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 发表于 2015-6-17 04:41:42

半夜醒来,依然惦念Hydra的声音,再一次不能成寐,索性起床继续发烧。之所以惦念,倒不是对之前的听感不够信任,而是想知道我手头的两条Naim原装电源线之间声音是否有差别以及差别多大?

先说下这两条电源线。电源线1是naim unitilite一体机原配的电源线,是随一体机从香港威达总部亲自背回来的,100%保真。电源线2是最近刚从淘宝上买的,同电源线1一样,线身非Naim标但带naim原厂纸条,相信也是真的(Naim机线基本上只有Naim用家认且没几个钱没啥作假的必要吧?)。到手后发现跟两条线不是同一个厂家OEM的(线身标记不同),但线身的粗细和柔软程度相仿,而且都是自带保险丝的英标口。

电源线2刚到手时已经发现调换两条电源线在Berkeley和Unitilite之间的顺序对声音有影响,一耳朵下来的感觉是电源线2接界面时更躁些但二者声底基本一致,当时的直觉就是电源线1接界面应该会更好声。但为了同之前的听感对比时有一个好的衔接(之前一直是电源线1接unitilite),我决定电源线2接界面电源线1(继续)接一体机(接法1)。今夜再次无法入眠的原因就是觉得老接法得到的听感已经基本稳定,想尝试下电源线1接界面电源线2接一体机(接法2)的声音变化。
接法1:电源线2接界面,电源线1接一体机
接法2:电源线1接界面,电源线2接一体机

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ZPM + Hydra-Z播放《珍藏马思聪》,第一曲“牧歌”一开声我就觉得好戏要开场了,最明显的变化时小提琴变明亮了!这对于hydra而言绝对是个正面的改变。越往后听发觉越对味,不单小提琴变明亮了,小提琴与钢琴的互动感也增强了不少。当然钢琴的比重还是没有小提琴高钢琴细节依然不是特别清晰(主要是录音的缘故),但听起来明显更加协调了。接法2下各曲的具体听感大致回忆下(跟接法1比):
牧歌:小提琴亮度提高,钢琴细节变清晰。
跳龙灯:节奏变快,欢快的氛围营造的更逼真。
山歌/慢诉:音乐起伏更明显。
绥远组曲:歌曲的旋律感更突显。
述异:整体的难以名状感更强,尾部的不谐和曲调听起来更加不协和。

听完《珍藏马思聪》后,又听了下《珍藏李名强》/Decca歌剧《The World’s Greatest Opera Album, 458118-2》以及《伶歌》。想看下在钢琴/歌剧人声/民乐方面有何变化:
歌剧弦乐群伴奏拖沓的感觉明显少了(应该是低频能量少了的缘故),男声力度有所增强。
“梅花三弄”柔和度有所下降,弦乐齐奏的力度有所加强但有种隐隐的能量堆积感,反而没有之前听起来舒服有味道。
钢琴的流畅度有所增加,有点往Berkeley方向走的意思。

听完之后不太相信听感变化只是来自电源线顺序的调换,于是把电源线调换了回去重新听了《珍藏马思聪》片段,小提琴的音色变化的确如前所述(接法2的明亮度有提高),但具体的变化程度似乎没有印象中那么明显。。。。同以往一样,无法继续继续A/B了。

总体来说,接法2给我的感觉是Hydra变得更平衡了,能量分配和节奏感有那么点往Berkeley方向走的意思。


那如果界面换成Berkeley呢?

谈Berkeley之前再让我讲个小插曲。前些天我还做了一个试验,就是把手中那条最粗最软的无名国标插头线给Berkeley换上看声音有何变化(同接法1对比)。同naim 电源线2相比,这条无名线听起来反而更加温润,中高频仿佛镀上了一层油油的光泽。可以说第一感觉相当好,比如《珍藏马思聪》的数码味不那么明显了。但听《伶歌》时发现了一个问题, 无论是“梅花三弄”中刘桂娟的声音还是“ 悯农”中陶阳(10来岁的小男孩,京剧童声)的声音都多了一种油光光的感觉,乍一听是密度增强油润度提高带来的美声化,仔细品位则发现人声变得有些假有些脸谱化,比如陶阳那种邻家男孩特有的稚嫩感和亲切感几乎荡然无存。想不到电源线的染色可以严重到这个地步,同之前那条问题美标线一样,这条线可以直接毙掉了,至少不能接在界面上。

电源线应该看作器材的一部分而不是提供所谓干净电源的独立在外的一根线,果然不假!

