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发表于 2015-9-2 11:26:01

上市价格高达14k的先锋开放式旗舰SE-Master1耳机 兼谈高级日本声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5-9-2 12:06 编辑

我们熟知的日系顶级耳机,几乎全部都是封闭式的。换言之日本人很少设计高档的开放式耳机。这一点和欧美厂家是相反的。因此当先锋推出其旗舰耳机SE-Master1时,大家都震惊了,因为这是个全开放的耳机。上市价格高达14000元人民币,实在是很贵,毫无疑问定位顶级。

http://ww4.sinaimg.cn/bmiddle/4e2a0430gw1evlq3k2167j20xc18gnb7.jpg







小白 发表于 2015-9-2 11:27:49

这个上市价格比起Fostex TH900好像还要贵一些,算是很惊人的了。当然其材质、做工也都是很高级的。耳罩的质感和触感都很好,戴在头上舒适度毫无问题。感谢Vineland版主吃螃蟹,买下这副编号231的耳机,发给我试听。

http://ww4.sinaimg.cn/bmiddle/4e2a0430gw1evlq3fnzwuj20xc18gank.jpg

小白 发表于 2015-9-2 11:31:02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5-9-2 11:38 编辑

SE-Master1耳机的耳机线是可以拆卸的,采用了特殊的接头。这种接头Shure也采用,因此是有第三方制作的耳机线可选的。我手头没有,只用原配的耳机线来听。注意原配耳机线是6.5毫米插头的,明显看的出这副耳机的设计定位是hi-fi,而不是什么手机直推。不过,这副耳机本身属于比较好推的,假如配上转换头,或者采用其他3.5插头的耳机线,是可以插在手机上听音的。我实际试了,插在iPhone 5S上,音量开到80%,音压完全足够——不过很不好听,低频肥厚无法控制。查了下原厂标的是94分贝的灵敏度,但我觉得这个数据有些保守,实际聆听感觉灵敏度不亚于其他96-97分贝的耳机。   

原厂还设计了双三芯耳机头的平衡线。不过我手头没有。当然,假如这副耳机在国内有了一定数量用家,那么会有DIY者制作它的平衡耳机线。

http://ww3.sinaimg.cn/bmiddle/4e2a0430gw1evlq3sp2zrj20vh18gtio.jpg

achi_faye 发表于 2015-9-2 11:34:37

沙发~

achi_faye 发表于 2015-9-2 11:39:02

“顶级”耳机真是越来越多了,时间和用户最后会验证实际市场价值。

小白 发表于 2015-9-2 11:55:36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5-9-2 11:57 编辑

日系高级耳机的声音,最最无须担心、几乎可以100%预测准确的,是其过人的细腻度。

这里稍微扯开一些,说说日系高级产品的这个统一特点,和日本人的性格问题。

日本人不论是否讨厌,必须承认其国民性是非常突出的。这是一个极其注重细节、严谨的民族。日本人对细节的注重,对严谨性的注重,可能地球上是没有其他民族能比的,即便是另外一个以严谨著称的德意志民族,在绝对的“对细节的关注”方面,也是略逊一筹的。日本高级器材那种普遍的极端细腻度,显然是与此有关的。我很久前就看过一篇科学论文,专门讨论日本人的声音观。其中就提到,日本人是极其注重声音“清晰度”的,要求能清晰地听到声音里的所有细节。日本人听声音,首要的就是听那些细节能否表现出来。

这种听法、这种对声音的理念,当然是有利有弊的,和欧美人的习惯也存在差异。什么弊端呢?主要是过于注重细节而对整体性的相对忽视。换言之是小细节和大局观的把握问题。日本人的这种理念,往往造成小处优秀、大处未必平衡。欧美人的听音观更注重整体性,对细节当然也关注但并不抠细节。优秀的德国器材既细节表现好,整体感也会比日本器材更好。传统上很多人说的日本器材声音精细过头而大气不足,就是这个意思——对细节的过于关注,造成大局、大线条不够好。日本高级器材、日本乐团,都是这个倾向,都反映了这个观念。

http://ww4.sinaimg.cn/mw1024/4e2a0430gw1evlq3oicdvj20xc18g13m.jpg

小白 发表于 2015-9-2 12:04:40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5-9-2 12:05 编辑

