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3|回复: 13

[数播] 初烧感言:Roon 订阅策略背后的“昂贵”真相

[复制链接]

5

主题

71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5-1-8
QQ
发表于 昨天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作为一位音响发烧的初学者,我最近深刻体验到,所谓的“便宜”有时候真的是最昂贵的选择。在踏入音响世界的过程中,我也曾犹豫过是否该选择那些“高性价比”的方案,但最终,ROON 让我彻底改变了对音响投资的看法。今天,我想分享一些初步感悟,也许对其他发烧友有所帮助。

“便宜”最终更贵,ROON 订阅策略是保障先期投资的智慧

    最开始接触到 ROON 时,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看到它的订阅费用会感到犹豫:每年几十美元的费用,看似很高,尤其是在众多免费或便宜的替代方案中,ROON 确实显得有些“贵”。但随着深入了解和使用,我意识到,ROON 的订阅策略并不是一笔简单的消费,它实际上保障了用户的长期投资。
   ROON 的收费并不只是为了让你“享受”它当前的服务,更重要的是,它为音响系统的长期稳定性、生态扩展性提供了保障。每年的订阅费用,可以看作是对系统优化、数据更新、功能增强的持续投资——这意味着你不仅是在支付一个软件的使用费,而是在为一个不断成长、不断改善的音乐生态系统买单。这种“先期投资”是十分明智的,避免了其他“便宜”方案在短期内带来的质量折损和不断升级的困境。

“高性价比”往往是暂时的,ROON 打破了短视的价格陷阱

    在音响系统的搭建过程中,很多人会追求“性价比”。各种免费的数字播放器或者低价的解决方案看似提供了高性价比的选择,吸引了不少入门玩家。然而,真正使用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这些便宜的解决方案往往存在诸多限制:音质可能不够稳定,界面不够友好,甚至会频繁出现卡顿,功能不完整等问题。

    相反,ROON 在这方面的表现无可挑剔。它的稳定性、用户体验、音质优化、数据库功能等都远超许多“便宜”的方案。而且,ROON 的一大优势在于它的生态系统:Roon Core、Roon OS、专用网线、线电、避震等一系列配件的优化,每一项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音质。对于那些乐于折腾的音响发烧友来说,ROON 的每一项设置和调校都是值得的。

   虽然初期看似“贵”,但它提供的长期使用价值,远远超过了那些短期看似便宜的方案。最终,“高性价比”的方案常常以一种“受伤”的方式回报你,而 ROON 的订阅模式则真正让你避免了这一点,它保障了你的系统能够持续优化、维护和更新。

总结:愿意投入就会收获

    从一个音响发烧的初学者角度来看,ROON 的订阅并不单单是购买一个播放器软件,它是对未来音响体验的投资。与其在追求便宜中不断打折自己的音响体验,不如通过ROON实现系统的整体提升。ROON 的收费策略是对你这份长久投资的保障,它会帮助你避免那些所谓的“高性价比”方案最终带来的失望和不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1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5-1-8
QQ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深入探索音响系统的过程中,JPLAY 与 ROON 成为我对比的两个重要选择。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也暴露出不同的局限性。通过对比,我逐渐认识到,这两者不仅是简单的播放器选择,它们背后反映出的是音响体验的不同思维和策略。

JPLAY:偏重于流畅性和苹果生态,但功能与兼容性有限

JPLAY 是一款专为高端音响用户设计的软件,起初,我对它的“简洁”设计和专注于音质的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它特别适合那些深耕苹果生态系统的用户,因为它仅支持 iOS、iPadOS 和 macOS(M 芯片),其性能在这些平台上尤为出色。相比之下,JPLAY 在播放时能提供一种非常流畅且没有卡顿的体验,这是很多其他播放器无法比拟的。

但正如我之前提到的,JPLAY 的局限性也很明显。首先,它的多语言支持严重不足,这对喜欢使用不同语言界面的用户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缺憾。此外,它没有像 ROON 那样强大的数据库功能、专库支持,甚至缺乏像维基百科那样的资料库,这使得它的生态系统显得相对封闭。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有声学 DSP 需求的用户,JPLAY 的功能也相对缺乏深度,无法像一些高端播放器那样提供足够的个性化调校选项。

ROON:系统性强,生态完善,适合“折腾”型用户

与 JPLAY 相比,ROON 给我的感觉则更加完整和系统化。ROON 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全局架构,它不仅仅是一个播放器,更是一个完整的音响管理生态。ROON 的核心系统与硬件的兼容性,以及它提供的 ROON Core、ROON OS、专用网线、线电、避震等配件优化,让它成为了音响发烧友真正“折腾”的平台。对于那些喜欢根据自己需求调整系统、优化音质的用户来说,ROON 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度。

