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68
发表于 2020-12-20 14:59:51
如果你当选美评委,估计美女们哭死;P
SAM-闲聊
发表于 2020-12-20 17:18:28
wzchen 发表于 2020-12-19 23:57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人的丑,通常都有各种丑法,就是说丑是没有标准的,但美其实是有比例标准的,五官比例 ...
兄弟你这段说法是有一个“预知性的假设”错误,人的仪容美的标准定义,是一个均值的设定,不会是绝对第一的假设。
比如,在大众传媒的评价中,知名艺人:范冰冰,李冰冰,白冰冰(台湾)这三个美女的仪容都入围“美女”的评价标准。显然,这三人的仪容不具有完全相似性。
如此推论,美女的标准永远是一个均值假设,只要在这个均值之上,都能被视为美女的口碑,只不过,每个美女还有其独立的美感特色。
SAM-闲聊
发表于 2020-12-20 17:22:09
SAM-闲聊 发表于 2020-12-20 17:18
兄弟你这段说法是有一个“预知性的假设”错误,人的仪容美的标准定义,是一个均值的设定,不会是绝对第一 ...
用上述推论,就能解答小白的疑问?未来科技的进步,自然不会要求音响产品的品质“归一化”的结局。相反,技术升级的目标,就是要追求“合格”质量标准之上的多元化“美声”效果。
也就是说,HIFI高保真产品本身就是一道门槛的艺术,谁家产品跨越了这道门槛,谁就有理由立足市场的竞争地位。
SAM-闲聊
发表于 2020-12-20 17:25:23
继续推论: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我们也就是在付出一定价格消费某个HIFI等级的产品罢了。至于,选择哪一品牌的产品,纯粹是出于个人偏好的理由,尽管这个理由更多倾向于主观音质评价的立场,甚至是木知木觉的心理。
当然,如果标识HIFI的产品能性价比对得起HIFI的符号意义,这就是企业制造的诚信证明了。这是社会理性的良好形象。
wzchen
发表于 2020-12-20 17:32:10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20-12-20 17:38 编辑
SAM-闲聊 发表于 2020-12-20 17:18
兄弟你这段说法是有一个“预知性的假设”错误,人的仪容美的标准定义,是一个均值的设定,不会是绝对第一 ...
不是均值,是绝对标准,相对于音响产品的零失真,均值的话就意味着大多数的人都达到了这个标准,但事实是,按照美女和美男的最佳五官比例和四肢与躯干的比例,全世界达到标准的人屈指可数,大部分很美的美女和美男只是比较接近这个标准而已。人的均值脸是不好看的,就像人的均值身高也不理想一样。一样的道理,音响产品平均来讲,声音都是不好的,至少对发烧友来讲是这样,只有少部分顶级的产品声音勉强接近零失真和现场效果这个Hifi追求的标准而已。
wzchen
发表于 2020-12-20 18:18:14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20-12-20 18:25 编辑
SAM-闲聊 发表于 2020-12-20 17:22
用上述推论,就能解答小白的疑问?未来科技的进步,自然不会要求音响产品的品质“归一化”的结局。相反, ...
不要用虎皮作大旗,音响产品和艺术没有任何关系,就是一门纯技术活,追求零失真和宛如现场的效果,在一定的成本下,谁家的产品失真最小、最接近现场的效果,谁家的产品就能生存,多元化是技术、成本和消费能力限制下的无奈选择,不是刻意追求的目标。欧洲产品乐感好是因为欧洲人从小到大音乐接触的多,对现场零失真的声音比较熟悉而已,从而让自己的产品可以更接近现场的声音,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欧洲器材声音乐感好是设计师或者是产品制者在产品调音中增加了什么艺术成分,这纯粹是一个熟能生巧的经验,现场听多了,知道什么产品出什么样的声音才和现场的效果比较接近,和艺术有啥关系?一个从没听过现场的人,给他世界上最顶级的元器件,他也做不出声音好的产品来,因为他有可能根本不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好的,同样的道理,一个从没听过现场的发烧友也不容易搭配出一套让人满意的系统。不管是做产品的还是发烧友都需要拿现场的声音作为参考,才能做出满意的产品,搭配出满意的系统。
SAM-闲聊
发表于 2020-12-20 20:12:15
wzchen 发表于 2020-12-20 17:32
不是均值,是绝对标准,相对于音响产品的零失真,均值的话就意味着大多数的人都达到了这个标准,但事实是 ...