让我们再进一步细化这个问题,看日本的hi-fi器材。就我的接触面来看,无论是耳机、耳放、功放、音源、喇叭,都体现出这样一些声音特征——细腻,这点不用说了,而且高级日本制品往往是超乎寻常的细腻,细腻到不自然、细腻到扭捏、细腻到阴柔,都不管,一定要极其细腻。其次,对中高频都有不同程度的强调,而对中低频段的厚度做一些削减。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最大可能地去除可能影响到清晰度的因素,使声音的细节都凸现出来。须知中低频段的厚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细节凸现的,而日本人宁可牺牲这里的厚度,一定要让细节跳出来。第三,声音刺激性低、侵略性低,显得理性和内敛。这点和日本人外表那种礼貌、恭敬,我认为也是存在关系的。

ramos 发表于 2015-9-2 12:08:27

确实那些高端CD机都比较细腻

小白 发表于 2015-9-2 12:17:22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5-9-2 12:20 编辑

当然我并不是说日本器材都极其细腻、突出细节而没有厚度。有时日本人也需要声音的厚度,知道那是好东西,但是前提仍是:有厚度的同时不能牺牲细节的表现力。所以有些高级制品,是可以作到厚度比较健康的,当然,细腻和细节,这两个关键字,是日本人不容许妥协的。是日本人追求的“至高”。为了这俩“至高”日本设计师肯削低频、削中频,什么都肯干。经常有人批评日本某些器材声音不平衡,其实这完全可以理解——日本人性格里的对某些因素的极致追求,确实很容易造成对大局把握不好、目的达到了但失去了自然和平衡。日本人是雕琢细节的大师,但非把握整体平衡的高手。   

耳机里,其实很典型反映日本人理念的制品甚多,索尼R10、Stax 007/009、Denon D7000、Fostex TH900,都是这样的产品。特别是细腻得要死、细节满天飞而又声音温和内敛的Stax耳机,我觉得可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我前面所说的“日本人至高理念”。

@^耳^@ 发表于 2015-9-2 12:17:59

真敢要价

小白 发表于 2015-9-2 12:26:05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5-9-2 14:42 编辑

回到本文的主角:先锋SE-Master1耳机,总体来说这是一副高品质的监听风格耳机,可以用“高级监听声”名之吧。它对前端是非常敏锐的,注意几点:1、低频需要很好的控制力。我前面说了,手机直推(或电脑直推)很悲剧,因为低频控制不了。有点象天龙和Fostex的封闭式耳机。虽然先锋是开放式,但依然需要很好的低频控制力,否则容易出来肥厚臃肿的低频。2、前端不要白开水!我搭配所谓“监听风格”或素淡型的前端是没法长时间听下去的。在这种搭配下,SE-Master1出来的声音非常寡淡无味,缺乏让人投入听音乐的吸引力。

仔细听来,SE-Master1显然是一副音色中性也比较健康的高级耳机,但仍带有我前面提过的日系高级产品特征——细腻不说了,中频下段有一点厚度上的削减,人声有一点偏细,不过痕迹不重。无论如何它不属于那种丰厚型的耳机,就我个人的习惯来说,毫无疑问我会倾向于给它搭配丰厚一些、饱满一些的前端,而非那种“薄声”“清爽”类型的前端。好在耳机对前端的反映非常敏感和透明,所以依靠搭配(以及线材的调整),可以非常容易地“塑造”它。举例来说,我搭配德国Eartube MKii耳放,它就出来非常饱满、温暖和宽厚的声音,几乎听不出一点“日本腔”了。

据说这副耳机在海外的评价很分歧,各人描述不同。有些人解释为新耳机和煲开后的差异,我个人的解释是,就是因为这副耳机对前端非常敏感。这种类型的耳机,往往就容易引来很不同的评价,因为在不同系统中听到的声音都是截然不同的,大家的评价也因此会很分歧。我手头的这副SE-Master1大概放了100小时左右,若说煲开当然没有,但我觉得其基本特性就是这样了。再用下去它的低频可能会发生变化,但中高频不可能发生剧烈变化。

声场方面,由于是开放式设计,所以SE-Master1能营造一个很规整的声场,不过它不象HD800那样致力于营造非常宽阔的声场,我觉得它属于那种更注重“真实可信”而非讲绝对尺寸的声场表现。

smile88 发表于 2015-9-2 14:19:30

刚好对这耳机有点兴趣,感谢白板分享!:D

z3y3 发表于 2015-9-2 14:22:57

怎么感觉在看th900的评测,两者横向比较过么?

小白 发表于 2015-9-2 14:24:18

z3y3 发表于 2015-9-2 14: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怎么感觉在看th900的评测,两者横向比较过么?

可以很粗略地理解为开放版的th900,但也正因为开放式设计,我觉得其声场还是更自然和规整一些。

御风听歌 发表于 2015-9-2 14:35:23

还是典型的日本声音的风格!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上市价格高达14k的先锋开放式旗舰SE-Master1耳机 兼谈高级日本声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