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
发表于 2018-4-8 23:59:45
勃拉姆斯小夜曲,明亮轻快。比较喜欢封面的画作{:1_108:}
还在
发表于 2018-4-9 22:33:17
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
还在
发表于 2018-4-10 20:33:19
阿巴拉契亚春天
还在
发表于 2018-4-11 20:49:21
小黑皮的爸爸 :压盘和印刷在不同国家是常有的:lol
还在
发表于 2018-4-12 18:31:55
关于肖邦的24首前奏曲,著名钢琴家科尔托曾以形象呈现的方式对其进行注释:
01、C大调:狂热地等候心爱的人。
02、a小调:悲伤的沉思。远方,有一个荒凉的大海。
03,G大调:溪之歌。
04.e小调:墓旁。
05、D大调:充满歌声的树。
06、b小调:乡愁。
07、A大调:美好的回忆如香雾般飘浮。
08、升f小调:大雪纷飞,狂风怒号,暴风雪肆虐,但是在我悲哀的心中,有着更猛烈的风暴。
09、E大调:波兰的末日。
10、升c小调:陨落的焰火。
11、B大调:少女的愿望。
12、升g小调:夜骑。
13、升F大调:在异乡的星空下,怀念心爱的人。
14、降e小调:风雨襄的大海。
15、降D大调:一个年轻的母亲摇抚她的孩子,她已经半入睡乡。在梦魔中她看到等待她儿子的绞架。她从睡梦中醒来,驱走了幻像,但是沉重和不安却没有离开她的心头。
16,降b小调:通向深渊的道路。
17、降A大调:那时她对我说,她爱我。
18、f小调:诅咒。
19、降E大调:如果我有双翅,亲爱的,我会飞到你身旁。
20、c小调:送葬的行列。
21,降B大绸:孤独地回到昔日海誓山盟之地。
22、g小调:革命。
23,F大调:水仙们的嬉戏。
24、d小调:精力、情欲与死亡。
还在
发表于 2018-4-13 19:35:08
Ivo Pogorelich 演奏英国组曲,浪漫的巴赫;P
还在
发表于 2018-4-14 19:57:18
1845年舒曼完成了他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1846年1月1日由他的夫人克拉拉首演于莱比锡布商大厦。
格里格是在1868年创作了他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1869年4月3日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首演。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3gugIpNym_PGluBYyh1REg 密码:070n
还在
发表于 2018-4-15 19:22:10
本帖最后由 还在 于 2018-4-15 19:23 编辑
第一组曲: 1.《清晨》,是原剧第四幕,当金特流浪到非洲时的配乐。它通过牧歌风的旋律和一再向上方三度的转调,造成鲜明的色彩,宛如清晨的曙光逐渐显现。阳光逐渐透过云层,闪出光芒,大地终于苏醒。这时,金特暝想着他理想的乐园。绘景绘情的音乐显然仍是北欧的风格,和剧情发生的地点非洲并无联系。2.《奥丝之死》,用于剧中第三幕。阿塞是挪威老农妇的典型形象。她的丈夫将家产挥霍殆尽后,她带着小金特艰难度日。金特长大后又外出不归,她在家中悲惨地即将死去时,金特总算赶回家中。但她的死并没有使金特浪子回头。她一死后,金特又飘然而去。此曲宛如送葬曲,充满悲哀的气氛,用同一个旋律的一再反复,通过力度不断增强,非常集中地突出了悲剧性的形象,达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3.《安妮特拉之舞》,是诗剧第四幕中一场的配乐。阿尼特拉是阿拉伯酋长的女儿。金特在非洲沙漠遇见她,爱上她。音乐用玛祖卡式的节奏写成,应用了大量的跳音,刻画了跳着轻盈而动人的舞蹈的少女形象。4.《在山魔宫中》,描绘了洞穴中群魔乱舞的景象。主题先在低音大提琴上出现,然后不断升腾。 第二组曲:(1)《英格里特的哀叹》,金特在某一个乡村乘混乱之际将别人的新娘(英格里特)抢来。音乐描绘了婚礼场面中人群的惊恐和愤怒。(2)《阿拉伯舞》,它把人们带到了阿拉伯的异国天地,音乐富有东方色彩。乐队中应用了短笛、三角铁,从而使音色更亮、更富有色彩性。(3)《皮尔金特返乡》,又名《海上风暴之夜》,写金特乘的海船驰近挪威海岸时遇到风暴而沉没。音乐描写了狂风大作、海涛汹涌的形象。船沉没后,金特居然抱着一块木板被冲到海岸得以幸存。(4)《索尔维格之歌》,它是全部配乐中最抒情、最富有诗意而且深刻动人的一段。索尔维格被金特抛弃后,仍住在他为她在林中盖的一所茅屋中。她在茅屋前一边纺纱,一边还在唱着。
在江边熬浆糊
发表于 2018-4-16 10:27:13
感谢分享
还在
发表于 2018-4-16 21:24:35
理查·施特劳斯:变形Richard Strauss: Metamorphosen 此曲为23件乐器而作,AV142,作于1945年,1946年1月25日首演。手搞上有"哀悼慕尼黑"字样,1945年2月13日-14日夜间,盟军突袭炸毁了德累斯顿的大部分,包括最早上演理查·施特劳斯伟大歌剧的歌剧院,理查曾一度精神失常,此曲表现的是这一瞬间的记忆。全曲为极自由的三段体,主干为贝多芬《英雄交响曲》送葬进行曲开头,全曲以不太慢的慢板,大提琴缓慢的导入主题开始,弥漫着悲哀气氛。两把中提琴奏新的中心主题,在开头的三个同音的动机引导下,其它两把中提琴出现另一新主题,以这种主题材料对位下发展。进入稍像流水似的部分,G大调,中声部又出现新的主题,又以对位发展,小提琴奏新的动态这个动机发展自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速度加快后,进入"激动地",平静下来后,主题动机一一再现,发展后速度减慢至极广板,很清晰地出现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送葬进行曲动机结束。