OK,废话罗唆了这么多,接法2在berkeley下整体表现如何?八个字概括:润泽高密中正饱满。 具体来说:

《珍藏马思聪》,之前觉得数码味重,比如背景不够干净,中高频略有毛刺粗糙感,心中甚至暗暗感叹Hydra界面果然素质更高。现在看来Berkeley的数码味其实也是可以调整的,接法2下的berkeley与同样接法的Hydra比,所谓数码味其实,也半斤八两吧。小提琴已然明亮,但并没有变得比接法1更高。保持高密的同时,结像貌似更假宽泛了些。整体的水润感变好了一些,这其实同前面说的数码味变淡一个意思。钢琴尾音依然点到为止爱理不理,但琴音貌似更加饱满。

Decca歌剧片段,再一次震撼于Bekeley营造出来的那种如阅兵式般的整齐划一且力度十足的弦乐群演绎方式,男高音则更加的饱满厚实中气充沛,整体充满了一种阳刚之美。

《伶歌》“梅花三弄”也是迄今为止最让我满意的表现(仅限于berkeley界面),弦乐群的规整度明显提高,三角铁清晰而不死板,古琴古朴甚至质朴感扑面而来。刘桂娟的声音密度非常高,z最难得的是声音中的人情味儿依然保留得很好,赞!“小放牛”中陶阳的稚嫩感和亲切感保留得同样很好,以至于后面的“小放牛”我都懒得听了: 即使没有Hydra那么到位,现在的berkeley表现也一定不会差。

总体而言,电源2接在berkeley上带来的改变都是正面的,尤其是密度/饱满度/润泽度方面的改善,甚至让我意识到berkeley在信息量上或许同hydra是同一个水平的,二者的差别主要在于音乐的演绎方式而非所谓的素质。

foxdddd 发表于 2015-6-17 09:33:41

兄台写的非常详实,不错不错。

DynaxG 发表于 2015-6-17 22:42:39

Hydra-Z只能说在USB口界面里算很好,不错,但USB本身就不是适合音频信号传输的方案

清新 发表于 2015-6-21 10:17:53

本帖最后由 清新 于 2015-6-21 17:15 编辑

ZPM电源下Hydra-Z声音特点及ZPM的一些注意事项已基本清楚,见我发的另一个帖子。貌似Hydra-Z用户还不多,呵呵。

端午陪女儿出来玩,顺便更新下听感。鉴于mvw的K812在我这套系统下给我留下的美好听感和他觉得berkeley同K812(或者说监听风格器材)更搭配的观点,乘着K812转产地的风口,淘了只5000多号的奥产812。

812的第一听感就很惊艳,直接给他喂的就是这几天听得最熟且猜测适合监听风格器材表现的曲子--《伶歌》和《王昆歌唱艺术集》(中唱上海)。berkeley+k812下的“梅花三弄”,开头的三角铁清晰度上了一个新台阶,古琴弹拨力度爆发力呈现出以K501为代表的典型AKG特色,清晰透亮+毫不拖泥带水,女声密度力度都极其优异,能量更是让我有种前无古人之感。“小放牛”中的女童男童表现同样抓耳,女声纯净中略带些许高亢乃至成熟的味道但稚嫩感依然在,男童则有些许美(声)化的痕迹,似乎歌唱技巧都提高或者说娴熟了不少,但其特有的那种邻家男孩的亲切感依然清晰可辨。不过同berkeley+hd800对比会发现hd800下的亲切感更足,更有种让我忍俊不禁的感觉(小帅哥可以让叔叔抱抱你亲亲你吗)?

清新 发表于 2015-6-21 10:44:13

本帖最后由 清新 于 2015-6-21 17:22 编辑

《王昆艺术歌曲集》cd1是四张碟中最喜欢的,正如介绍中所说,“王昆的声音是天籁,干净,自然,多情,开放,鲜活,像河流,像风雨,像松涛,像呼唤,像号子,像火焰,像生命本身一样充满了勃勃生机”。而cd1,也就是王昆最风华正茂的年龄段(20-30岁?)的录音,就艺术价值也就是欣赏性而言个人觉得是最好的。有些曲目尤其是第四张cd中上世纪8、9十年代之后的录音纪念的意义更大而不是欣赏。但无论是何时的录音,能叫人透过器材线材环境等诸多阻隔直接无阻滞地同歌者交流感受歌者独特的声音特质与情绪表达的器材就是好器材,而像王昆这样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作品无疑是最值得去尝试和努力的。

