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se 发表于 2019-9-17 07:34:29

音响因素的优先级

本帖最后由 Phase 于 2019-9-17 10:18 编辑

https://www.stereosound.com.cn/f ... =2&extra=#pid129624


为免帖子丢失,这里也发一遍。




如何评价音响的表现?
gordon holt最先引入音场、亮、暗等词汇来描述hifi表现,我认为较为准确的主观评价不仅仅是准确的使用词汇,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1、 全面的描述音质的各个方面 2、可重复的执行。发烧杂志最喜欢的就是在评价不同音响时描述最有优势的一部分,甚至是只描述一张唱片里表现最好的一个部分,发烧友喜欢的是根据不同音响某一个方面的优劣就给出一个排名和论断。这种方式无助于寻找最为全面的音响表现,也无助于自己在不同音质方面取舍,因此我将致力于全面,可重复地描述








1、什么是全面评价?
https://stereosound.com.cn/forum ... mp;page=4#pid127516

https://stereosound.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4/20/224826dbvcckdvezca3ad3.jpg

这是一次立体声的聚会,同好们对在场解码的排名和评价既有共同,又有极大不同。其实位置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主要是关注了不同方面。如果只关注细腻度,那么加了时钟的两套系统无疑能拿到5到6的评分,全场最高,但其速度感和饱满度却表现不佳,因此我不会认为是好听的系统.我尝试用各个因素去描述。

2、为什么不使用“密度”?


密度是一个在声学,乐理,乐器调律,录音监听,舞台调音里面都没有出现过的声音概念。用密度去形容音响效果,是非常不准确的描述,在不同人的不同理解之中会造成极大的误解。认为密度越高就越接近真实,是对现场的误解和音响还原原声理念的背叛。

如果声音结实,那么就用结实去描述。如果声音强弱分明,那就用张力去描述。如果声音有强无弱,那么就如实描述。

使用“密度”这个词汇给人最大的错觉就是,声音是压在结像内部的或者一个声场内部的,结像里面的细节越多,结像越密实,还原度越高。真实的声音不是如此。

对于任何有演奏原声乐器,聆听现场,甚至是注意聆听周围声音经验,或者学过初中物理声学的人都会明白,只要是不在吸声室,声音从发声体及共振体离开后以声波的形式扩散,都是会在各个平面反射、衍射、被吸收,从而构成我们常说的残响与余音。

素质越高的器材,越能刻画出声音的阶跃瞬态,以及离开发声体之后的反射的残响与余音逐渐消散的过程,因此,音响器材的素质越高,声音的反射与衍射刻画的越为明确,越能想象非直接发声体(地面,演奏者的身躯移动,天花板,墙壁)。这种感受才是音响器材所应当还原的原声音乐的真实特质,“密度”二字完全无法真实描述原声音乐的这种特质。

3、我的音响要素优先级

每个人都有更注重的与相对轻视的音响要素。我主听古典(除各种歌剧,清唱剧不听,尤其认为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交响的依次烤鸡能最好的反映音响系统)与摇滚(后摇,英伦,布鲁斯,朋克等,很少听金属)。在自己演奏和听现场时注重的音响要素和听音响的时候基本一致。

我最为重视的音响要素,从高到低,分别是:

a、500-3000hz的频段平衡。
中央C到高两个八度的平衡是音乐信息最为密集的。更高和更低频段的平直对我没有那么重要,但这一段的平直至关重要。电不好的系统,分频有问题的音箱,在这个频段往往是扭曲的。