还在
发表于 2018-4-17 17:52:24
阿尔弗莱多•坎波利
阿尔弗莱多•坎波利(Alfredo Campoli 1906-1991)于1906年10月20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罗马,他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音乐世家,父亲是罗马圣切契利亚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授,母亲则是一位曾经与卡鲁索同台演出过的优秀女高音歌唱家。这样的出色艺术组合的确是异常难得的,坎波利后来出众的音乐天才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这种组合的先天遗传。
坎波利出生在这样优秀的家庭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深厚的音乐熏陶。他从小便对音乐显得出奇的敏感,无形中表露出了许多这方面所特有的才华。这一切特殊的表现,都被他那身为小提琴教授的父亲看在眼中了,这位有着深厚艺术造诣的父亲认准了儿子身上的过人才能,决心将他培养成一名优秀的小提琴家。就这样,还处在幼年时代的坎波利就在父亲的亲自指导下开始学习拉小提琴了。
坎波利在父亲的悉心指导和严格教育下,小提琴演奏水平得到了很快的提高。他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教师,他不但在著名的圣切契利亚音乐学院中培养出了许多小提琴演奏人才,而且也是坎波利一生中唯一的教师。1911年,当坎波利只有五岁时,父母便带他一起移居到了英国的伦敦。来到英国以后,他很快就使当地的人们领略到了他的小提琴演奏天才,在来到伦敦的当年,五岁的坎波利便在一次演奏会上技惊四座。四年之后,他又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场正式公开音乐会,这一年他才刚刚九岁。而从十岁开始,他就像真正的小提琴家一样举行定期音乐会了。因此,当地的人们一直是将他当作小提琴演奏神童来看待的。
1919年,13岁的坎波利参加了“伦敦音乐节小提琴比赛”。在比赛中,他一路过关斩将而最终赢得了比赛的第一名,获得了大会所颁发的“玛格丽特皇后金牌奖”。其实,在这之前坎波利就经常参加各种类型的小提琴比赛并获奖,据统计,他在此次获奖之前,就先后在十多项小提琴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就在这次音乐节上,坎波利极其出色地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其高超的技巧和出色的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1921年,15岁的坎波利开始在英国全国进行巡回演出,在所经过的城市中,他的演奏都受到当地听众的好评和舆论界的赞扬。有的报纸还发表文章将他称为“第二个埃尔曼”,这就是足以见得他的演奏所产生的影响力之大了。
此次巡回演出之后,坎波利在英国已经确立了优秀青年小提琴家的地位。然而,这样的成绩和结局对于坎波利来说是绝对不能满足的,他要将他的技艺传遍世界,真正成为拥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小提琴演奏家。就在这次成功的巡回演出后不久,坎波利便开始了他的首次出国演出。在以后的若干年中,他先后来到法国、荷兰、瑞士、比利时及他的祖国意大利等国进行旅行演出,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欧洲名城。他的一系列艺术上的成功,使他很快就牢固地确立了优秀小提琴独奏家的世界声誉。1938年,坎波利在一次音乐会上成功地演奏了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此次精彩的演奏被作为里程碑而载入到坎波利的个人演奏艺术史册当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坎波利作为一位富有正义感的艺术家,曾以实际行动表现出了自己支持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的心愿。在这段时期中,他不仅广泛地在美国各地的城市中进行巡回演出,而且还积极地深入到工厂、医院和兵营中去慰问那些为反法西斯事业而忘我工作的人们。他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和高度责任感,为这些极需要精神鼓舞的人们举行了难以数计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会,他的这一高尚的艺术举动,受到了所有聆听过他的演奏的反法西斯战士及工作人员的一致赞扬。
坎波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已经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了。这段时期可以说在他的一生当中的黄金时期。1944年,他在一次重要的音乐会上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极为精彩地演奏了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此次演奏获得了异常的轰动效应,音乐会一结束,许多报刊就纷纷发表音乐评论家们的评论文章。当时大家除了对他的演奏表示出了一致的赞美之外,有的文章还甚至将他与海菲茨相提并论,认为他在演奏技艺上可以与海菲茨相比,是与海菲茨旗鼓相当的对手。这样的赞扬和比喻对于坎波利来说,无疑是一种相当值得自豪的荣誉。