ROON 的订阅模式确保了它的持续更新和生态系统的不断扩展,这使得它在长期使用中能不断提升音响系统的性能。而它的数据库功能,更是让你能够在几千张专辑、成千上万首曲目中轻松找到你喜欢的内容,甚至能根据个人的听音习惯做出智能推荐。

尽管 ROON 的订阅费用不低,但我认为它并不是一笔简单的支出,而是一种长期投资。ROON 通过其稳定性、系统性、以及强大的硬件兼容性,确保了你可以在未来几年内享受音响系统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总结:JPLAY 与 ROON 各有千秋,但长期投资无疑更具价值

对比 JPLAY 和 ROON,我认为它们的不同在于各自的定位和使用场景。JPLAY 更注重在苹果生态系统中的流畅播放,适合那些偏爱简单、快速、直观操作的用户;而 ROON 则是一种更为系统化、长远的投资,它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更强的个性化定制空间,尤其适合那些愿意深度调校、探索音响系统潜力的用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1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5-1-8
QQ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折腾过三套ROON方案的老用户,出清所有DIY设备换回Nucleus+,有些感悟不吐不快:

方案抉择中的三大真相:

「性价比幻觉」破除
DIY NUC看似省下XXXX+(但隐性成本惊人:

「魔改困局」观察
某鱼上那些加钟加线电的"超级核弹",本质是技术期货:

线性电源标准混乱(15V/19V?电流纹波参数?)

二手残值血崩定律(5k改装费出手时只能折价1k)


「原厂红利」实证
自用Nucleus+三年体会:


二手市场通货属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04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23-11-20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从2018年开始接触所谓的“HIFI”系统并为此开始“钻研、探索、对比”何种硬件以及软件解决方案,年年更新软硬件,但截止到目前我唯一不变的软件就是“Roon”;

很多烧友说“RAAT”音质不行,但个人至今初心不变,走自己的路就是了!

因为我曾经听过很多烧友把"RAAT”玩出非常好的声音的,所以我相信他有这个潜力和能力,自己没玩好更多的还是自身多找原因,不断去改善和优化他。
Antipodes Oladra | MSB Select Transport & DAC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1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5-1-8
QQ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JPlay 的音质上限主要取决于数播本身,以及数播原生 App 传输音乐曲目的协议,目前仍然是基于 UPnP 或 DLNA。因此,音质的最终表现更多依赖于数播设备本身,而非 JPlay 软件本身。这并不是刻意贬低 JPlay——事实上,我也购买了 JPlay 的终身账号,并在车载环境下将其作为 Qobuz 和 Tidal 的集成播放器。此外,在朋友家对比自己曲库时,JPlay 也提供了相当便捷的体验。

   不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JPlay 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在 声韵 G2.0 上,JPlay 只能播放一首曲目,下一首需要手动操作。而且,原本数播在播放结束后会自动休眠,但 JPlay 在 Lumin 设备上使用时,"无信号休眠" 功能失效。此外,每次打开播放列表都需要较长时间刷新,流畅度相较于Roon存在明显差距。

   在评价 JPlay 时,我们既要认可其优势,也不能忽视其不足。同样,在批评 Roon 时,也应客观看待它的价值,避免一味贬低或片面吹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1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5-1-8
QQ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Roon 与声韵白羊座(Aries)搭配后,确实能提升整体的耐听度。当然,音乐的评价标准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判断。在我的实际体验中,声韵的数播相较之下略显直白,声音有些偏锐化,低频的宽松感也稍显不足。因此,在实际搭配过程中,利用 Roon 进行一定程度的综合调和,虽然牺牲了一些极致的解析力,但换来了更好的耐听度。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妥协,但也是一种适应——毕竟,一些过于“科学”或“指标至上”的设备,在听感上往往需要一定的调和,才能达到更加平衡的效果。

当然,真正追求既透明又有厚度,同时兼顾三频均衡、声场逼真和 3D 感十足的声音表现,是更高层次的目标,需要更精细的搭配与优化。而 Roon 官方在这方面的态度相当务实,对于小版本升级是否会对声音回放产生影响,他们并不认可——毕竟,从技术角度来看,软件的微小调整不应该对声音产生显著变化。然而,在实际聆听中,Roon Rock、Roon Nucleus、Nucleus Plus 乃至 Nucleus Titan 确实会带来不同的声音表现,这也是让人颇感困惑的地方。

