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A.
发表于 2019-12-20 18:03:42
草 开着谬误列表吵架这是我初中干的事了wwww 有点怀念呢
KIPA
发表于 2019-12-20 18:18:11
M.H.A. 发表于 2019-12-20 18:03
草 开着谬误列表吵架这是我初中干的事了wwww 有点怀念呢
但活用谬误就是好使 争论过程绝对有理有据 气势十足
山人妙计
发表于 2019-12-20 19:17:18
说千道万,耳朵收货,不好听,数据等于零,好听,也不用看什么数据。看人家推荐后买货,不好听,就当交学费,因为也许你的听音观和人家不同,所以不能怪人家,也许你被骗了,那也没有办法,谁叫你没有试听的机会。总结:对于一般发烧友,技术参数和主观听感,没有一毛关系。
KIPA
发表于 2019-12-20 19:21:15
山人妙计 发表于 2019-12-20 19:17
说千道万,耳朵收货,不好听,数据等于零,好听,也不用看什么数据。看人家推荐后买货,不好听,就当交学费 ...
不同意,理由看图。
KIPA
发表于 2019-12-20 19:23:02
附议
山人妙计
发表于 2019-12-20 19:39:48
KIPA 发表于 2019-12-20 19:23
附议
高总讲的是基本道理(常识),但发烧友要去研究干什么,就像楼上烧友说的,我只要结果就行了。
山人妙计
发表于 2019-12-20 19:49:47
KIPA 发表于 2019-12-20 19:21
不同意,理由看图。
白版是久经考验的,他的听音观有很多我和他是一样的,但也不是百分百,他对器材的听感是准确的,这是我有实践的。信白版,得永生,哈哈哈。
KIPA
发表于 2019-12-20 19:52:09
山人妙计 发表于 2019-12-20 19:39
高总讲的是基本道理(常识),但发烧友要去研究干什么,就像楼上烧友说的,我只要结果就行了。
我不信你,毕竟外行的耳朵包括我的程正态分布,我只信图中二位有经验有理论听音三观正的大家之言。
KIPA
发表于 2019-12-20 19:53:40
山人妙计 发表于 2019-12-20 19:49
白版是久经考验的,他的听音观有很多我和他是一样的,但也不是百分百,他对器材的听感是准确的,这是我有 ...
对,春哥纯爷们!
战斗天使
发表于 2019-12-20 20:32:33
某些HiFi商家、玩家搞不懂jitter、SINAD数值代表啥
却搞得懂36D代表啥
文化不够,玄学来凑
;P
螺旋测微仪
发表于 2019-12-20 23:24:30
发烧友是耳朵收货的吗?我相信太多的发烧友看了篇文章就收货了。全都耳朵收货,你们写文章给谁看?厂家是耳朵收货的吗?厂家如果只靠耳朵收货,这家厂的东西我是不敢买的。音响产品如果设计师自身没有准确的理论指导,只靠抽象的听感,甚至还要借助别人的听感,这样会做出什么样的东西恐怕只有天晓得。
KIPA
发表于 2019-12-21 08:44:03
平时也没来贵坛
这次无事翻了翻本版
这软文定期轮播啊这是
根据器材盈利度匹配吹逼度么?
反正多数人木耳听不出来
指标也没谁有能力测
所以一手耳朵收货
一手吹指标好
真是文体两开花
手底下僚机也不少
这边吹那边捧
形成互相印证的好风气
但我就问一句僚机
你洗你们老大“是烧油,也是商家,情有可原”的时候
忘了他还是版主吧?
在这里他能下场踢球
还能租赁场地卖个球
开心的时候还能当当裁判
当然,你们玩惯了
觉得这爽啊 好哈
问题外人看来
这和黑店何异
LightningWuu
发表于 2019-12-21 09:18:23
KIPA 发表于 2019-12-21 08:44
平时也没来贵坛
这次无事翻了翻本版
这软文定期轮播啊这是
在场的裁判,球证,球协都是我的人了。
肯定是我说了算啦。
wzchen
发表于 2019-12-22 13:45:24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9-12-22 13:51 编辑
“指标差,声音一定差,声音好,指标一定不差,指标好,声音不一定好”,这个说法,是非常内行的说法,本人完全赞同,指标好是声音好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指标和听感,哪个更靠谱?对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听音经验不太丰富的发烧友,应该是指标更靠谱,听音经验丰富的发烧友,则是听感更靠谱,有经验的发烧友,更本不需要测指标,听一耳朵,就知道器材的失真水平,透明度、解析、音场是否优秀,推力、韵味如何,而其中很多指标,如透明度、解析、音场宽度和深度,韵味等指标基本都无法测出。有经验的耳朵要比最好的仪器灵敏和靠谱很多。所以,耳朵收货是对的,但只是对听音经验丰富的发烧友而言,对听音经验不丰富的初烧友并不适用。
kyokyo
发表于 2019-12-23 11:19:21
这其实是明白的不能再明白的事情。
指标性能参数这个事情,在制作端看,简单直接。
从长时间范围看,制作端音频指标一直在不断提高,一直在不停的更新换代。制作方总是千方百计希望自己使用最新的技术。从单声道到立体声,再到多声道,乃至现在的全景声。从低指标的模拟到高指标模拟,从模拟到数字,从低码率到高码率。从简单算法到复杂的算法。无一不是在逐步进步。在制作端的创作与回放技术指标一致的情况下,这个结论是简单而明显的。
在消费端看,指标这个事情就不那么明显了。因为消费端的源头总是滞后于制作端,而且HIFI音乐方面,更是最明显不过。所以在制作和回放环境和设备不一致的情况下,听感有所差异就并不太出奇了。
关于失真和听感关系,其实制作端有明显的经验。失真能改善听过,但是不同的失真要应用于不同的材料,没有失真会改善所有的素材。相反,性能或者指标上的提高,是会对所有素材全面提升的。
所以,用高性能设备播放低指标的素材,可能并不如低性能设备的听感,很正常。但是当你拥有高性能的素材的时候,高性能设备播放优势将会一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