1952年,坎波利进行了他的远东巡回演出,他于11月在香港举行了两场精彩的音乐会,赢得了亚洲广大听众的特殊青睐。1953年8月22日,坎波利在伦敦的亚尔柏大厅中演奏了由克莱斯勒改编的帕格尼尼《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他的这次演奏,也同样作为一次杰出的经历而被记载在他的演奏艺术史册中。
坎波利是一位在艺术上十分勤奋的小提琴演奏大师。他一生总是在不知疲倦地从事着他的演奏艺术事业,探索和追求着更高的艺术境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他一直以美国和英国为中心,广泛地在世界各地开展他的艺术活动。他除了在欧洲各国频繁地奔走演出之外,还先后到达过亚洲、非洲和澳洲等许多国家进行过访问演出,其艺术足迹几乎踏遍了全世界。
从一流小提琴演奏大师的标准上来看,坎波利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既有着和海菲茨相似的精湛技巧和鲜明个性,也有着如同埃尔曼一般的迷人音色和细腻的歌唱性。一般来说,坎波利的演奏方法是纯意大利式的,无论是在握弓、运弓还是运指等方面,都十分清晰地体现着意大利式传统的特色。但坎波利并不是那种固执地遵循传统的保守式人物,人们从他的演奏中,不难看出他受当时先进的奥尔学派中的一些优秀方法的影响所产生出的效果。在这方面,他是一位极其善于学习他人先进经验的,豁达大度的艺术家。
坎波利是一位演奏曲目广泛的小提琴大师。一般来讲,历代传统的小提琴经典作品都是他的保留曲目。然而若再仔细地品味的话,就会发现他演奏的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埃尔加的《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帕格尼尼的一系列小提琴协奏曲等作品是最为精彩的。除此之外,如布鲁赫的《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和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作品,也都是他的拿手曲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坎波利还是一位出色的小品演奏家。他演奏的塔蒂尼小提琴名曲和克莱斯勒小提琴名曲,都是十分富有价值的典范。此外,亨德尔的全部小提琴奏鸣曲,也是他极为擅长演奏的作品。他演奏的这些作品的唱片都是记录他的艺术精华的珍品,多少年来一直是人们所长期收藏的名片。
坎波利虽然是一位纯意大利血统的小提琴演奏大师,但由于他从小移居到了英国,因此他在英国享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地位。当年,英国国家广播电台几乎每日都播放由他所演奏的乐曲,他在英国各个城市中所举行的音乐会总是吸引着大量的听众。鉴于他的这种崇高威望和影响,许多优秀的英国作曲家都为他谱写作品,著名作曲家勃利斯所写的那首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就是题献给他的,后来,坎波利亲自首演了这部作品并将其灌录成了优质的唱片。
坎波利除了不辞辛苦地从事着自己的小提琴演奏事业以外,—对于音乐普及活动也十分重视。当年,他曾在繁忙的个人演出之外,亲自组建了一个小乐队。他带领这个小乐队经常为普通的听众举行各种各样的音乐会,并在音乐会上演奏一些通俗易懂的轻音乐曲。他的这种平易近人而又颇具实际意义的作法,使得观众与他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的亲近和自然了。
坎波利是一位具有时代性意义的演奏大师,从今天的眼光和角度上来看,他可以说是一位相当完美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不仅是意大利小提琴演奏艺术传统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世界小提琴演奏艺术传统的杰出代表。在世界人民的心中,坎波利永远是一位充满活力的不朽艺术家。
还在
发表于 2018-4-19 18:26:45
阿姐的bach,英国组曲有些不一样:lol
还在
发表于 2018-4-21 15:01:45
《第六交响曲》,D小调,Op. 104,作于1923年。1923年2月19日在赫尔基辛首演,指挥是作曲家本人。西贝柳斯的第五、第七交响曲都是气势磅礴,这部第六却是抒情隽永,有一种贵族式的典雅,被称为西贝柳斯的田园交响曲。
还在
发表于 2018-4-22 22:28:30
Gilels和他女儿演奏莫扎特双钢琴曲目
还在
发表于 2018-4-23 20:26:19
本帖最后由 还在 于 2018-4-23 20:52 编辑
Chopin Klaviersonaten Nr. 2 & 3 - Maurizio Pollini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SClwJq8XcyZrNnHo2xQ 密码:2hz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