兄弟啊,别和视听产品工程师争论这类概念问题。
我给你一个实验方式体会一下吧。
你去找家标准音乐厅,听现场音乐会或美声表演节目,上半场在前六排中间位,下半场去二楼一排中间位。。。听过后,写下对比性的体验感受。再来讨论吧。不着急,等你试过后再聊。
wzchen
发表于 2020-12-20 20:56:38
SAM-闲聊 发表于 2020-12-20 20:12
兄弟啊,别和视听产品工程师争论这类概念问题。
我给你一个实验方式体会一下吧。
兄弟啊,你和我讨论什么均值之类的应该算是有点班门弄斧了,我就是靠Statistical analysis骗外国人钱的。
SAM-闲聊
发表于 2020-12-20 23:08:27
wzchen 发表于 2020-12-20 20:56
兄弟啊,你和我讨论什么均值之类的应该算是有点班门弄斧了,我就是靠Statistical analysis骗外国人钱的。
呵呵,你老兄死抠字眼了。均值,只是字面上理解。
比如一家标准化设计的音乐厅,整个舞台区域(指乐队与人声定位)包括前台空间的喇叭口区域设计为声源,那么,音乐厅空间的设计与观众席区域的功能是否能做到“一致性”的听觉效果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票房销售不可能公告说,不同座位区域的票价是听觉效率差异化的主要原因。甚至科普的告诉观众,除了“皇帝座”之外,其他座位的听感是有多少多少“频谱恶化”的效果。。。
这就是“均值”取向的答案。我们去音乐厅听音乐会的“现场感”要考虑到这种待遇。不能强调所谓的零失真的绝对指标值。
换成是大型体育馆现场内的环境,那种不同差价的座位区域分配,其效果的差别不需要特别解释,大家都能心知肚明的。
wzchen
发表于 2020-12-20 23:36:59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20-12-20 23:55 编辑
SAM-闲聊 发表于 2020-12-20 23:08
呵呵,你老兄死抠字眼了。均值,只是字面上理解。
比如一家标准化设计的音乐厅,整个舞台区域(指乐队与 ...
我前面说的很清楚了,音响器材参考的现场效果不是均值,是最佳位置的效果,我每一次去现场听音乐会都是挑前几排中间的位置,因为边上的位置和后面的位置的效果对做音响器材没有什么参考意义。有些热门的音乐会,甚至乐队的背后都坐有观众,那种位置能作为现场效果的参考吗?另外,不同的位置音响效果不一样,从而导致音乐感染力不一样,当然,还有视觉效果也不一样,所以价格才卖的不一样,这是几乎每个人都明白、根本不需要科普的常识。所以,去现场听音乐会,如果不是坐中间皇帝位的位置,音响效果是不如家里优秀的音响器材的,优秀的音响效器材能给你一个皇帝位的,甚至超过皇帝位的音响效果,例如优秀耳机系统,能提供比现场更多的细节、更细腻而清晰的歌唱和演奏技巧表现等等。做音响器材不拿现场最佳的皇帝位的效果做参考,去拿一个效果不怎么好的平均效果做参考,那脑子肯定进水了,就像一个优秀的青年人,他的奋斗目标难道不以最优秀的人作为标准,而以社会平均的水平作为标准?
wzchen
发表于 2020-12-21 18:13:53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20-12-21 18:24 编辑
SAM-闲聊 发表于 2020-12-20 17:18
兄弟你这段说法是有一个“预知性的假设”错误,人的仪容美的标准定义,是一个均值的设定,不会是绝对第一 ...
你这个女人化妆的理论是对的,我完全赞同,越是丑的女人越需要化妆,越是漂亮的女人越不需要化妆,或是需要越淡的妆,美若天仙一样的女人,化妆可能就画蛇添足了,音响器材也这样,越是低档的器材就越需要音染调音,越是高档的器材就越不需要音染调音,顶级的器材接近零失真了就基本不需要音染调音了,理想的零失真器材就彻底不需要音染调音了,没有失真意味着没有任何音染,何音可调?我一直强调,音染调音的空间是非常小的,就是那百分之零点几的失真范围以内。
AtuQ
发表于 2020-12-22 22:55:41
听回自己说话的录音都感觉不一样了
小白
发表于 2020-12-23 10:31:58
AtuQ 发表于 2020-12-22 22:55
听回自己说话的录音都感觉不一样了
这是因为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靠了空气传导+骨传导,是两种形式声音的混合。听录音则纯粹是空气传播。所以必然不一样,和录制回放机制/设备/录制质量 没有关系。
SAM-闲聊
发表于 2020-12-23 11:18:15
小白 发表于 2020-12-23 10:31
这是因为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靠了空气传导+骨传导,是两种形式声音的混合。听录音则纯粹是空气传播。 ...
这个答复不够仔细精准。
原理上谈,
1,个人听自己的说话声音,是声波(空气)传导+骨传导(包括脑腔共鸣)。
2,耳机系统的听觉,是依赖声波传导(空气)+骨传导(包括耳廓效应,耳塞就降低了此效应)。
3,音箱系统的感受,主要是声波传导(空气)+振动效应(固态表面谐振,地板,室内墙面)。
区分了上述不同传导方式,才能了解为何三类方式各有不同感受的原因。
SAM-闲聊
发表于 2020-12-23 11:25:29
本帖最后由 SAM-闲聊 于 2020-12-23 11:30 编辑
wzchen 发表于 2020-12-20 18:18
不要用虎皮作大旗,音响产品和艺术没有任何关系,就是一门纯技术活,追求零失真和宛如现场的效果,在一定 ...
看你的关注点,貌似在“零失真”上。请问你对器材失真的定义如何界定范围?就电声术语来说,失真的概念也是一个比较宽限的定义,载波功率失真,幅频响应失真,多次谐振互调干扰失真,噪音失真,电磁兼容干扰失真,阻尼失真,左右声道相位失真,分频阻抗不匹配失真等等因素众多。。。你的设计如何在“零失真”上较劲呢?
“欧洲产品乐感好是因为欧洲人从小到大音乐接触的多,对现场零失真的声音比较熟悉而已,从而让自己的产品可以更接近现场的声音”——“现场零失真”,这个术语,是兄弟你的创造性词汇。如何规范化,让人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