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uomapi 于 2015-9-16 06:25 编辑
HD560这只耳机,有一个一个宽松、柔和、耐听的底子,润泽、有厚、抓耳的中频;松脆的低频;较为平直,不刺耳的高频。总的来说,是一款柔和耐听的耳机。声场开阔,边界感弱,有一定的通透度,结像较细,密度不高,欠缺“body”,较为平面化,用胆机填充以后有一种“油画效果”就比较好听了。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用飞利浦电脑音箱听歌的岁月……
发烧友或多或少都有一种倾向,就是烧了一段时间之后总渴望回归,在抽屉角落里的旧随身听上、一只普通的耳塞上找到当年的感动,在温暖模糊的调调中歇憩。那一年初中,我坐在书桌电脑前,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五月天的这张《知足》。日日重复的作业,无尽的夏日晴空。“怎么去拥有一道彩虹,怎么去拥抱一夏天的风。天上的星星笑地上的人,总是不能懂不能知道足够……”
HD560接触也有好几次了,但之前都是蹭别人的,没留下多少印象。这次收到HD560一代,换上原厂新耳罩,感觉状态还不错。在HD540G的金光闪闪面前,HD560确实显得朴实而平凡。其实,褪净了540G金光闪闪的560确是平和而普通的。其实在普通人听来本来就无特别之处,这种来源于本身单元素质,动态和瞬态上的局限。其实和爱华有共性。然而森海在细处的调音做得很好,不突兀、也不冷淡,这是让许多有一定资历的烧友番然回首的主要原因。
用手上这几只耳机作对比:HD560,K701,DT880 pro, T90。前三只可以算同级别的,却不是一个年代,880pro同时包含着一些上世纪的气质和新生的痕迹,一些特性是最接近HD560的。素质上,DT880pro整体胜出560,胜在解析3D、氛围感、分离度、动态、线条感等方面。输在中频饱满、情感、齿音控制上,整体完成度更高、比较耐听。K701比起来就要悠扬精干不少,让人眼前一亮,带着一份鲜明的色彩、结像相对有一点粗糙,少了一分柔和。总的来讲HD560素质是比后两者差半个级别的。大约和SR225相当。
再换上T90,拨开迷雾的感觉,脑里只有一个感觉:“真实”。其实我不是很喜欢T90的,“高频向吹唢呐,低频像打雷”是它的写照,声底完成度不高,稍不注意就会飙,人声也发干。然而即使发干,对比下来也有它的优点,这个优点即是:密度“一般密度越高的听起来模拟味越好,密度低的感觉人声蓬、颗粒感、甚至沙”(当然这里说的模拟味不是低端模拟设备的失真副产品)。T1的人声没有优美的润色、三频也不突出人声,但是却有不少人喜欢,不是没道理的。人耳对人生敏感,其实比乐器独奏更能考量一款解析、密度和瞬态。老森海和歌德一样,采取的是抓耳、染色的方式,但也有像T1、HE6、STAX这样靠靠趋近真实的歌者呈现在你眼前的。T90也是同理,切换过来会感觉到明显的素质不一样,这就是级别差。然而久听依然发现本身中频是短板,调音上的不完全让人烦躁。
有一种诡辩,很容易让人迷惑,那就是:”那些都是假素质,真实的声音应该是耐听的。“先不说录音原理,这样的帖子多了,有兴趣可以搜。我一直赞同这样一种观点:”好的设备分两种:忠实还原原始声音的,忠实还原并使之变得悦耳的“事实上现在Hi-END音响业几乎都在实践后一种,全面的喇叭、大功率的后级,调味的前级和线材。HD560确实很适合放渣录音,然而放高质量的录音也没有区别。就像百度搜索,只能搜到国内信息,用google搜出来信息太多反而无法筛选,有时反而很好用,但你能说百度搜索能力强吗?HD560始终显得疲软,在该刺激的地方也刺激不起来,缺少侵虐性,确实是很保险的做法,巧妙的回避了动圈单元的弱点。和老黑胶的道理是一样的,有些取巧——有频宽的限制而突出的中频、录制过程中丢失的信息营造出褪色般的mod感。有兴趣的人可以找这几年新的模拟录制的黑胶,两端延伸和动态可是一点都不欠缺的(数字录音转的也一点不差,录音技术的进步远超一点点信息丢失了)。这里就说回”模拟味“的问题了。低端数字音源”薄、刺、硬“,低端模拟系统:”软、糊、混“,越往高走越是速途同归,趋向通透、干净、真实、透明、有血有肉的声音。而有些人留恋低端模拟设备的一些副产品。本来这也无可厚非,但不断的吹捧,自己不惯的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抹黑,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了。”其实HD560这样的耳机欣赏音乐完全够了,是一款可以退烧的耳机。我一直在想HD560的这些特点改如何总结,忽然想起电脑音箱,恍然大悟。其实玩这些老耳机主要还是情怀和韵味,静电耳机同样柔美耐听,而且添加痕迹少,细密写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