好了,废话说了这么多,K812在表现《王昆歌唱艺术集》方面有何独到之处呢?首先,最吸引听者耳朵的依然是高端AKG(其实还有歌德)独步天下的将人声为主的“中频段”乐音从背景音(可以来自其他声部也可以来自录音或载体杂音)剥离出来的能力!k501让我深深叹服akg在这方面的能力,后来k240df感受也很深(对比hd600),现在k812再一次大显神威!太牛逼了,akg的设计者们!其实不止王昆的声音,碟片中其他歌者比如杨白劳,“夫妻识字”中丈夫,的,“老爹爹穿上了新棉袄”中老爹爹的声音,以及伴奏乐器的乐音也更清晰地从背景杂音中显现出来,辨识度大大提高。跟812比,hd800的声音虽说不上蒙糊,但的确更多地跟背景音融合在了一起,而背景杂音也变得相对柔和了许多。如果界面由berkeley换成hydra,hd800的柔和度耐听性还会进一步提高。

清新 发表于 2015-6-21 12:33:21

本帖最后由 清新 于 2015-6-21 17:28 编辑

在用k812听音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 812对耳机延长线太敏感了!在之前的听音过程中,包括基于hd800对比berkeley和hydra-z的听音过程,为了方便都是连着耳机延长线的 -- mvw来我家做客那次除外(没用延长线,转接头也换成了后面提到的不知名转接头)。佳耐美延长线和歌德耳机转接头对hd800的声音影响我是很清楚的,所以不影响对berkeley和hydra声音的把握。但用k812发现了个问题:berkeley下“梅花三弄”的弦乐群质感怪怪的,偏硬调甚至达到了不可信的程度。把界面换成了hydra,这种不可信感立马减弱了很多,按我的标准至少是合格的。

所以后来,其实也就是前天晚上开始,我就直接越过了延长线和歌德转换头。hd800必须用的转接头(naim只有3.5耳机口输出)也换成了相对更可信的一个不知名转接头(听不出明显的声音特点,而歌德转接头就是典型的歌德声:线条感增强激情或者热情成分增加)。

清新 发表于 2015-6-21 13:35:42

本帖最后由 清新 于 2015-6-21 17:36 编辑

812直接连naim一体机耳机输出的话,上面提到的弦乐群偏硬调问题还能听出来但质感已经不再叫人觉得不可信。如果仔细对比的话还会发现歌德转接头+佳耐美延长线对人声干净度密度声场规整度的影响都是可闻的,hd800对这些劣化的“宽容性”明显好过k812,而在我对812尚无很深入的了解的情形下无法接受加了他们后的声音表现。手头还有一条秋叶原延长线,之前被佳耐美淘汰了的,该线的声音特点在812下也变得更明显:背景不够干净就算了,整体太软调了实在难以接受。

以后的描述中k812都是直插一体机耳机口的。

k812下的王昆声音质感跟之前“梅花三弄”女声类似:密度能量感明显好过hd800,男声能量感也偏中上端,听起来更干脆(或者干净)利落。齿音明显但不刺耳,人声偏硬调但不冲,胸腔共鸣感甚至颅腔共鸣感不强(相对800而言)。相对于800而言,812的人声偏“美声”一些,说不好听点,有往歌剧女花腔方向同质化的倾向。这个特点同hydra有点接近但又不完全一样:相对于berkeley,hydra-z的女声偏水润(多了些晶莹剔透感)但能量感反而有所减弱,调子依然不硬(比berkeley软),说不好听点有种往口水歌方向同质化的倾向。也就是说,同样的人声尤其是女声,k812听起来既动听又充满了激情,hydra听起来动听又委婉。二者的反方向就是hd800和berkeley:hd800的人声质感更丰富多变(可以美声可以通俗可以亲切可以热烈),berkeley的人声更直接更热烈。同k812的另一个很大的不同是,hydra的胸腔/吼腔共鸣很充分,表现深沉的男声非常有韵味,当然依然是偏柔情而非偏激情的表达。

清新 发表于 2015-6-21 14:07:50

本帖最后由 清新 于 2015-6-21 17:43 编辑

未防止误导,再一次声明一点:本人的一切听感仅对自己的系统负责!老烧自然不会被误导,新烧就难说了呵呵。

以下可以当作对812的批判来读,但这绝非我对812盖棺论定的观点,因为在换线如换机的hifi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另一个原因是k812听的时间还太短,而且远远没有煲开。

