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帖,耳机的润泽,韵味。是真实声音的泛音还是失真。
这个讨论有三种可能性:1, 声音非常真实,接近真实的乐器人声。我们都知道乐器,人声都是有丰富的泛音的,我自己弹钢琴,深知钢琴的泛音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好的器材,如果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声音,一定也会把泛音表现的很真实,这样不好听才怪。
2,虽然声音也润泽,饱满,但是有明显的失真,添加了本不属于音源的谐波。而且声音明显发糊发暖,肥厚。
3,声音润泽,饱满。也有失真,但是设计师有高明的调音理念和修养。声音虽然不是很真实,但非常好听。这样的器材大家应该见多了。
反之,如果大家听到声音非常干净,干净到只有基音,一点泛音也没,干净到“干,薄”。那貌似很中性无音染,其实也不是真实的声音,一个做加法,一个做减法。
这边高手很多,大家意见不同很正常,欢迎讨论,
请轻拍。
录音已经损失很多泛音了 要看具体的录音,没有泛音如果能整出来泛音,这系统也是不错的:lol 本帖最后由 草民一介 于 2015-9-17 12:24 编辑
我怎么觉得LZ好像没搞清楚泛音的概念啊
LZ所指的“泛音”应该是混响的概念。任何声源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基音和泛音组成的,基音指的是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其余为泛音。泛音的频率是基音的整数倍。泛音和基音的比例构成了发声体的音色。同一个音高的声音,用小提琴和钢琴发出来,音色非常不同,这就是基音和泛音的比例不同造成的。如果器材回放出的声音都不能完整表达原始录音信息中乐器基音和泛音的比例,那么乐器的音色就会变得虚假而不是是否润泽饱满的问题了。至于听感上的“润泽”和“饱满”,那是适度混响造成的。任何发声体都是在特定的声学环境中发声的,声音遇到障碍会反射,并且与原声叠加,产生相互作用,这就是混响。所以我们平时听到的基本都是直达声和混响相互作用的结果。除非在非常开阔的室外空间中或者是专业的消音室里,人为地将混响降低到几乎不可察觉的程度。那时的声音会变得异常清晰而且干涩,清瘦。在厅堂音质设计中,保持适度的混响时间,能够获得既清晰,又丰满润泽的听感。而耳机系统回放录音的时候是否能够完整表达录音中的混响成分,决定了最终的听感是否润泽,饱满。 人声的泛音丰富吗?我怎么自己没有感觉到的,很明显我的声音就很监听,发干,不好听。 一直很期待玩乐器的朋友点评录音还原器材
但是没搞懂LZ的是喜欢器材最小失真还原还是做了加法或减法的器材声? 失真,无须怀疑和讨论,而且跟泛音没关系。我觉得耳机音响等的高保真,从来都只是妥协和相对的结果。 alex_to 发表于 2015-9-19 01: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直很期待玩乐器的朋友点评录音还原器材
但是没搞懂LZ的是喜欢器材最小失真还原还是做了加法或减法的器材 ...
喜欢的声音标题写了,润泽有韵味,饱满的声音。本帖的讨论是原因是什么。而且很多过分干净的声音不见得是中性 过分干净有时候是丢了泛音 dinupeng 发表于 2015-9-19 09: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喜欢的声音标题写了,润泽有韵味,饱满的声音。本帖的讨论是原因是什么。而且很多过分干净的声音不见得是 ...
一直以来很羡慕学音乐、学乐器的人,自从玩耳机开始喜欢器乐更是如此。
希望LZ根据乐器自然真实的声音来对比器材的还原度,当然无可否认人类掌握的录音技术还做不到完全记录,但在还原端可以根据哪些参数做出选择?这里仅限讨论无需润色的器乐 耳机有谐波失真,偶次谐波奇次谐波都有,发烧友听到的韵味是乐器的泛音与系统谐波失真以及耳机谐波失真叠加的结果。
激光鼠 发表于 2015-9-19 18: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耳机有谐波失真,偶次谐波奇次谐波都有,发烧友听到的韵味是乐器的泛音与系统谐波失真以及耳机谐波失真叠加 ...
是的。我的理解,耳机的失真不可能消除,所以应该尽可能接近乐器本身有的泛音或者说混响。这样是最佳的。有些耳机的失真是减法,把乐器本身的泛音去除,听上去很干净清晰,其实也是失真。 既然是录制再还原,失真就是必然的了 从录、调整、压板就减少和加入不少信息量,播放过程又来一遍,到传播又受环境影响。到耳朵,已经说是被改过的声音。只能做到无限接近原声,就是好音乐传播。但是,各类波频的改动,又能带来不同音乐取向,就有风格即音染,不过这是器材引起的,又有器材党一说。只要好听,够人数,就有市场,就都能存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