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hook 发表于 2017-3-29 09:36:14

本帖最后由 robinhook 于 2017-3-29 09:38 编辑

liulangdeyu 发表于 2017-3-26 09:55
1、有几点疑问,很多音源标称失真率低于千分之一,可是真的只有千分之一的差异吗?测试数据非常接近的两 ...
好像一直忽略你的贴,抱歉。Iphone和笔记本声卡的数据差异还是很大的。都很不好看,iphone好一些,但推力,声道分离度,动态范围这些就很差:
http://www.anandtech.com/show/8554/the-iphone-6-review/11
https://www.reddit.com/r/thinkpa ... 0uatm0d&sh=cfbfb026

Mojo和Hugo我都没听过啦。我想如果真的听起来差异很大风格想法,必然有测试数据可以显示这种差异的。

再次澄清,我并不是号召大家用烂音源。。。也不是说什么音源都一样。。。音源还是要达到一定素质的。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3-29 09:41:23

清新 发表于 2017-3-29 06:48
可能一言两语真说不完,呵呵。就我上贴提到的那个问题,我想你应该同我一样,也至少感受到过那么一次或 ...

我想你形容的这种体验我只有听KK那次有。。。但一耳朵的经验往往不准,分析原因也只能推测了。有机会我来换换火线同轴线试试吧。

清新 发表于 2017-3-29 10:10:26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3-29 07:13
谢谢分享,体验我稍后再细读一下。先回一下你最后的问题。

我是PC Hifi。用 Echo Audiofire 4 (AF4) ...

相信robinhook兄也知道PC作为音源的话最大的问题是变数太多太多,软硬件环境都可能影响到系统的最终音质音效表现。根据我最近的折腾经验(可我查下iDefender那篇帖子),物理隔断PC直流供电可以让系统音质上一个很大的台阶。根据PCaudiophile兄的经验(可惜他已被封),结合断掉pc侧地线回路功能很好地把PC侧(包括软硬件)的变数降到最低。这一点在我这里也已基本被证实。

该理论(隔断pc供电干扰和地线回路)对于火线接口依然有效,但缺少像idefender/Intona之类成熟的帮用户进行隔断的附件产品(或许也有但我不了解),所以实际操作起来要困难一些。

物理隔断pc供电和地线回路后依然要解决好界面侧供电问题,不同外接电源的区别是一耳朵的(如果后端咸菜器材不是平静的话会更明显)。另外,iDefender/Intona隔离配件之后所有需要数字信号传输的地方都需要注意,也就是说usb线/数码同轴线必须选择低损耗低干扰的产品。

改善供电、选择优质usb及数码同轴咸菜绝不是玄学,其理论值得花一些时间去研究。但这是实打实的科学不是玄学。这里只想提几点:

1. 所有信号的调制都是对电的调制(所以在系统中再怎么强调电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2. 电源线其实可以(甚至应该)看作电源的一部分(就像耳机线完全可以看作耳机的一部分)

3. 为了降低jitter的影响,优质数字线的传输带宽需要做到几百M甚至G hZ级别

4. 当传输带宽到达几百M甚至G hZ后,射频干扰问题成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而射频干扰几乎无处不在

liulangdeyu 发表于 2017-3-29 10:21:52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3-29 09:36
好像一直忽略你的贴,抱歉。Iphone和笔记本声卡的数据差异还是很大的。都很不好看,iphone好一些,但推力 ...

确实有差异,是我对失真这个数据理解错误了。我以为失真是相对于音源播放文件的偏离就叫失真。失真差距小就应该差别小。 事实上,MOJO和HUGO数据上有不少差别,譬如动态范围,分离度,高频衰减速度都有差距。

清新 发表于 2017-3-29 10:23:35

上面说优质数码线的传输带宽需要到几百M显然太保守了:优质转盘和界面产品的数字输出jitter理论上可以控制在ps级别(1ps = 10 -12秒), 5ps对应的带宽是200G!当然换算方法不是这么简单的取倒数,但级别应该不会差。也就是说优质数码线的传输带宽需要做到几十乃至上百G才好。

清新 发表于 2017-3-29 10:52:42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3-29 09:41
我想你形容的这种体验我只有听KK那次有。。。但一耳朵的经验往往不准,分析原因也只能推测了。有机会我来 ...