1. 低频表现太过保守太过点到为止了。除k1000外,我仔细听过的akg耳机,包括k501,k601,k240df,k240m,无一例外低频给人一种点到为止宁缺毋滥之感。到了重音响性轻音乐性的今天(其实我个人有点怀疑这种论调,暂且信之吧),k812身上依然保留了这种印记。个人认为这是凸显中频或者人声清晰度的必然结果。万事有利就有弊。

2. 这种点到为止对于大部分音乐类型,尤其以弦乐人声为主的音乐类型,包括民乐,流行,轻摇滚,甚至交响乐和歌剧,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容易出有问题的是钢琴为主的音乐类型,包括钢琴独奏和协奏曲:钢琴低音部的琴箱共鸣感会显得不够充分进而影响到整体的宏大感和全频域的流动性。比如朗朗《黄河之子》“春江花月夜”,朗朗通过触健力度速度+琴腔共鸣营造出来的那种江水流动感和波光粼粼感(很容易让人想起"月如水波漉漉"的句子),用hd800来表达可以说小菜一碟(比如naim一体机播cd,hydra和berkeley播flac均可以做到这一点,但线材要到位,前面帖子里有详述电源线对berkeley的影响),但用k812则让我觉得难乎其难!有谁有办法让812表现好钢琴如水的流动感吗?当然不能只是中高音部营造的那种小溪潺潺而是高中低音部营造出的那种既能小溪潺潺又能大河奔流又能平湖秋月的那种感觉?

3. 同样是上面提到的“春江花月夜”,用k812”来听的话,钢琴和琵琶的能量感有些失衡:能量感偏钢琴了许多。钢琴和琵琶的交相呼应感也不如hd800来得融洽。这里所说的能量感并非真实的可以衡量的出的某频段多少分贝那种感觉,而是综合了力度密度爆发力之后给人主观上的那种“音乐表达力”的比例是否合适是否协调的感觉。有点拗口,呵呵。

清新 发表于 2015-6-21 14:25:36

本帖最后由 清新 于 2015-6-21 19:13 编辑

自从hydra-z入手,到zpm,到购买naim 原装机线,到调换两条naim机线次序,到购入k812,最后到取消耳机延长线和转接头,疯狂地烧了好几个礼拜了,手中这几件器材虽不能说完全把握,但心中已经有了些比较稳定的感觉,有种快要止烧了的预感。

可能有点画蛇添足,还是试着总结下吧:

1. hydra-z是个好界面。声音特点是丰润宽松柔和细腻。全频信息量丰富,素质上基本没有啥明显的短板。

2. hydra-z对电非常敏感,可以说线电是必须的。但需注意线电会改变界面的风格,线电选择须谨慎。

3. 就线电而言,个人觉得hydra-z还是搭配自家的套装zpm最保险,因为“基本上”不会改变界面本身的声音特点。

4. zpm对电源线很敏感。尽量避免搭配风格不搭尤其是不明来历的电源线。

5. berkeley也是个好界面,就是太太挑音源和线材了。整体风格饱满有力热情,素质与活力兼具。人声尤其是女声比hydra-z更少修饰。

6. k812是个好耳机,但在音乐表达的权威性或者可信度以及全面性方面依然没有(可能)超越hd800。

7. pchifi很好玩很抗玩,也很难玩,但绝对可以玩出好声,而且不一定非要专机非要双机播放。专机和双机播放这种为了音质舍弃方便性(比如不能播放在线音乐)这一点是我一直排斥的,觉得与其这样搞不如搞大厂牌(比如linn比如naim)的专业机,或者干脆退回到cd去得了。

8. 能兼容网络音乐实时播放功能的专机是值得搞的,相信声音一定会大大好过笔记本或者普通台机,或许是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我说或许,呵呵。

谢谢观赏。

mvw 发表于 2015-6-21 23:17:42

昨天刚从西安回来,几天没见,清新兄这一摊子变化真是不小啊,这么快下手812了。

清新兄不愧70生人,和我这80生人相比,明显儒雅一些,对声音的追求没有我这么激烈。我过去听的时候,第一耳朵觉得整套系统悠扬,流畅,波光粼粼,有一种油亮的顺滑感,细节丰富且足够细腻,不突兀,全频段舒展,平衡。相比之下我们追求的大动态和大起伏似乎显得“有知识没文化”了点点,呵呵。

bada界面一接上去那个声场让我震惊,非常典型的“隐形”器材,把后端一长串的系统存在感降低了不少,一种强烈的耳朵与音乐之间完全透明的感觉营造出来了。我觉得没两下子是搞不出这么完整的信息量的,想必开发bada的时候,技术骨头没少啃。

hydra是典型的美声派器材,声音端庄体面,如果要类比,我觉得b&w,audionote一类的风格可以与之相关联。甚至rudistor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和hydra也是相近的,都是很"文明"的器材,饱满,流畅,细节全都隐藏在主旋律中,没有任何突出的枝桠棱角,非常圆润。

