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os 发表于 2015-6-12 09:01:45

算了,认真点,说几个小众的

肖邦第一
Rosina Lhevinne

听听80岁老太是怎么弹浪漫肖邦的

拉二
Alexis Weissenberg

看看他是怎么在卡拉扬主导的乐队中抢位置的

拉三
Jorge Bolet

润物细无声的大师

拉威尔第一
Leonard Bernstein

没错,他是钢琴家,也是指挥家

ramos 发表于 2015-6-12 09:03:09

music-sam 发表于 2015-6-11 20: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希望拉2拉3的作品,对于钢琴的声音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不要老是淹没在乐队的伴奏声中。这需要录音师 ...

现代STEINWAY赋予了钢琴家足够的力量去操整个乐队。如果钢琴家要靠录音师才能从乐队中冒出来,那就是个不能适应乐队的钢琴家,还是去弹独奏吧。

3.# 发表于 2015-6-12 11:02:46

ramos 发表于 2015-6-12 09:03
现代STEINWAY赋予了钢琴家足够的力量去操整个乐队。如果钢琴家要靠录音师才能从乐队中冒出来,那就是个不 ...

所以那种被乐队淹没的,某程度上还是没弹好?

music-sam 发表于 2015-6-12 11:21:47

本帖最后由music-sam 于 2015-6-12 11:25 编辑

ramos 发表于 2015-6-12 09: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代STEINWAY赋予了钢琴家足够的力量去操整个乐队。如果钢琴家要靠录音师才能从乐队中冒出来,那就是个不 ...
看一下现场,你就会了解,对钢琴的拾音话筒位置就摆在那里,有足够的灵敏度,录音师想要调正钢琴的主声部和能量感,是相当容易的。

notus 发表于 2015-6-12 11:57:01

我觉得这个时候考验的是后期制作的人对音乐的领悟,有些故意把钢琴声音突出来,效果反而不好。小协也是同样把。
我喜欢那种钢琴和乐团水乳交融的感觉。

3.# 发表于 2015-6-12 12:39:52

notus 发表于 2015-6-12 11:57
我觉得这个时候考验的是后期制作的人对音乐的领悟,有些故意把钢琴声音突出来,效果反而不好。小协也是同样 ...

还是要具体到曲目吧我觉得,有些能水乳交融,有些得聚光灯效果,具体到曲目还是泛了,大概是要具体到句和段落的。不过每人喜好不同啦…还是不能一概而论

ramos 发表于 2015-6-12 14:29:29

music-sam 发表于 2015-6-12 11: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一下现场,你就会了解,对钢琴的拾音话筒位置就摆在那里,有足够的灵敏度,录音师想要调正钢琴的主声部 ...

当然可以,没说不行。录音室甚至可以在铜管齐奏里把一个单簧管的声音拔出来,又如何?现在录一场乐队甚至可以用30多个话筒,基本上什么效果都能做出来的,这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录音造假。

你听过哪个乐队钢琴声音不够大要搞个话筒去放电声的吗?

brainless 发表于 2015-6-13 01:02:36

notus 发表于 2015-6-13 14:45:31

music-sam 发表于 2015-6-11 18: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和穆特相比较而言,有啥特殊的区别?

没听过 穆特的,这个我觉得就是节奏感不太一样,听着没那种冲击感,涓涓细流的感觉.

我刚买了一张Steinbacher新出的那个,门小协和柴小协的,录音非常棒! 喜欢Pentatone 的人赶紧买买买 ^_^

music-sam 发表于 2015-6-13 16:01:40

notus 发表于 2015-6-12 11: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这个时候考验的是后期制作的人对音乐的领悟,有些故意把钢琴声音突出来,效果反而不好。小协也是同样 ...

钢琴主声部和乐团伴奏之间,要做到水乳交融的听感,估计是想象吧?呵呵,好比是人声与合唱团,宁愿是油水分离的好!也不要被一片声浪埋没{:1_120:}

music-sam 发表于 2015-6-13 16:04:12

ramos 发表于 2015-6-12 14: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当然可以,没说不行。录音室甚至可以在铜管齐奏里把一个单簧管的声音拔出来,又如何?现在录一场乐队甚至 ...

