01:31:45

看了白版的文章,想起了刘先生的音响二十要,都是经典啊!

yukuai11 发表于 2014-1-31 05:12:30

哈哈,写到最后暴露了,说来说去还是叫我们不要yy啊。

白身居士 发表于 2014-1-31 06:44:51

很有营养的好文,对声音的鉴别,我还是个门外汉。此文无疑是把钥匙。

来自: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Android客户端

awshwl 发表于 2014-1-31 08:11:46

好文!是一种比较全面的概括,觉得这种对分类的“平等”的概括有助于避免一些无谓的吵架。虽然里面提到的一些类型我好像体会还不很深。

激光鼠 发表于 2014-1-31 10:42:05

偶喜欢接近真实的、有临场感的声音,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音响审美中几种常见美的分析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