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uling
发表于 2016-8-17 17:48:35
chaisan 发表于 2016-8-17 12:29
莫提DAVE,那个是地雷。小白都不敢踩,你胆子挺大。
别怕,白版绝对敢说。怕啥?
难道有什么被隐瞒的真像?
烧友不是聋子,一对比就清楚了。何况群里讨论这个的并不少。
小白
发表于 2016-8-17 17:53:49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6-8-17 17:57 编辑
yamuling 发表于 2016-8-17 17:48
别怕,白版绝对敢说。怕啥?
难道有什么被隐瞒的真像?
Dave这个设计的优越性体现在它是“两栖”的,既可以像DiDiT那样用于桌面(插耳机、接有源喇叭)——我觉得CHORD的设计师很聪明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正日益重要的应用——也可以像传统高级DAC设备一样摆入器材架用于大喇叭系统。DiDIT则是一个典型的只适合Desktop的高级桌面解码,如我前述我觉得它不大适合摆入器材架去加入一套大系统。
当然Design是没有方方面面都完美的。Dave这个聪明的两栖设计,就hi-end本意来说,唯一的局限也就是它并非一个“无妥协的设计”。如果它设计为全尺寸的体型,放弃桌面适用性,相信声音会更好。
我的1989
发表于 2016-8-17 19:54:39
dave的低频,至少在我的系统上没有任何遗憾了,量感刚刚好,下潜、弹性非常满意
我的1989
发表于 2016-8-17 20:10:47
不错
mifeng
发表于 2016-8-18 04:41:58
本帖最后由 mifeng 于 2016-8-18 04:43 编辑
fenk 发表于 2016-8-16 23:52
现在这年月体积和声音素质是有直接联系么。
其实我觉得尤其layout上,面积等因素是有利有弊的,而不是一 ...
说那么多大道理有啥用,事实证明可以被称作hiend的东西,小巧的总是极少数。
就算是那些极少数,也常常被人质疑声音规模、分离度那些。如,nagra等。
有些东西没什么神话可言啊,要说就说出个子丑寅某来,凭爱情和热血这类有啥用。数字部分做的比细菌小我都相信,模拟部分就别吹那个牛逼了。
要么就是对hiend这个词的理解差异太大。
小白
发表于 2016-8-18 10:16:04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6-8-18 13:43 编辑
mifeng 发表于 2016-8-18 04:41
说那么多大道理有啥用,事实证明可以被称作hiend的东西,小巧的总是极少数。
就算是那些极少数,也常常 ...
hi-end这个词,大多数情况下是自封的,反正也没有一个协会发证书或认证。对发烧友来说,hi-fi还是hi-end也是各人标准不同的。
另外我举两个例子:目前全球影响最大的德国慕尼黑音响展的名字就叫High End展。展出的东西全部是Hi-End吗?显然不是。另外德国飞星喇叭也很有意思,其产品线里High End系列并非最高的系列,最高的系列名字叫Reference Line。我们只能猜想德国人认为的High End和我们有些发烧友认为的High End概念存在差异。我个人的想法是:德国人把那些家用的、数码级的东西称为hi-fi,而把更发烧一些的东西称为high end。
因此荷兰DiDiT厂自称High End看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DiDiT也完全有资格去参加德国慕尼黑的High End音响展。
fenk
发表于 2016-8-19 09:43:31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16-8-19 09:49 编辑
mifeng 发表于 2016-8-18 04:41
说那么多大道理有啥用,事实证明可以被称作hiend的东西,小巧的总是极少数。
就算是那些极少数,也常常 ...
