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94|回复: 1

[解码] 在听到之前,我也不信GO Blu这个小个子能有这么好的表现……

[复制链接]

23

主题

82

帖子

17

积分

版主

Rank: 10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21-1-28
发表于 2021-11-11 18: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我承认我入烧时间不长,对iFi这个牌子的印象并不多,如果不是前一段的大菠萝让便携捆绑这个概念热度再起了一阵,我对iFi的认知估计也仅限于“知道它存在但平时很难想起它”的程度。iFi自己似乎也不太急,直到如今,便携播放器、有线入耳式耳机、小尾巴、TWS这些能炒起热度的玩意,iFi是一个都没做,在售产线几乎全是各种解码耳放和各类线材配件,似乎完全没有进入这些血海市场厮杀的打算。
如果评价一个人,那低调当然是美德;但对一个从事商业行为、多销多得的制造业厂商来说,恐怕低调就是双刃剑了,毕竟再怎么低调,正向的声量总是对品牌发展有助益的。所以现在,顺应HiFi设备小型化、便携化、无线化的趋势,iFi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蓝牙T……不是,蓝牙便携解码耳放GO Blu。嗯,非常iFi的行为,哪怕功能上不得不向市场妥协,在产品理解上也始终坚持的节奏。
_DSF9212.jpg
只是无论产品理解如何,闭门造车也要出门合辙。事实上,HiFi这个圈子本来就蛮小众了,蓝牙便携解码耳放则是小众中的小众,虽然iFi看起来已经并不在乎自己的产品能拥有破圈级的热度了,连大菠萝的火爆看起来都有些以外,但毕竟产品还是要认真卖,GO Blu要想能出头,恐怕只能依靠产品表现来解决各方面痛点了。
一上手不说别的,反而是GO Blu这个体积让我相当惊讶,矿泉水瓶盖子怕是都比这大不了多少,如果官方考虑出个带挂绳孔的保护壳,GO Blu完全能作为钥匙链挂件用。不过GO Blu的工业设计我认为有待商榷,一方面是在这种小体积设备上用拼色设计还是挺考验设计功力,另一方面,这个玫瑰金拉丝的面板无论是调色还是工艺,看着都不算自然,也让整体设计变得有些杂乱。我个人对小体积设备的设计偏好,还是倾向更加一体化的设计,整体看着会更加精致协调一些。
_DSF9213.jpg
这种小体积带来的另一个隐忧就是续航,在我的实际体验中GO Blu的续航大概只有7到8小时之间(蓝牙aptX Adaptive、Apple Music/Tidal普通无损、单端口无音效)考虑到一部分TWS光靠耳机内置电池撑着,不放进充电盒也有这个续航,我认为在目前的使用环境下还是可能出现续航焦虑。
但在真的了解完GO Blu的功能以后,我反而对它的内部设计能力有了点敬佩,不仅塞进了一颗CS43191,还支持较新的aptX Adaptive、LDAC、LHDC等高清编解码,并内置有三种音效、麦克风,以及惊人的推力水平,一会儿音质部分里会讲到这个。这么一看,GO Blu在如此体积下还能保持7小时续航反而是相当不容易了。当然,如果是我,那我会更愿意牺牲一定体积,换来更大的内部堆叠空间和更长的续航水平。
_DSF9218.jpg
而在连接延迟上,除了我手机(目前)并不支持的LHDC编码以外,我也针对AAC、LDAC、aptX Adaptive三种比较受关注的解码类型做了些不算严谨的延迟测试,在各大音游中延迟校准最低的依然毫无悬念是aptX Adaptive,分别比AAC和LDAC低了大概25%和15%左右,这也是自适应码率协议的优势。一般的看视频或者休闲类游戏,aptX Adaptive或者LDAC的延迟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不过无论哪种协议都达不到可以驾驭音游的水准,这也是目前蓝牙协议的普遍缺陷。
_DSF9229.jpg
另一方面,GO Blu也支持以有线小尾巴的方式使用,随便抓根Type-C数据线就行,不过或许是我也没用过别的便携蓝牙解码耳放,不知道是不是所有这类产品都是这个逻辑,因为GO Blu哪怕是在小尾巴模式下,使用着手机或者电脑的供电,却依然要手动给GO Blu开机才能使用。考虑到GO Blu体内塞下了不少元器件和功能,或许不引入内置电池供电的话,单靠手机或电脑的电流确实撑不起GO Blu本身的功耗,想了想也无可厚非,但对于用惯了小尾巴模式的朋友来说可能多少需要适应一下。
