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softter 发表于 2010-7-21 17:24:05

我没法分享听感,因为时间太短,没法说

Flysoftter 发表于 2010-7-21 17:24:20

再煲煲看,呵呵

chengtm 发表于 2010-7-21 17:25:55

好文 进来学习:D

Flysoftter 发表于 2010-7-21 17:29:18

目前声音还不是很稳定,跟T1也有一定关系,跟Bugatti没煲开也存在很大关系,而且我这里暂时是单端输入,所以听感也只是单端的听感而已,不过肯定会发的,再煲练一段时间再说

mifeng 发表于 2010-7-21 17:32:30

回复 371# 的帖子

v200?该比phonitor。。。

音乐之神 发表于 2010-7-21 18:21:40

原帖由 linuslv 于 2010-7-21 09:0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就是这个意思。。。
SOLO接d7000的底燥其实已经不算大了吧?跟V200比起来。。。。
solo接D7000正常音量下是一点也没有的,但是开到最大还是稍微有点的,这种没啥的~~~
令偶惊诧的是,家里的马兰士7200OSE纯甲类功放的耳机口接D7000悬到最大音量的底噪居然比solo还小,相比纯甲类的bugatti,太不可思议了。

yangmetal 发表于 2010-7-21 19:45:51

今天天气阴凉,人也静了不少,继续~~~

接下来的片子,还是一张cd,一张lp对比,有同录音,也有不同的。

这张不需要太多介绍了吧?两张都是头版,需要说明的是cbs头版cd是非常特别的,全cd只有一个曲目,不分轨的,比之后分轨的版本更好。sony的再版我也有,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了……LP的话,早先听过jeff转录版,电脑上听起来好像跟cd没差多少么,后来事实证明,我错了……说个题外,印刷质量,lp好太多……


贝交。solti的这个版本hifi之极,上过tas榜,我这个是盒装版,不知道有没有单片的头版。另外一张是德国小厂录的sacd,同样是录音极品。

mifeng 发表于 2010-7-21 20:09:58

回复 391# 的帖子

yy一下v200,兄怎么买到的,不是在北京吗。:$

音乐之神 发表于 2010-7-21 20:25:19

原帖由 linuslv 于 2010-7-21 20:0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呃,其实低音量下solo接上d7000我已经能听到底噪了,开大会更多
而V200则真是一点都没有底噪,这才是我惊奇的地方。。。
不知道是不是刚才没表达清楚。。。:$:$
偶的solo推D7000在正常音量下是一点点底噪也没有的哦~~~

yangmetal 发表于 2010-7-21 20:32:32

听之前,先说说有关钢琴录音和600。

有好几个弹钢琴的朋友到我这里听600都表示不喜欢,说高音到中音区都非常好,但到了低音区就这么都觉得奇怪,感觉像永远踩着踏板不放,像四周塞满了棉花。换上601就说正常多了。咱们坛子上也有不少持类似观点的乐器玩家或者乐手。
确实,用耳机听钢琴,尤其是独奏录音,是很容易让人yy自己在弹琴的,进而联想自己的弹琴经验,然后就觉得怪了。600,650有着sen特有的厅堂感,中低有着异于akg,beyer的混响处理方式,听起来很像现场音乐厅里的那种堂音。这样的处理方式,在再现有一定规模的多件乐器时是非常有优势的,是假得真,让人有置身现场的感觉,但碰到低频共鸣丰富的钢琴独奏时,就会有些问题,感觉是结合了录音室的近距和音乐厅的中等距离的聆听方式。
这些,是600的特点,也是最常被人诟病的地方。这层纱幕,veil,是许多人调教的时候希望去掉,或减少的。而耳放的优劣在这里也能表现的很明显,失控的sen式低频是更加帷幔深深的。相反有着更好的控制力的耳放是能让低频更结实,更有层次,让那层帷幔消退到更接近现场感觉的。而平衡驱动方式,更好的前端水平,在这方面都是有大大助益的。

扯了半天,那来看看这张经典哥德堡在我系统上的表现吧。

第一曲,总是让人有一种虔诚的inner peace。钢琴的颗粒饱满而圆润,音头起的够快,残响适度,保持了应有的呼吸感。index 2,那种稳定的跳跃,呈现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内敛的,与年轻是不同的古尔德。要说不足,我觉得还是音源档次的关系,cd11的细节呈现是比较自然文雅的,高频的延伸也相对保守,低频的层次稍欠。但相信这些,在lp上,都能找回来~~

yangmetal 发表于 2010-7-21 21:04:46

首先,这是一张数码录音的LP,声底听起来要比模拟录音的要干净了很多,整体感觉是很靠近cd的。记得当时听jeff的转录wav,和自己的cd比,觉得没有那么毒,钢琴在lp上的表现也不见得有多好,也正因为是早期数码录音的原因。

