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07|回复: 5

关于西方古典,一点有趣的东西

[复制链接]

77

主题

979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03-1-15
发表于 2004-3-14 16: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http://www.operaudio.com.cn/comp ... nping/zhuanfang.htm

“令人深思的是,国外某些公司现在的年轻设计师音乐修养有待提高,我们出国很多次都感受到了这一点,比如说挑选古典音乐CD唱片,他们还要找我们去帮忙挑选而自己搞不清楚哪一个版本好或者谁的演绎一流。按常理欧洲人对西方古典音乐应该是非常熟悉的,更何况他们从事的行业与音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至少说明他们对自己的音乐文化研究得不是很透,这就像要美国人来跟你介绍中国的京剧一样不可思议。中国人喜欢内涵底蕴很深的东西,西方古典音乐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所以我有一个观点就是进口音响和国产音响的竞争,以后就看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修养了,就西方文化而言不一定你所有的美国人或欧洲人就一定比中国人研究得深。”

我是怎么也听不出西方古典有多少多么深刻的内涵,看来也不是脑子有问题啊,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14 17: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访北京欧博音响技术公司总经理刘朝晖: 出国归来话胆机


  欧博音响技术公司近一两年来除了满足国内音响爱好者需求外,一些产品还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欧洲和日本。2001年7月下旬,笔者在北京邂逅刚从德国法兰克福国际音响展归来的该公司总经理刘朝晖,在公司整洁的工作室里感受良多的刘总对笔者娓娓道来。

  刘:现在看来,国产音响正朝着国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Hi-Fi音响将是极少部分人的市场,但又不会消失。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以后必然会追求精神上的生活,但听音响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国外这方面的消费不是盲目或攀比,而是一种理智和需要,比如有人只买两千元一套的家庭影院能够出声就行,还有一类人就只想看电影不想听音乐,但家里的系统弄的跟电影院一样,花了十万二十万而且电视机很个大,你不能因此说这个人没有品位。还有一些人则拒绝看电影,家里也没有电视机而就只有一个LP用来专门听音乐,他们甚至连CD都不听。当然在听音乐的这一群人当中又有分类,比如有些人觉得今不如昔,什么都是老的好,他们十分热衷于去收集些诸如8B、阿尔泰克尼音箱一类的老牌音响。

  杨:你刚才提到的8B是一款什么机器?

  刘:就是马兰士胆机,我这次还带回一台,到目前为止,它仍属于EL34机中的一代经典,因此在海外很有名气。在它的基础上还有马9(即马兰士9),这也是胆机史上的一个神话,曾有不少人仿它但最后能成功的凤毛麟角。

  杨:欧博公司能否仿制出这一款胆机?

  刘:这个问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因为电子管最辉煌的时期是四五十年代。现在已经不具有当时的条件了,也不可能再找到当年的那些材料了,马兰士8B现在也有再版机,由美国VAC重新生产制造的新版马兰士8B一万多元人民币可以在广州海印买到,但音色上远不及老机。原来老款机用的是英国Mullard电子管,现在用的管子则达不到当时的素质,人家当时就是冲着那管子的特性去研发这一款机器的。现在的电子管制造技术反而不如当年了,一些很精髓的工艺绝技已经失传,所以有人说电子管已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广州的王志刚(自文)曾经买过一台美国VAC生产的新版马兰士9,但声音根本就没有原来那种能令你发出“哎唷喂”惊叹的铭器味了,我拿原版马兰士9的电子管试着往它的机器上一插,那声音立马就截然不同但也不抵当年的原版机,这说明现在的电子管和材料都没有达到应有的设计制造水平。原来的设计都是很有讲究的,因此现在的有些做法值得置疑,发烧友自制胆机时线一定要粗而且必须是镀银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这就像有人炒菜非要拼命的往里倒味精一样,其实一个好菜不是说非要倒味精才好吃,它讲究的是搭配与火候。

  所以我们现在拼命地收集当年制造的电子管,我们将这类管称之为NOS胆。由于当年电子管的应用很普及,所以它的材料具有世界通用性。就拿电子管屏极来讲,他是由150种材料元素组成的,也许你们武钢炼一炉子这种材料的钢,可以做好几万只这样的管子,因而你们几乎天天要炼这种钢,但现在需求量很少,再炼这一炉特殊钢就非常昂贵了,所以你就只能去寻找他的替代材料,但其素质将逊色于原标准。因而现在的俄罗斯管、中国曙光管和原来相比就已经不在同一级别上。声音这个东西,说到底还是材料学的应用,很多指标你用仪器是测不出来的,而有一些指标参数尽管一样但在实际的听感上就是不同。

  杨:听说你这次赴法兰克福弄回了一些很有名气的古董管,能否简要地介绍几只?