我猜你当时听的应该不是交响之类的大编制吧?KK的牛逼之处是把中频甚至中高中低部分做到了极致(高丰满度高密度下的低失真),所以驱动好了的话播放结构不是特别复杂频宽要求不是特别高的音乐类型容易达到极致。驱动好了的KK据说播放钢琴是极牛的,应该算作一种极致表现。在我看来,那种超乎寻常的真实感体验同系统达到某种极致的表现是有极大的关联的。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3-29 13:09:32

清新 发表于 2017-3-29 10:10
相信robinhook兄也知道PC作为音源的话最大的问题是变数太多太多,软硬件环境都可能影响到系统的最终音质 ...

嗯,多谢建议了!我抽空研究一下,有机会试试!

yuotube 发表于 2017-3-29 15:38:15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3-29 01:17
这位朋大约我早前拍你那一贴就结下梁子了。你认定的观点被我否定,那必然是不爽的,我理解。但辛苦码的字 ...

要结什么梁子也是你的想法,我只对事论事,请看清楚我表达的意思,“本贴讨论的焦点慢慢变成……”,我不否认你主楼帖子的一些东西,只是部分不认同提出质疑罢了
另外,不是跟你抬杠,即然你喜欢用数据说话,提出音源1%,换耳机用了几个天差地别来形容,那这个天差地别应该是百分之几呢?

aaalz 发表于 2017-3-29 16:13:13

音源1%?好奇怪的想法,夸张一点来说,用顶级的耳机和放大器就能让随便一个人唱得跟张学友一样好听了么?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3-29 16:40:28

本帖最后由 robinhook 于 2017-3-29 16:54 编辑

yuotube 发表于 2017-3-29 15:38
要结什么梁子也是你的想法,我只对事论事,请看清楚我表达的意思,“本贴讨论的焦点慢慢变成……”,我不 ...
哈哈。好问题。但是,答案已经隐含在原文的计算和定义之中。

这个1%,是算出来的,数据是音源的总体偏差0.00X%(这里用放大的,最后“结语”中的假设),耳机是0.X%,两者相除0.00X%/0.X%=1%。意思是,(一个上档次的)音源对原信号的扭曲程度是耳机的1%。

所以,你要的答案是,换耳机带来的是100%的变化。因为上面的计算的“单位1”就是“耳机的对原信号的扭曲程度”。

而从绝对的数值上看,换耳机的变化,是原信号从99.X%的还原,变成了另一个99.X%的还原。毕竟咱们听的还是高保真设备,不是么?

aaalz 发表于 2017-3-29 17:23:13

耳机是100,放大器是10,音源是1,“单位1”就是“耳机的对原信号的扭曲程度”,换耳机带来的是100%的变化。以上,能否解释一下具体什么意思,是想说明耳机把失真放大一百倍?

911gtgd 发表于 2017-3-29 22:28:41

我是基本读完了,额外的链接没怎么看,对大神膜拜!

Evangelion 发表于 2017-3-29 23:39:24

基本上就是个没听过玩过好东西的主,你们竟然还纠结十多页……哎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3-30 02:49:56

本帖最后由 robinhook 于 2017-3-30 02:52 编辑

Evangelion 发表于 2017-3-29 23:39
基本上就是个没听过玩过好东西的主,你们竟然还纠结十多页……哎
嘿嘿,劳您抽空亲自来踩,真是受累啊。参见124楼,来秀自己腰包的,请绕路吧。

另外既然优越感都得瑟出来了,麻烦说说您用的是啥好东西啊?且说来让我来自惭形秽一下。

清新 发表于 2017-3-30 05:20:43

我要骂娘:辛辛苦苦码了个把小时字,被GRD“无权限发布URL链接”限制全给毁了。

建议robinhook兄搜下这个文章(中乐影音 网站):高保真音响的失真指标评价分析。个人感觉很受启发。
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查看完整版本: 器材分析中的理性和感性——15年发烧历程的毕业论文 [完]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