b、揭示演奏者身体移动与手臂,口型等变化,而让听者忘却乐器的能力。(微动态)
实际上,演奏者的手臂和大部分身体是不发声的,我们能够听到演奏者身体移动,是因为现场或者音响系统刻画的微细节和微动态,我们的大脑可以自动去刻画现场。一套好的音响系统听钢琴,能让人可以选择的完全不去关注钢琴本身的声音,而只去关注钢琴家的手指与手臂。这也是真正体现了音响系统的微细节、微动态、时域的更小失真,系统细节越丰富,钢琴家的移动越真实。
假如一套音响系统逼迫你的注意力去关注钢琴的低音有多结实,高音有多鲜亮,现场的音场有多广阔,而注意力不能始终集中在钢琴家,我不会选择这套音响系统。
在测试数据来说,几乎完全无法和常规测试数据(各种谐波失真数据)建立联系,只能和极小电平信号的谐波失真表现(-10db乃至-50db)建立一点联系。
微动态的这种能力往往只能由最简洁的电路和最优秀的原件最集中地体现,
在器材选择上来说,有些在同价位微动态相对较好的器材,例如直热三极管的功放,在相位特性和频宽上可能更差,结象更加模糊,声音也更加不中性。它们更多的犯了染色而非遗漏的错。
在选择时,我首先保证500-3000hz的频段平衡,其次最重要的就是微动态,其它频段的不中性我可以接受一些损失。
同价位微动态出色的器材:无分频电路远远胜过有分频电路。模拟音源远远胜过数字音源。不大环路负反馈远远胜过大量的环路负反馈。不屏蔽的线材在合适系统胜过屏蔽线材。器材分开避震胜过器材叠在一起。
微动态与小音量的重播能力紧密相关


顺便:非常多的人对微动态毫无感觉,尤其那些不听原声音乐的人更是如此。引用一段salvatore的话。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Differing Hearing Capabilities
In my capacity as an audio salesman for two decades, plus in my private life, I have conducted, and been a witness to, tens of thousands of direct comparisons and auditions (mostly for the benefit of other people). It took me many years to figure out why some of the listeners were not able to hear what I (and many other audiophiles) could clearly hear (and highly value). To be specific, the advantages of good tube amplification and analog sources were not heard, or appreciated, by other enthusiasts. Eventually, I realized there was a connection between a preference for tubes and analog and the ability to hear (or, at the very least, to appreciate) soft sounds.

This consistent phenomenon was noticed not only in my store, home and audio shows, but also in audio reviews*, first in print and now on the web. Audio reviewers* who made a big deal about "ambience, natural harmonics, decays, flow, sense-of-space, micro-dynamics" etc (such as myself), generally preferred analog and tubes. Those reviewers who rarely mentioned such words, generally preferred transistor electronics and digital sources, which was logical since tubes and analog offered no sonic advantages that they could perceive.

Bottom Line- All listeners have a personal "sound-floor", just like audio components and systems. Accordingly, serious audiophiles should find out, as precisely as possible, exactly what is their own "personal sound-floor". Audiophiles should also always make the effort to discover if other audiophiles, especially their friends and the reviewers* they respect (if any), can hear (and appreciate) the same soft sounds that they can hear themselves. This can be done over time, with multiple auditions of different equipment and music. Actual hearing measurements can be done as well, but this will usually provide no practical assistance, other than the relief of finding out that there is no biological problem to be concerned about.

*Specific Example- I was highly critical of the original (all-acrylic lightweight platter) version of the VPI HR-X turntable. In stark contrast, Anthony Cordesman (TAS Issue #151), Brian Damkroger (Stereophile) and even (shockingly!) Roy Gregory (Hi-Fi+) all gave that exact same turntable a rave review. What was the one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us? I strongly felt the high sound-floor of the HR-X disqualified it, while not one of the three mentioned reviewers even brought up this issue as a problem.




c、惊异度(待补充)
惊异度越好的器材,听者越容易被新的小节和乐器所惊异。不可预测却又并不突兀,充满乐趣。好的低频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能够惊吓到你,而绝对不仅仅是震撼到你。惊异度就是微动态结合了瞬态和平衡度,可惜在大部分的音响系统无法体现,只能在一套平衡且素质好的系统体现,我排位略低,因为不能作为长期的参考。

d、声音的直接感(待补充)
声音直接感的器材,乐器的质感越和听者不隔,雾气越少。
在器材选择上:esoteric的转盘,号角,全频,都是声音直接感强的典型。

e、100-3000、3000-15000hz的频段平衡(待补充)


f、声场,声像(待补充)