总的来说,声音的最终表现涉及硬件、软件、信号链以及个人听感偏好等多重因素,想要下一个绝对的定论并不容易。不过,Roon 作为播放软件的“调和”作用,确实在某些搭配中能够带来更好的耐听度,而如何取舍,最终还是取决于个人的需求和喜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1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5-1-8
QQ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论坛的风气确实有些不对劲,很多大佬选择不再发言,甚至删帖、退群,让整个讨论氛围变得有些微妙。回顾十几年的发烧经历,在紫坛(音响论坛)里,真正需要的是一双能够辨别是非的眼睛。我们见过太多所谓“起步即巅峰”的宣传,一轮又一轮的 PK、秒杀、高性价比 话术带节奏,结果往往是小白、中白、初烧们一头扎进去,最终掉进“烧坑”。

论坛里吹得天花乱坠的产品,不见得真的有那么神,想判断它的真正价值,不妨看看二级市场的反馈。有多少产品曾经被捧上天,结果没多久就无人问津,甚至价格大跳水,成为“折膝”产品?更不用说,在不断折腾和调试系统的过程中,时间、金钱和精力的损耗往往远超预期。

当然,贵的不一定就是智商税,关键在于它的市场定位能否真正支撑起它的价值。那些真正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往往还是国际大品牌的旗舰级产品,它们之所以能溢价,不仅仅是品牌光环,而是长期市场认可的结果。最终,真正能“站住脚”的,还是那些由真金白银支撑起来的产品,而不是靠一时热度炒作出来的神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1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5-1-8
QQ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器材最终还是要通过回放的结果来进行评价,而不是单纯看品牌、参数或价格。最近的一次调整让我感触颇深。按照传统的经验,通常认为贵价线材应该优先用于核心环节(如音源、解码器、前后级),但在实际调整后,我发现情况并不完全如此。由于这个过程缺乏普遍适用性,细节就不展开了,但最终的结论是——我们误会了部分器材和线材的真正表现。

   我们往往太容易给器材贴标签,下定论,比如“这个垃圾”“这个神”,但实际上,音响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考验的不仅是器材本身的素质,还包括资金投入、搭配思路、听音经验,甚至是个人听力的敏锐度。简单的一耳朵评价,很可能是片面的——一耳朵“垃圾”或“封神”,往往都是不可靠的。

   此外,我们在论坛里讨论器材时,很多时候都过于关注器材本身,而忽略了器材调整和系统搭配的重要性。很多人发帖时,只给出最终结论,却不详细描述调整的过程。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器材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对系统的理解不够深入,调整思路不够灵活,或者在搭配过程中忽视了某些关键因素。与其急着下结论,不如更深入地理解和优化自己的系统,毕竟,真正的好声音,往往是在不断调试、修正和尝试中得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1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5-1-8
QQ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保值、增值、持续增长、持续改进的产品,才真正称得上是投资品。在这个角度来看,Roon 作为一款付费音乐软件,确实难能可贵。它不仅持续进行功能优化,拓展生态系统,同时也不断提升用户体验,真正做到了长期进化,而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快消品”软件。

   在当下的音频生态中,许多软件和硬件都在不断被市场淘汰,或者长期停滞不前,而 Roon 在这一点上独树一帜——它的稳定发展和持续改进,使其成为一款具备长期价值的软件。无论是界面体验、音乐管理,还是 RAAT 传输协议的稳定性,Roon 都展现出了足够的技术深度和生态构建能力,这在音频软件领域实属罕见。

   对于 Roon 的批评当然可以有,但喷子们请留点嘴德——任何产品都有优缺点,理性讨论才是关键。无论是用 Roon 的人,还是对其持怀疑态度的用户,都应该站在长期价值的角度去评估,而不是简单地跟风吹捧或踩踏。Roon 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正是因为它的持续改进和市场认可,而这,才是一款真正值得投资的软件的核心价值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25-1-19
发表于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文采真好,没想到roon会对声音产生影响,等时机成熟要入坑试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1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5-1-8
QQ
 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JPlay 目前确实没有找到账号转移的选项,这也意味着它更像是一次消费行为而非长期投资,但如果你目前使用的数播 APP 体验不佳,JPlay 作为替代选择,倒也是值得尝试的。特别是考虑到 JPlay 在音质和稳定性上的表现,它在一些细节和功能上做得相当不错,能提升整体的播放体验。

   JPlay 和 Roon Labs 的商业营销手段非常清晰,都采取了直销模式,避免了中间商(Apple 平台收点苹果税),直接面向消费者,这种做法对于提升用户体验和简化购买流程是有很大优势的。JPlay 的产品确实解决了许多数播 APP 试用体验不佳的问题,但必须注意它的生态环境——目前主要在苹果平台上,且与 Apple ID 绑定,平台上的付费方式也比较难以规避,这对于用户来说可能是个限制。