  刘:在你看到的这几只电子管中,有的在亚洲已经很难找到,像这只管叫什么你知道吗?美国西电的300B胆机专用推动管310A,这只管子在日本当年要曾卖到上万元,日本的一些胆机制作高手在做这些300B的机器时甚至要首先拜佛祭祖的。

  电子管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你看左边(见图四)开始起第一只带金属壳罩的是WE(美国西电)的310A,这是一只非常著名的推动管,美国西电公司专用来推WE300B,这种管子现在你根本找不到而且他是全新的,是我从军队里弄出来的。第二只是德国的RFJ,他属于60年代中期的产品,目前已经停产绝版。这一只是英国Mullard(妙拉)的“大盾”,他也不便宜,相当于500元人民币一只。再往右边的那一只是德律风根的E88CC特级品,也即6DZ8、692的代换管。它旁边的那一只是GEC非常著名的一只KT66管,用它生产出来的胆机铭器曾经迷倒过一代人,这只管子现在海外被炒得很凶,它的右边则是广西柳州贵光厂生产的仿制品,其功力虽只相当于原品的七八成但也卖到了100多元一只,而GEC原装管的卖价则是每只一千元。
   
  杨:你如何评价发烧友自己动手制作胆机?
   
  刘:说句实话,生产胆机除了电子管外,输出变压器也是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其中的未知因素很多。严格地说,包括欧博公司在内的国内所有胆机制造厂,都还不能够说对输出变压器研究得炉火纯青了,你也许只是达到了人家国外名厂当年制造水平的七八成功力。因为有些东西你靠仪器是测不出来的,你只有依靠丰富的经验和个人的听音感受。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发烧友自己动手制作胆机的难度会更大,尤其是在没条件弄到很优秀的材料情况下,你能做出高水平胆机的可能性会很小,因为你要针对你的电路做出具有针对性的高素质输出变压器很难。但在这些方面厂家则有优势,首先它具有足够的资金引进和备足好的材料,因而有条件前提能够做出好的胆机。不是说发烧友做不出好胆机,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好的条件和好的设备及材料,他们通常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及资金来做大量而又必需的试验工作。
   
  杨:那你有没有准备到国外比如说俄罗斯去收集一批电子管的打算?

  刘:有是有,但已经为时过晚,国外有一批人是专门于这一行当的。其实咱们中国到是一个有好东西的地方,比如说二战胜利时的战利品,包括抗美援朝缴获美军的一些军用通讯器材中就有大批的靓声电子管,所以国外倒是有很多人跑到中国来淘电子管。但是我们也损失了不少,当年搞三线建设时把不少电子管都给挖坑埋了,在晶体管兴起时有很多电子管都被人为用压土机压碎销毁了,现在所残留的一些都在偏远地区,我曾在新疆的一个边防雷达站淘了一批211管,那是抗美援朝中缴获的一批美国电子管,当时我还是骑着骆驼走进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14 17: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能否再谈一点这次出国的体会?
   
  刘:我其实已经连续几年去德国,总的感觉是音响这一块不是没有新技术,但是它在这个行业里发挥的作用远没有人们对器件和声音之间关系的认识大,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老的东西还能存在的原因。以往前儿年在伦敦展或慕尼黑展上还能看见AV与Hi一Fi弄在一块,现在却越来越分开了,而且在Hi一END发展方面以新技术为龙头的势头好像不是很旺。新的数字技术在AV领域发展很快,但在Hi一Fi音响应用方面还没有达到”
   