声场和声像的表现从喇叭来看,几乎总是和喇叭离轴衰减的均匀程度有关。

g、大块细节的干净程度(待补充)
这个素质几乎能完全由thd等测试数据反映。同时,大块细节的干净和微动态微细节的充盈几乎总是以取舍出现。负反馈能增强g,却能削弱b。

h、规模感与推动空气的体积(待补充)
大空间,大单元是实现规模感的最好途径。超强的规模感在大音量下重播,可以让人不去注意微动态,而是去注意整体气势的震撼感。

i、低频的冲击力(待补充)
很多时候h加强是由损失b和e完成的。因此我从来都不会把h放在高优先级。

j、高频的贵气,中频的厚实与韵味(待补充)
我不太看重,所以换线的音色变化对我基本可以忽略。

k、超过90db的大音量重放能力(待补充)
大音量听固然可以揭示更多的细节,也对音响系统和听力受损构成较大考验,个人习惯不会长时间大音量听。









相关链接:音响发烧友的常用资料

入门级:
stereophile/tas/hifi+ 的器材评测。各论坛名人的评测,发烧理念都可以看看。对于发烧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有一定的阅读价值,但参考价值不大。

进阶级:
关于电处:Tglee Audio写的电处介绍,可供参考,对不同的电处类型写的比较全面。但是没写不同失真对声音的主观改变。http://www.hifi168.com/bbs/showt ... d=206422&page=1 。
主流电处厂家采访:http://www.hifiplus.com/buyers_guides/6/download/pdf/
关于如何测试电失真:波形可以借一个ps audio再生来测。EMI可以买一个300元左右的测试器。
关于功放:直接看FM的原厂采访就可以了,http://www.doc88.com/p-0971394713497.html。大部分功放设计者采访和评测者、教材写的东西都没有什么参考意义。
关于避震和咸菜:福田雅光《 使い方を知る~オーディオの新常識~》,以及《stereo sound》有几期连载可以看看。优点是比较全面。日本有本杂志audio accessory有不少横向评测。
关于空间:小空间声学等教材,石井派听音室的stereo sound连载,各大录音棚设计者的文章都可以参考,不过和主观听感不一定吻合。
关于摆位:首先推荐Master Set摆位。其次厂家意见。大部分都可以尝试。
https://suesskindaudio.de/wp-con ... /Speaker-Set-Up.pdf
关于音响的不同设计结构对于听感的影响:6moons。
关于立体声重放理念,对于音响杂志的看法,对于声音各个要素的取舍:只推荐http://www.high-endaudio.com。非常的清晰,很全面,不一定准确和正确,但远胜于所有杂志,audiosciencereview,论坛听感。

教材级:
各种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小空间声学、心理声学的基本教材:尽管我每种都买了点,但是我不diy,所以也就看看,实用意义不大。
声学进展:看下知乎各种声学背景(别看电路背景的)的文章科普下就行,和发烧关系不大。











Phase 发表于 2019-9-19 11:15:44

本帖最后由 Phase 于 2019-9-19 11:43 编辑

https://docs.qq.com/sheet/DTXBwTFhzU1VZWFZL?tab=BB08J2&c=E44A0AG0

贴了一些器材的优先级评价,是评价器材自身的特性,不是用来横向比较的。
各大评论员(隐藏)123456789
phase的个人喜好微动态直接感声场干净规模感细腻度冲击力高频延展、音色大音量