   而 Roon Labs 的运营模式则更加灵活,它通过直接与线上支付平台对接,账号绑定邮箱的方式使得账号变更更加方便,用户的购买和管理体验相对流畅。这种灵活性和用户友好度,确实提升了 Roon 的市场接受度。

   在界面设计、功能设置以及与硬件厂商的认证合作上,JPlay 确实能看到 Roon Labs 的影子,尤其是在接口设计和产品功能的优化上,两者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国际化路线是两者都非常重视的方向,通过与高端硬件品牌的合作认证,进一步加深了它们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从这些方面来看,JPlay 和 Roon 都是值得尊敬的产品,它们的商业模式、用户体验和产品持续优化都做得很到位。无论是音响发烧友还是普通用户,最终选择哪个,都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平台偏好来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7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23-4-30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泰山神龙 于 2025-2-5 20:03 编辑

现在论坛举报也很严重  很多老烧发帖   都遭到举报  说发水贴或者重复发图  导致很多人失去了信心 大面积删帖  都寒心了 现在最多也是看看 回贴  都不发表主题帖了

目前也仅保留一个主题帖子了  如果那天论坛说 也重复 我也把仅有的帖子也删除 没有办法  如今论坛版块到处是广告    你发个帖子 人家就说你发图重复或者水贴   这就是现况

以前有168发烧论坛挺火的,  现在的168发烧论坛你去看看  整个音响HiFi版块 被广告贴全部覆盖了, 已经没有人发主题帖了  整个版块都是让广告贴淹没!

这个是唯一在本论坛发表主题 存留的帖子了   其他个人发表的主题帖子  我都删除了   {还有就是 个别 在其他烧友发帖主题 在里面的回贴}
https://www.headphoneclub.com/thread-765299-1-1.html

173027f3nnmdo233mrdtqq.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1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5-1-8
QQ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Roon 和 JPlay 官方确实都给出了最佳硬件实践,分别推荐了 Nucleus 和 JCAT Xact S1。后者由于价格过于昂贵,我没有体验过,所以也不好随便评价。至于 Nucleus,作为 Roon 的核心设备,的确可以直接当作 Endpoint 输出信号,不过更常见的是将其作为 Core 使用。

对于 Xact S1,虽然与 JPlay 配对是官方推荐的搭配,但我没有直接接触过,所以也不做评价。而关于 Nucleus,你提到的一个问题很有意思——这款小巧的 NUC 主板,加个外壳后,怎么就成了 HIFI 产品了?我也曾尝试过克隆 Nucleus 的 SSD 操作系统,并将其作为 Roon Core 使用。当时我还查看到“Roon 核心”在界面上显示为 Nucleus,但后续我做了同场对比,拿了真 Nuclues Plus进行听感对比。结果很明显,声音的密度和厚度有很大的差异,这一点其实很容易辨别出来。

至于这其中的差异,至今我还没有完全搞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DIY 核心的方案与 Nucleus 确实有一些本质区别,尤其是在硬件的优化和整体搭配上,这可能解释了声音上的差异。而 Nucleus 的价格确实偏高,但出手时折价率还是比较能接受的,这点倒是比较合理。

最后,关于这些问题,官方专门发帖询问过,结果统一归入了“不做回复”的系列,这也让我们对这些细节的解释充满了疑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1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5-1-8
QQ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晶彩(Crystal Cable)老板曾在采访中提到,她们的使命和目标是寻找音乐中能让人感动的因素,作为他们奋斗的核心目标。类似的理念也体现在了其他领域:有一位录音师提到,他老师对录音的最高标准评价是“真实记录”,认为录音不可能比原音更美,这体现了追求原始真实的录音理念。芬兰音响品牌 真力(Genelec)对音箱的终极标准也是尽量还原原音,力求在回放中做到与原声一致。而美国音乐丝带(Nordost)则将性能体现在传输速率、电容、电感、材料等技术参数上,强调硬件对声音的精确传输。

   至于我的回放要求,它来自于一位已故的忘年交,他曾说过的标准:“坐得住、能感动、自然流畅”,这句话一直深深影响着我。对我来说,音响系统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精确,更重要的是在听觉上能带给人情感上的共鸣,让人能够沉浸其中。

    音乐回放的最终目的是能够通过设备的还原力传达出音乐本身的情感,无论是从技术层面的细致参数,还是从情感层面的流畅自然,都是对音乐本质的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2-5 22:03 , Processed in 0.086153 second(s), 41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