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1000X系列降噪耳机WI-1000X 音质表现卓越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聊到音频或是耳机,总是绕不过索尼的身影。“大法”的名头不是白叫的,通过在“黑科技”上的不断创新和研发,索尼在音频领域一直处在世界领先行列。新品层出不穷,创新永不止步。在不久之前的德国IFA大会上,索尼一口气发布了1000X系列的降噪耳机的多款产品。索尼1000X系列降噪耳机WI-1000X采用圈铁混合结构,内置9mm驱动单元,可呈现浑厚低音和通透的人声。动铁单元可展现自然清澈的高音。两个驱动单元共同配合,可在频率范围内呈现稳定流畅的频率响应。在此基础上,索尼1000X系列降噪耳机WI-1000X加入了无线蓝牙技术与数字降噪技术,智能化的降噪方式能够根据用户所处的环境及移动状态,自动推荐合适的降噪或环境声方案。http://upload.zzxw.net/2018/0223/1519360109156.png
从佩戴感受来说,这个项圈的舒适度非常棒,表面采用亲肤材质,笔者在佩戴时没有任何不适感。而且这个项圈能够把耳机的重量均匀分散到脖子上,只要选择好合适尺寸的硅胶耳塞,长时间佩戴不会有任何问题。颈挂部分的左右两端内侧分别有电源键,音量调节键,播放暂停控制键和降噪音控制键。同时颈挂部分左右两端配有收线结构,不听的时候你可将耳机线按压入两侧的凹槽中,整齐收纳耳机线,完全能够实现一整天的佩戴体验,颈挂下部有一个隐藏的充电数据接口。相比完全采用橡胶材质的BOSE QC30,索尼WI-1000X的项圈采用内侧(贴近皮肤)仿皮材质而外侧+前缘塑料的设计。不过我个人并不认为两者在皮肤触感上有什么差异,甚至觉得还是BOSE的材质更防汗水而索尼的仿皮材质在被汗水长时间浸润后是否会发生变换还未可知。不过,眼看着2017年上海酷夏就要过去,这个问题大概在短时间里不会对我产生困扰。
http://upload.zzxw.net/2018/0223/1519360116967.png
值得注意的是,BOSE QC30的左右耳机线实际是不同的:右侧耳机线上还有线控装置用来调节音量大小和降噪等级。而索尼则把这些功能全部挪到了颈挂的项圈前缘:左内侧为电源、音量、播放/快进按键,右外侧为NFC芯片所在而内侧只有一个独立的降噪模式开关。两款耳机的电源键都非常“深入”头颈内部,所以一般我都会先把它们在手中开机完成后再挂到脖子上,否则就需要用两根手指在头颈里摸索。另外,虽然两款耳机都推荐使用app来进行细致控制,但实际上两者也都可以摆脱手机单纯靠机身上的按键来实现大部分功能。随着各家蓝牙耳机厂商纷纷开发配套的手机APP,索尼今年也追上一局,为索尼1000X系列新品耳机上线了 Headphones Connect。与其他厂商相比,这款APP的功能不可谓不多:包括三种情景模式的切换及自动检测、多达二十级的环境音穿透等级设置、气压检测和调整、立体声定位调节、均衡器设置、蓝牙传输协议切换等等;各种开关和滑块足足排满了三屏的长度。
http://upload.zzxw.net/2018/0223/1519360122862.png
蓝牙耳机一向被认为很难与高音质联系在一起,但索尼1000X系列蓝牙降噪耳机WI-1000X的一大卖点恰恰在于其声音素质。根据官方宣传,它在硬件上采用了一圈一铁组合,并且属于宽频响范围的HiRes 产品。这类似于同品牌有线耳机N1AP/N3AP上的配置,但不清楚是否使用了相同的单元。与同属HiRes产品线的EX750NA相比,WI-1000X的优势是明显的。相比于前者过分偏向下盘、略显浑浊的声音,WI-1000X发出的声音明显更为清亮、均衡,动铁单元的加入更提升了高频部分的质量。当然,从挑剔的眼光看,蓝牙传输的声音还是不免有些「数码味」;这或许可以通过支持的aptX、LDAC等高码率协议进一步改善,可惜笔者的并无测试的设备条件。此外,WI-1000X还默认开启了索尼的DSEE音效,这实质上是一种插值算法,可以一定程度上还原mp3等有损压缩格式在高频部分的音质损失。总而言之,WI-1000X的音质虽然受到传输方式的限制,但仍然可谓同类产品在此方面的一次突破,它表明无线耳机/降噪耳机在实现核心功能之外,是可以提供令人满意的音质表现的。在入手WI-1000X之前,笔者一般只用蓝牙/降噪耳机收听播客、偶尔听听编曲简单的流行乐;在室内想要专心听音乐时,一般都会换上音质更有保障的有线入耳或头戴耳机。但使用WI-1000X后,我也开始试着接受用它来满足这些音质要求较高的收听需求,并且在很多时候并不会过分纠结于声音细节上的细微劣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