_DSF9230.jpg
不过,无论前面“表面工程”怎么铺垫,包括我在内,不少人都会担心GO Blu在这种小体积之下能实现什么等级的音质;毕竟在市面上,要是单论体积,不少不带电池的普通小尾巴体积都不比GO Blu小多少了,何况GO Blu还硬往里塞下了完整的蓝牙和电池元件?
但结果也很让人意外,GO Blu在很多方面的表现反而超越了我对这体积的声音预期。
先说说蓝牙模式。以声音最好的LDAC编码为标准,GO Blu声音的形体感不错,无论是乐器还是人声的线条都比较清晰,摆脱了不少蓝牙设备音色疲软发虚的问题,结像能立得住,自然也就不需要靠着盲目加大量感掩盖声音的疲软。但在线条清晰的同时,GO Blu的整体听感又较为宽松,塑造上并不是靠故意绷紧线条带来素质强化的错觉,更像是常年集中训练和演出的舞者,肌肉紧绷但体态自然,表演游刃有余,在收放之间寻找着最佳的平衡点。
_DSF9210.jpg
而就整体倾向而言,GO Blu的音色是中性里略往冷色调偏了那么一点,泛音的表达比较克制,比较对我口味,不过不会刻意追求透明度,中高频里有一些颗粒感。这种取向可以适配大多数流行人声的音色,好的时候听着还有点加成,就算没加成也不至于有什么变味的地方,对于低端价位的设备来说这是相当理性的调音方式,如果盲目拉高亮度透明度又缺乏足够的控制力,最后很容易演变成亮度透明度也一般、音色反而还被拉怪了,卖出去完事谁听谁尴尬。
关键是GO Blu的推力和控制力也是足够的,尤其对于一般的入耳式耳机而言,单论框架的话GO Blu基本上能把这些耳机都推开了,一般只要不是大规模的乐曲,GO Blu对入耳式耳机的驱动状态都能达到相当充分的程度,包括一些灵敏度相对较低的入耳。甚至我还拿歌德GS1000e出来试了试GO Blu的上限,状态不能说完全推开,但也算框架健康了,要知道GS1000e虽然阻抗只有32欧,但灵敏度也只有偏低的99.8db,低敏有时比高阻更可怕,这对啥设备都能算是不那么好推的耳机了。
_DSF9236.jpg
但在蓝牙模式下,GO Blu也有着明显的问题,声音两端的延伸都算不上好,低频不够扎实,高频的质感也比较支离,并且可以明显感觉到牺牲了一定的信息量,即便是码率表现已经足够优秀的LDAC也难以避免。好在GO Blu也能以有线模式使用,在有线模式下,两端的表现也要好上不少,质感更加清晰,音色也完整了不少,场面和动态也更加强大,如果有更高的音质需求,那也可以使用有线模式。
另外要提及的是GO Blu的三种音效模式,分别是XBass(低频增强)、XSpace(空间感增强)和XBass+XSpace(都增强),比起音效关闭时,XBass会让低频的形体更为庞大厚实一些,也会更有压迫感一些,同时略微让中高频有所收缩,不过失真相对较小,如果希望中下盘能量更强一点的朋友可以考虑。
_DSF9243.jpg
而XSpace的情况会稍微有点尴尬,在我看来XSpace更像是牺牲了一定环境泛音,从而达到听感上结像似乎拉得更开了的感觉,但对于音乐的情境表达而言,我反而不提倡这样砍泛音,毕竟也是音乐本身的信息量,同时对于全频段的扎实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个人并不是太喜欢这个模式。
不过如果把XBass和XSpace叠加起来,那就有点意思了,XBass在中下盘对形体的修饰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XSpace对泛音削减的问题,同时又确实让背景更黑,结像距离在听感上确实像是更远了,还稍稍增加了一点动态,或许可以改善一些大力出奇迹耳机的听感,虽然我也没法打包票就是了。相对的会对声音的自然度有一定的牺牲,这个取舍就看各位自己的听音取向能不能接受了。
_DSF9232.jpg
而在音频产品越发便携的今天,GO Blu的出现也能解决有线HiFi耳机使用上的一个痛点,那就是在尽可能小的体积下,实现尽可能多的功能和尽可能好的音质,而GO Blu不仅实现了这些,在功能性上还都有不错的完成度,达到了“经常带着,乐意带着,而且声音好”的效果。
就是下次要不咱考虑考虑……体积再大一点点就好?搞不好就完全解决续航焦虑了呢(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20 20:03 , Processed in 0.06421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