原则上,听唱片,就的接受录音师(或导演)的二度加工,尽管听感上逼近现场没啥为难,但高明的录音师能让声音比音乐更加悦耳。这就是本事,也符合艺术的精神。

我们听唱片,不仅仅是听音乐,还要听声音的美感。否则,读谱或听广播去了解原曲的意义足够了。

music-sam 发表于 2015-6-13 16:04:40

ramos 发表于 2015-6-12 14: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当然可以,没说不行。录音室甚至可以在铜管齐奏里把一个单簧管的声音拔出来,又如何?现在录一场乐队甚至 ...
原则上,听唱片,就得接受录音师(或导演)的二度加工,尽管听感上逼近现场没啥为难,但高明的录音师能让声音比音乐更加悦耳。这就是本事,也符合艺术的精神。{:1_121:}

我们听唱片,不仅仅是听音乐,还要听声音的美感。否则,读谱或听广播去了解原曲的意义足够了。

ramos 发表于 2015-6-13 18:06:13

本帖最后由 ramos 于 2015-6-13 18:09 编辑

music-sam 发表于 2015-6-13 16: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原则上,听唱片,就的接受录音师(或导演)的二度加工,尽管听感上逼近现场没啥为难,但高明的录音师能让 ...
你搞错了一点,现代录音技术确实完爆以前模拟录音时代的,不管从话筒的数量,拾音的保真度,数据格式的优越性来看都是这样。但录音技术更多的是一种还原的艺术,而不是一种加料的手段。

指挥这种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工作其中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音响平衡,我举几个例子。

比如齐奏的时候谱面上经常上上下下就是一个F,指挥要去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因为八把小提琴和八把小号出来的F肯定是不一样的,这都要指挥去做精细的调控,去把作曲家想表现的音响效果表现出来。

再比如,同种乐器的第二件乐器,也就是低音程的乐器的力度往往都是偏弱的。也就会出现八度音程的不平衡。同理,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往往也有同样的问题,所以一般指挥都会让第二小提琴稍微强一点,但究竟怎么强,强多少,这都是有讲究的。对于指挥来说,旋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填补乐队的和声,而这个和声怎么填补才能起到衬托作用,而不是反过来淹没掉乐器,这都是要指挥考虑的。

还有就是,在渐强的时候,指挥要控制哪些乐器先渐强,哪些乐器后渐强,因为如果一起渐强的话,可能会出现一种乐器被另一种乐器的声音淹掉。还有比如说,由于声波传播的速度问题,圆号手和打击乐手由于位置的关系,一般是比其他乐器要早一点演奏的,不然就会出现指挥听起来没合上,但乐手听起来是合上了的问题。

上面说的仅仅是作为指挥工作很小的一部分,但由于现在高端的录音技术,这些基本都可以后期修补了。当然,我们不是说后期不能够去做一些修补,像钢琴家后期录个东西去补现场的错音,这个完全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现场搞得一团糟都靠后期去补,那就不可接受了。应该是以现场为指导,做一些细微的调整。像我说的那种乐队齐奏然后中间冒出一个单簧管之类明显违反物理法则的事情,我觉得是不好的。就像HOROWITZ也经常改现场录音,但实际上都是错音多了稍微修补,没听说大段狂改的。

中泽洋造 发表于 2015-6-14 00:58:58

music-sam 发表于 2015-6-13 16: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钢琴主声部和乐团伴奏之间,要做到水乳交融的听感,估计是想象吧?呵呵,好比是人声与合唱团,宁愿是油水 ...

高水平的指挥和独奏家必然不会让一个声部盖过另一个声部的,您多虑了。我听过的音乐会里面水平高的都是独奏乐器和乐团声音非常平衡的。

notus 发表于 2015-6-14 09:12:22

本帖最后由 notus 于 2015-6-14 09:31 编辑

music-sam 发表于 2015-6-13 16: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钢琴主声部和乐团伴奏之间,要做到水乳交融的听感,估计是想象吧?呵呵,好比是人声与合唱团,宁愿是油水 ...
我听过很多演出都是水乳交融的.这考验的一是指挥家对乐队的控制,二是独奏者和乐队的合作.

但不得不说很多演出都做不到这一点,独奏和乐团基本是各忙各的.这是因为钢协真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合练,而现在的演出模式决定了一般独奏者只有1天左右的时间可以和乐团排练.我觉得小协相对来说演起来更容易.

唱片里这种感觉的就更多了.首先很多都是专门的录音作品,双方肯定练好久,其次还有后期处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钢协求推荐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