  令人深思的是,国外某些公司现在的年轻设计师音乐修养有待提高,我们出国很多次都感受到了这一点,比如说挑选古典音乐CD唱片,他们还要找我们去帮忙挑选而自己搞不清楚哪一个版本好或者谁的演绎一流。按常理欧洲人对西方古典音乐应该是非常熟悉的,更何况他们从事的行业与音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至少说明他们对自己的音乐文化研究得不是很透,这就像要美国人来跟你介绍中国的京剧一样不可思议。中国人喜欢内涵底蕴很深的东西,西方古典音乐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所以我有一个观点就是进口音响和国产音响的竞争,以后就看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修养了,就西方文化而言不一定你所有的美国人或欧洲人就一定比中国人研究得深。
   
  所以我认为Hi-Fi音响这一块,最后肯定是少部分人的市场,经过几年的淘汰以后,全中国坚持做发烧音响的兴趣只有那么十几个人,再过十几年二十年后你能见到的也许还是这么十几个人,这就跟你们每个城市里玩古典音乐的一样,每次买CD唱片的地方常能碰到的就那么些个熟面孔,因为他们是在积累而后来的人则很难融人进去。国外市场也是一样,这个小圈子里就那么一群人,而像尊宝、B&w实际上代表了另一种大众化,一种并不俗气的潮流。
   
  B&w的鹦鹉螺系列,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曲线的美。你说它在声音上真的有很大提高吗?未必,它所追求的也不是那种很尽善尽美的声音表现,它只是在美学上、技术上展现出一种品位与实力,而且很多其他厂家也正在朝这个方而转向。像尊宝近两年就专门设计一些外观很漂亮贵气的音箱,因为非常适应现在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消费群体,同时用来欣赏音乐也不是很差。
  
  再有些厂家就像CAV、爱浪这一类,完全是一种非常大众化的产品,就像普及电脑游戏机一样。你由此也不能说它不行,它也是企业的一种走法。所以今后的音响市场就会向这几个方面转化,纯Hi一F1产品针对的是一小部分的发烧友,扮演的是类似于时装精品这么一个角色。形象比喻就是惠威像高级的西装,爱浪就类似于休闲装,有些时装也许平常都没法穿出门来,而只是为了迎合表演等一些特别场合而备。所以作为一个企业把自己定位在什么上显得特别重要,你不是于这一行的材料就千万别往那上面撞。
   
  还有一个问题是国产音响应该走哪一条路,这也是我出去转了一圈后心里的看法,就是还要立足于本国国情这一根本点。也就是说现在我们都在致力于产品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但并不是说就放弃掉国内市场,你没有中国这一块博大的土地那你终归不可能有什么作为。这次我们出口参展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国产胆机与国外胆机相比,素质差距不大,我们还有和他们一较高低的机会。第二个原因是,要想H1一Fi企业长期不倒,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订单。第三个原因是胆机的手工程度比较高,而中国的劳动力便宜因此制造出来的胆机性价比很高,这是我们国产胆机的一大优势。我们在设计能力上和他们的差距并不大,这是我在看了他们新设计的产品后心里所感觉到的希望。
   
  但是国产胆机的这种优势还需要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支持,来让中国人树立起信心。实际上我认为胆机在中国普及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产品售后服务问题。相对来说我们经销商的素质还不是很高,全国不少的经销商中真正能够称得上优秀的屈指可数。厂家的产品在落到消费者手里后,跟踪服务很重要,比如机器出了故障,要及时给予修理。这些售后工作对于用户心理很微妙,处理好了只会有利无弊,反之则易产生副作用。
   
  杨:从欧博的发展来看有没有可能会搬到南方广东去?
   
  刘:不会,我们现在的定位已经很准了,我们不是做大批量产品的企业,侧重的是Hi一F1精品。每个企业部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有很多发烧友就说:“看见欧博产品的包装盒变成像广东产品的包装风格,我们简直不可思议!”由于我们的产品出口,曾经有一段时间改变了包装风格,应该说其外观更漂亮了,结果发烧友反而不适应,甚至认为里面的机器也不太像是欧博的声音了。这件事情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的风格一旦被消费者所接受,那么即使你有某些暇疵或不足,也会被包容和认同。
 