一种设计是不是少数,和这种设计是否违反一些客观规律,这种设计是否真的做不到hi-end的声音素质,似乎没有必然联系(不服的话,请针对我这个论断本身进行反驳,并请注意我表述中的每一个词)。
究其本质,仅仅是因为大众的思维定势。这是和市场定位有关的一个因素,而一个东西的声音素质其实,是基本上比较客观的事实,人和人听感有异,但一个机器的声音,是客观,且不会因为人的听感,市场定位等一切无关的外界因素而改变的(有关的外界因素:电磁环境,避震,温度湿度等)。
按照你这个说法,我可以认为那些小众hi-end,就是顺应hi-end级器材消费群的喜好,故意浪费资源,把东西做大,并谋取暴利(仅仅是从咱们讨论的这个命题出发,我可并没有说大就都是无用,之前我就说过,还是要具体看设计,而一些发烧友一看体积小就叫衰,非A类不听,纯属stereotype,如果他们认为他们的这些要求都是为了更好的声音,那么他们的想法就是纯粹主观的)。
小白
发表于 2016-8-19 12:39:27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6-8-19 12:59 编辑
chenbincyber 发表于 2016-8-19 11:20
太贵 到了这个价位还不是R2R说不过去
R2R做不了这么小体积。R2R也难以满足指标党。R2R不代表一定好声或B格更高。
mifeng
发表于 2016-8-19 15:28:52
本帖最后由 mifeng 于 2016-8-19 16:16 编辑
fenk 发表于 2016-8-19 09:43
一种设计是不是少数,和这种设计是否违反一些客观规律,这种设计是否真的做不到hi-end的声音素质,似乎没 ...
不说了,编辑掉。
我的1989
发表于 2016-8-19 16:56:17
从DAVE的使用体会看,在DAC领域,体积小和声音不一定正比。
liuyindong2007
发表于 2016-8-19 17:08:43
能做到信号通路上每一个元器件都做know-how筛选,无论线路再简单,也可好声,人力成本极高,这就是hiend器材
fenk
发表于 2016-8-20 17:52:29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16-8-20 18:00 编辑
chenbincyber 发表于 2016-8-19 11:20
太贵 到了这个价位还不是R2R说不过去
……我不禁好奇问一句,首先兄台知不知道,R2R在DAC技术里到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还是古老且已经有被淘汰的趋势的技术?
兄台是否搞得清楚,性能的先进与否,和实现的代价(成本)其实是两码事?
这里我还要澄清一件事,我不知道现在是否有黑R2R的人(就因为他是古老,成熟但基本被BB等大厂弃用的技术),但像MSB,dcs这样坚持R2R技术的老厂,我给他们开个绿灯:因为他们就是与R2R同时代的产物,“毕生”研究经验都在R2R上。假设你让一个一辈子做胆,造诣很高的老师傅设计现代理念的音响,岂不是要让莲花造消防车,与奔驰竞争?相比之下,国内很多diy师傅现在都开始做成品机,商品机,这实在是……
从另一个角度讲,从10多年前R2R,以及纯粹的多bit dac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讨论小厂/DIY,只讨论像dcs这样成功的商品机,或是PCM1704这种成熟且大量使用的芯片产品),到最近2年突然复苏,且主要出现在Hi-end(Xiaochang)高(zuo)端(fang)市场,说不好听点,这就好像苹果在开发iphone的时候,其他厂子都在吃翔;而现在iphone之所以竞争优势持续走低,而国产手机爆表,谁都能做,正是代表着手机已经快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都是拿来拼上就成,仅靠调教出各种吸引眼球的花样功能来维持生计的阶段了。
小白
发表于 2016-8-20 22:49:57
R2R绝不都是“一种声音”。就好比胆机绝不都是一种声音。做的好的R2R解码固然可以很好但我也听过非常一般的R2R解码。胆机也一样,低档国产胆机基本都没法听。
小白
发表于 2016-8-21 14:11:20
http://ww1.sinaimg.cn/mw690/4e2a0430gw1f71b4p9m8cj215c0qoqck.jpg
最后我想特别强调一下 DAC212SE的蓝牙无线功能非常好用,如图中就是我用iPhone手机播放音乐,蓝牙传给它解码,后面接了高登GA5胆机耳放。蓝牙出来的声音非常纯净无干扰,细腻度也很好,我觉得音质之佳可能是很多看不起无线的发烧友所意料不到的。利用蓝牙功能可以非常方便地在桌面上利用DAC212SE直推耳机欣赏。
fenk
发表于 2016-8-22 11:48:13
chenbincyber 发表于 2016-8-19 11:20
太贵 到了这个价位还不是R2R说不过去
白总在后面说了,r2r不是一种声音。
实际上r2r往往以全分立元件形式出现,这也就意味着这种东西的调音空间相当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