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唱片 发表于 2004-2-26 09:00:00

声部的均衡性确实非常出色,强弱快慢,渐强渐弱变化都非常准确整齐划一,难怪那帮名流要说只是“比我们整齐”这个好。

感受维也纳之声,不需要什么谷雨之流的金耳朵,我看只要不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就可以!;)

老唱片 发表于 2004-2-26 09:09:25

舒伯特第八的几个弱音乐段,有如二件中低音乐器忖托着一把小提琴在演奏;搪璜的各种调性变换,声部变化,音色的变化都是那么强烈,却不燥、不粗、不乱。尤其是高潮时候铜管的起伏,一点不冒,那里还有什么刺耳声,那里还有什么铜管被撕裂的声音!

老唱片 发表于 2004-2-26 10:23:18

乐手大约80人,演奏唐璜人员有调整,增加了管乐,有85人。中老年为主,贝司和管乐有个别年轻的。女性好象3个,一个是第二小提,一个是大提,还有一个是竖琴?

我还是那个观点,好乐团乐手年纪要在40---45岁以上的为主

老唱片 发表于 2004-2-26 12:27:13

谷雨大名荣登168发烧论坛--------聆听维也纳爱乐之声,以及小择征尔指挥无须金耳朵才能鉴赏:D

http://www.hifi168.com/bbs/article....6208&ntypeid=11

这家伙转贴神速,我们话刚出口,后面还没完呐:mad: :mad:

否极泰不来 发表于 2004-2-26 15:06:09

.

F15 发表于 2004-2-26 22:43:46

够噱头.地图看了下,离麻栗坡不远.

F15 发表于 2004-2-26 22:47:35

片片晚上享耳福呢,布鲁克纳"二".俺没赶上.

老唱片 发表于 2004-2-26 23:42:54

楼上的 :mad: :mad: :mad:
请说正经的 :confused:

老唱片 发表于 2004-2-26 23:44:50

26日正式演出的曲目与预告有点不同。上半场是布鲁克纳第二,下半场是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2首(即第一和第三),埃乃斯库的罗马尼亚第一狂想曲,约翰·斯特劳斯维也纳的2首舞曲。加了2首舞曲,
乐团这次最大的编制是演奏埃乃斯库的罗马尼亚第一狂想曲
增加了2把竖琴,圆号小号都是4把

F15 发表于 2004-2-26 23:48:12

个人认为:
维也纳爱乐演绎能充分体现其特点的作品如:莫扎特,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
德国乐团以柏林为代表,他是"与时俱进"的,真正来自德意志之声的是,莱比锡,德累斯顿,北德,巴伐利亚,慕尼黑.他们是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的代言人.

老唱片 发表于 2004-2-26 23:48:55

确实感受到了那种奇妙的维也纳之声:非常熟悉的卡拉扬最后与维也纳爱乐合作录音的那首布鲁的第七那样的弦乐!

半场时候,见到几个经常听现场的,都夸说今天才进入最佳状态。可见他们演奏老布的经典性:p

F15 发表于 2004-2-27 00:01:24

维也纳也可以是属于厚重的啊,当然与听的北欧几支乐队来,那维京人可是雄浑朴实.

老唱片 发表于 2004-2-27 08:49:13

维也纳也可以是属于厚重的,说的没错!这个特点在他们的布鲁克纳充分体现出来,难怪现场都说第二场他们才进入状态。

过去在谈K1000耳机的时候,老叶接受我们谈论的一个观点,维也纳爱乐的“从容”与柏林爱乐的“厚重”。声音的特点,文字真是很难准确的描绘和表述清楚,有时会误导,例如说他们一个是“从容”,一个是“厚重”,并不是说柏林就没有“从容”,维也纳就缺了“厚重”。

很多人都与你一样,认为维也纳“细腻”、“典雅”、“高贵”。这给人一种错觉,认为他们“爆”不起来,尤其缺了美国乐团的磅礴气势,缺了俄罗斯乐团的热情豪爽,缺了英国乐团的潇洒自如。

这使我想起伯姆和塞尔的那二张碟片带来的惊诧!塞尔当时与他们合作的命运,谁敢说不爆,谁敢说缺了上面的这些特点?

;) :p :p :p

老唱片 发表于 2004-2-27 08:58:30

这次的曲目,看来是精心设计的。
北京的演出,就是上海第一场的上半场和第二场的下半场,也是经典的曲目。四首舞曲风格的作品,也不是一般乐团可以充分胜任的。用轻车熟路来形容,当然没错,但那个“分量”,那个纯正的声音,也是我们上次听维也纳那三四流乐团不可比拟的。


埃乃斯库的第一狂想曲引子接着就是个乐队的“四重奏”。第一的2把小提,第一中提和3把大提,由1把贝司相伴奏,演绎了一段非常抒情的旋律,当然是这个大乐团弦乐声部的精华表现。首席的表现尤其印象好!

老唱片 发表于 2004-2-27 09:10:54

如果有人坚持说他们“爆”不起来,还是听听现场,用事实来说话好。

我觉得正是他们坚持了不“爆”,因此才有了美国乐团的气势,俄罗斯乐团的热情,英国乐团的潇洒。

即使是布鲁克纳和埃乃斯库的作品,无论大起大落都没问题。高潮时铜管一点不抢,依然与弦乐或相辅相成,或沉醉其中。

过去想象的那种完美,并非空想,原来人家已经这么做,而且做的很好。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请F15谈谈维也纳之声!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