LP上呈现的琴音给人的感觉是高级cd,更高的密度,更流畅的自然度(听起来像cd加时钟伐?),弧度更圆润饱满的高频,中频更有人情味的木质音色。要说缺点,是现在的我的mc头还是相对分析力弱了些。

ok,这两张听完,回到开头那个帷幔的问题。在我听来,bugatti平衡模式下表现是令我满意的。另一位听过我前后两套系统的朋友感叹于现在我600相比以前rp5.1时候低频的拨云去雾似的改变。这里面,当然也不能忘了蓝龙线的作用。以前我抱怨过600中频相对后缩的表现方式,记得刚换上蓝龙用单端模式时,中频是过于突出的,600的音色被改变了,平衡模式这样的趋势已经有了改观,之后线材上的调整也是同样的方向,现在整体频段平衡性上已经没太大问题了……

[ 本帖最后由 yangmetal 于 2010-7-21 14:05 编辑 ]

yangmetal 发表于 2010-7-21 21:45:23

接着听solti的贝6

经典的decca之声啊,经典的威尔金森啊……闭山眼睛,左手的第一小提,右手的double bass,中间的铜管,后排的定音鼓,历历在目。音场宽广深邃,这下,能yy出声场高度了。
听到第三乐章了,不得不感叹,LP和cd是完全两种动物,无论小提琴组的音色的丰富程度,铜管乐器自然柔顺度,还是double bass的宽厚量感层次,都是彻彻底底的两回事。以前听威尔金森的碟,都是cd,尤其模拟转录的碟,总让我有故意夸张而过头的感觉。换到LP上,就明显没有这个感觉,这是细腻与气势兼备,音色与动态齐飞的真正好声。

听完,换cd系统……

pieryu 发表于 2010-7-21 22:35:30

原帖由 yangmetal 于 2010-7-21 17:2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嘿嘿,实话实说么……有人看到的是bugatti的毒,有人看到的是lp的毒,各取所需不是??:lol

被你LP的描述毒倒了,要命的是还没条件上LP。:Q

yangmetal 发表于 2010-7-21 22:38:11

换回cd,哈,一下子被压进了一个稀薄的罐头里面……感觉像听过了wave听mp3……干净是干净了……味道,都没有了……结像也更细小了。这个基本就是一枪头割特……没得比,不听了,耳朵也累了。

3套,6张碟,听下来,虽然都是古典但要品评一套系统的素质是足够了。其他音乐形式,jazz,rock等,不是我这套东西的强项,听来会有比较laid back的感觉,不够in,不够high。但也不至于影响我欣赏音乐。

最后说一下bugatti把玩的几个心得,和诸玩家共同讨论:
1,这台耳放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透明,直接。当时刚拿到手,在prince家用mark全套,接26前级输入控制音量,对比解码直入耳放时,就明显觉得直入效果更好,质感更强烈,更透明。虽然加入26s后控制力增加,韵味更好。但为了这个丢掉本机的透明优势,我觉得是不值得的。

2,由此,在线材搭配上,也最好不要在透明度上做太多妥协。我的信号线是属于声场宽广,高频飘逸类型的;耳放用的电源线也是解析力较好的型号,只有蓝龙一条是中频前突的风格。现在整体的感觉已经不错,但还有调整的空间。

3,机器后面的增益开关,长期使用后我比较喜欢低增益挡,细节更自然丰富。高增益挡乍一听力度更饱满,但趋于浮躁。这应该跟输入电平有关,rca下我没做尝试。

4,煲机,要好好煲机……100小时后的声音是更柔顺耐听的。

5,原配金属脚钉,我没折腾,但估计影响不小,根据bugatti透明敏感的性格。保险丝等换回来了再试试吧,原配的是最普通的制品。

[ 本帖最后由 yangmetal 于 2010-7-21 15:44 编辑 ]

yangmetal 发表于 2010-7-21 22:42:34

原帖由 linuslv 于 2010-7-21 13:0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呃,其实低音量下solo接上d7000我已经能听到底噪了,开大会更多
而V200则真是一点都没有底噪,这才是我惊奇的地方。。。
不知道是不是刚才没表达清楚。。。:$:$

那家厂的作品一看就知道够专业,够严谨。德国货么~~~

bugatti到底还是手工作坊产品,品质一致性不可能跟机器生产的比……人家出厂前的测试和标准都是非常严格的,尤其在欧洲,在德国……
页: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查看完整版本: 『烧路漫漫,上下求索』(首贴目录)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