音箱123456789
voxativ直接感微动态
声场
规模感
高频延展、冲击力、干净、大音量

ilumnia微动态声场、细腻度直接感干净高频延展规模感
大音量
kharma细腻度微动态、规模感干净
直接感


tad直接感冲击力、高频延展、大音量、规模感声场微动态干净度


802d3
高频延展、声场、细腻度冲击力、大音量直接感微动态


vivid细腻度声场高频延展、冲击力、大音量微动态
直接感


jbl 66000/67000直接感、规模感大音量、冲击力
声场微动态、细腻度


小蓝猫大音量、规模感、声场、冲击力

直接感、干净、细腻度、微动态



amt高音细腻度干净
冲击力








耳机123456789
stax 009细腻度高频延展
干净规模感微动态(受爆发力拖累)
直接感

stax lambda signature直接感细腻度干净微动态
冲击力规模感

hd650规模感冲击力,音色
干净直接感微动态


senhesseir he1直接感、冲击力、规模感、延展、声场细腻度微动态音色



he6直接感、冲击力
规模感细腻度延展、微动态


gs1000直接感小音量微动态
高频延展细腻度、干净度







线材123456789
jps干净延展规模感
冲击力
微动态

vovox微动态直接感
细腻度
延展干净

grimm细腻度干净
微动态



nordost延展干净冲击力微动态规模感


slitech细腻度音色、延展规模感微动态冲击力


ye细腻度规模感音色冲击力
微动态直接感

entreq厚度微动态直接感规模感
干净、延展








后级 放大器123456789
单端2a3微动态细腻度直接感音色
冲击力规模感

单端300b音色、细腻度高频延展微动态
直接感、干净冲击力规模感

dan冲击力细腻度规模感高频延展直接感、干净微动态


constellation
微动态、细腻度干净、延展音色冲击力、规模感


first watt j2
微动态直接感延展
干净冲击力、规模感

ragnarok
厚度微动态规模感

干净

goldmund干净细腻度、延展微动态、音色
冲击力、规模感


ahb2干净
细腻度、高频延展规模感、冲击力
直接感微动态

ncore
干净冲击力 、直接感高频延展规模感、细腻度
微动态

fm
直接感、规模感、细腻度、延展、冲击力、音色微动态、干净



chord ab类
干净细腻度、延展、冲击力
规模感、微动态








无源前级 放大器123456789
ldr微动态细腻度直接感
音色
冲击力、规模感

resistor
直接感冲击力
微动态
规模感音色

transformer细腻度音色微动态规模感、冲击力直接感






数字源123456789
esoteric p03直接感、冲击力、规模感微动态、干净音色细腻度
pna干净细腻度冲击力、规模感直接感微动态
helen延伸、干净冲击力、规模感直接感微动态
dcs upsampler细腻、干净音色、声场、延升微动态冲击力
audiophilleo1直接感冲击力干净、衍生微动态规模感
hydra z细腻度规模感,声场干净冲击力
smsl b2直接感微动态干净冲击力、规模感细腻度
sony d50直接感干净、微动态、细腻度
rega rp3(这个不是数字源…只是对比下)微动态直接感音色规模感冲击力干净

xuzone 发表于 2021-7-27 10:05:39

好文

LV火花 发表于 2021-7-27 13:09:36

我比较关心凝聚、安静、中性、安定感,最后一条选项里没有:lol

另外那什么总分第三居然比和弦高三分什么鬼,就那听感···

真的前几天才又听过,艾玛不喜欢真的无解,一耳朵下去按老以前耍贫的言语---白血球死了几百个:lol

那开叉外带地包天的高音;P

LV火花 发表于 2021-7-27 13:16:47

本帖最后由 LV火花 于 2021-7-27 13:22 编辑

又细看下好吧某嫂解码37分排第二,然而公认十万单机天花板的那什么才32···:L

俺的看法固然只代表个人毛都不算,但这私人聚会性质的打分表究竟靠谱么:lol
私人非官方的小数据真的看看就行了,非得上升到什么乐评、理念真的就···
例如列举这四个要俺打是酱紫———

和弦第一满分

单机天花板第二

某嫂第三

那啥啥垫底;P;P;P



neverwinter 发表于 2021-7-28 16:58:29

学习一下:D

zenzenzen 发表于 2021-7-28 17:12:20

看不懂这个图表想要表达的内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音响因素的优先级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