其实我说的这两种声音无论在耳机圈里,还是音响圈里,都有一定代表性。其中bada这种是个典型的极端,非常非常理性准确,同时显得不够人性,缺乏一点人文关怀,太犀利,太直接。这样的器材会非常挑前端和配件,对整套系统缺乏宽容,当然,我相信这样的声音更准确。hydra其实不能算是典型的美声器材,比如相比rudistor的耳放,我觉得hydra还是显得更清纯一些,意大利式的刻意甚至烟熏妆的感觉基本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这种声音其实算得上折衷,在唯美和保真之间,求得一种微妙的平衡。更加美声的器材(牺牲细节换感觉)从目前的趋势看,可能不太符合俱乐部耳机爱好者的胃口。

两件器材都有两下子,清新兄认为hydra技高一筹,我倒是觉得bada似乎更老实,不求捷径。虽然胜负算毫厘之间,但hydra这种声音更值钱应该是必然的。

说实话,bada虽然让我觉得有点出乎意料,但让我掏钱可能我还是没那个勇气。要知道这玩意儿标价似乎比hydra+zpm还贵,而且,即使二手温和了很多,要想在这个底子上挑出让自己满意的声音,怕也免不了长期大幅度的折腾,这前前后后的风险我心里还是多少有点儿数的,目前应该没这个胆量挑战。

本想借清新兄的bada回来尝试调教k812(这两个搭配起来还真有点1+1>2的意思),后来因为返回西安的计划作罢。想着有机会找个he1000回来听的时候,再借来玩玩不迟。另外清新兄,我找到一根白牙动力的5米长延长线,不过忘在西安没带来,下次回西安看儿子后带来给你玩玩。

清新 发表于 2015-6-22 08:28:26

mvw 发表于 2015-6-21 23:17
昨天刚从西安回来,几天没见,清新兄这一摊子变化真是不小啊,这么快下手812了。

清新兄不愧70生人,和我 ...

mvw谦虚了,我是典型的乱烧+杂食派,无论发烧还是音乐欣赏,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更换两条naim电源线在系统里的次序,对最终的声音表现影响很大,尤其是berkeley,比如我现在已经不觉得berkeley有明显的数码味也不觉得hydra信息量更多了:两台界面的区别主要是风格上的。对不同音乐类型的适应性上,无疑berkeley更全面一些,比如我非常喜欢的加拿大红心乐队的摇滚(非常少见的女声主唱硬摇滚),“rock the house live”,电吉他表现力的浓烈,annie声音的热情奔放,现场那种热烈甚至有些躁热气氛,用berkeley+hd800表现得很充分,hydra则太柔太顺了。k812的表现太不同于在磁带机上听熟的对这张碟的印象了,就不评价了。

其实入手k812有些冲动了,因为我完全可以借你的来听。但怕错过了奥产的机会所以就直接网购了这只号称库存的中期奥产 -- 据说解决了早期的做工问题,最具收藏价值。

liyiraneva 发表于 2015-6-22 13:55:57

LZ折腾得甚欢,支持:victory:

白马纵横 发表于 2015-6-22 15:14:24

哦,
我的812也是5k多号的奥产,但是听感跟lz完全不一样。在没煲开的时候低频凶猛至极,甚至让我听不下去,一度有出掉的想法。

山人妙计 发表于 2015-6-22 15:29:37

清新 发表于 2015-6-21 14: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未防止误导,再一次声明一点:本人的一切听感仅对自己的系统负责!老烧自然不会被误导,新烧就难说了呵呵。 ...

学习了,谢谢分享!

75年的 发表于 2017-6-4 17:53:09

清新 发表于 2015-6-22 08:28
mvw谦虚了,我是典型的乱烧+杂食派,无论发烧还是音乐欣赏,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更换两条naim电源线 ...

舅服你。。。建议换个解码,玩玩I2S和dsd256。。。你会发现。。。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Hydra-Z, Berkeley以及其他 (06.21听感更新)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