  可以说国内的同类产品中我们是最不便宜的,但它也能卖。像我们的EL34胆机四千多元一台,在国内算得上是最贵的了,但却是我们卖得最好的一款机,发烧友们接受了你的产品,喜欢上你的风格,因此贵也会认为值得。另外一点,由于我经常出国参展或往南边跑的比较多,所以也就避免了一些Hi一Fi厂喜欢闭门造车的不足。作为音响行业中的一员必须首先做到实事求是,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我们还年轻,还有回旋退路的余地、北京有很多岁数比我大、资历比我深的大师级人物,他们把自己定位得很高因而放不下架子来。我如果有一个电路细节弄不清楚,可以马上打一个电话去问问发烧友或者一个所谓崇拜我的哥们,也许5分钟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但如果你是一个高处不胜寒的权威式人物,也许你心里负担太重,想问别人都不好意思,所以我觉得一个人还是要活得轻松洒脱些为好,况且不耻下问也是我们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一大美德。
   
  一个Hi一F1产品好不好,除了可从声音判断之外,其实有时透过它的外观气质就可以看得出来个八九分,是不是高水平根本不用你自己说,而且它与设计者的审美、品位及个人气质也是一脉相承的。像北京我们和羽商的两家产品,虽然同属一个HI-Fi体系,但现在来看老于的晶体管机风格,其细节的方面就表现得很规矩严谨,那一招一式显得很有章法及个性,机器里连走线的弯路都颇有讲究。但我们欧博的胆机则表现出一种简洁、大气的风格,我个人似乎比较注重市场的感觉,很在意产品能否很快令人获得第一眼的好感和印象。最近,我们的产品在外观设计上下些功夫,产品在没有出来之前先研究效果图,感觉好了后再正式定版。由于我本人不是于美工这一行的,创意与色彩不是我所擅长的,因此我们宁愿请专业人士来设计,尽管他们对电路方面根本不懂,但形美设计的比例协调却是他们的专长。
   
  我们的产品这次在法兰克福展上很有轰动,好多老外都被吸引过来驻足观看。我自己感到很满意的一点是,连欧洲人也没有料到我们会做出这么漂亮的机器,老外们很惊奇我们的胆机造型。像我们的1.1胆前级外观,说白了它体现的就是欧洲的那种古朴、大气风格,但是只要你做得很细致那么它也是很美的。这也体现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很注重细节上的雕凿,例如南方广东的音响器材就特喜欢金光挣亮的金啊银啊什么的,但整体的色彩搭配注重的还略显不够。

......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14 17: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kanex 发表
[B]http://www.operaudio.com.cn/comp ... nping/zhuanfang.htm

“令人深思的是,国外某些公司现在的年轻设计师音乐修养有待提高,我们出国很多次都感受到了这一点,比如说挑选古典音乐CD唱片,他们还要找我们去帮忙挑选而自己搞不清楚哪一个版本好或者谁的演绎一流。按常理欧洲人对西方古典音乐应该是非常熟悉的,更何况他们从事的行业与音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至少说明他们对自己的音乐文化研究得不是很透,这就像要美国人来跟你介绍中国的京剧一样不可思议。中国人喜欢内涵底蕴很深的东西,西方古典音乐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所以我有一个观点就是进口音响和国产音响的竞争,以后就看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修养了,就西方文化而言不一定你所有的美国人或欧洲人就一定比中国人研究得深。”
[/B]

“令人深思的是,国外某些公司现在的年轻设计师音乐修养有待提高,我们出国很多次都感受到了这一点,比如说挑选古典音乐CD唱片,他们还要找我们去帮忙挑选而自己搞不清楚哪一个版本好或者谁的演绎一流。”

这个引言是说懂唱片的就懂音乐;不懂唱片的,音乐修养水平有待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5088

帖子

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7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14 21: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老唱片
发表这个引言是说懂唱片的就懂音乐;不懂唱片的,音乐修养水平有待提高?
这大概就是文化背景差异导致的音乐“修养”的差别吧,国人的血液里恐怕没有几个能流淌着“音符”,但是“于《企鹅》评了几星几花、指挥和独奏家是否泰山北斗或者当下大牌、乐团是不是“几大”之一”(viking语)却是了然于胸,这到底是对音乐的理性还是背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621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14 22: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真的很有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2-22 20:05 , Processed in 0.142816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