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06|回复: 5

[转贴] 打口产业链

[复制链接]

14

主题

201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4-2-7
发表于 2004-3-21 23: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打口产业链

  本刊记者/李剑敏

  和其他“黑色经济”一样,打口这一行当一直都处于地下状态,买和卖都行踪诡异。没有人能确切说清,10年来中国究竟消化了多少打口磁带和打口CD,又有多少打口贩子由此发家致富。

  当然,打口的日子也不是一直都那么好过,它不仅要与正版、盗版一起争夺市场,还要时时提防主管部门的查禁。

  中国打口源头

  业界公认的打口源头是:广东汕头的潮阳。广东地处中国南大门,毗邻港澳,陆地海岸线长达3300多公里,是中外文化的交汇点。而潮汕人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靠海吃海、头脑活络,是做生意的好手。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塑料加工和磁带制作的需要,汕头急需大量的塑料材料。在海外有路子的人发现,他们可以通过进口国外唱片公司的“洋垃圾”,来缓解原材料的部分压力。

  国外唱片工业虽然极其发达,但也有自己的问题。唱片公司或是因为与歌手解约,或是因为仓库需要清仓,或是因为生产过剩,或是因为质量不合格,几乎每个月都有大量“过时”的磁带和CD需要处理。

  理论上来说,这些“过时货”要么被碾碎,要么被焚毁,以杜绝它们再度进入市场流通。但实际上,唱片公司往往草草了事,只在上面打个口、扎个眼,就表明它们被“销毁”了。

  本来这些东西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但在美国或加拿大,回收成本可能比较高。

  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垃圾倾销或兜售到发展中国家,则可谓“一举两得”。于是,这些“过时货”最终并没有从物质上被完全消灭,而是被中间商运到了码头,以废弃塑料的名义装箱打包,发往遥远的东欧、拉美、东南亚……还有中国。

  在中国的汕头,他们的生意合伙人正在翘首以待,盼望着这些“洋垃圾”的到来。

  货船到岸后,少数几个有路子的人就直接到码头上接货。然后再由这些大老板按吨卖给潮阳地区的一级批发商,中国打口的源头就在这里诞生了。

  潮阳的批发商可以说是最大的获利者,因为他们是按重量买入的,最后却是按张数卖出,里面的利润差价可想而知。

  星空传媒的高级经理、乐评人郝舫告诉记者,在打口成为一种买卖前,这些“洋垃圾”的“最终归宿”都是被送往当地的塑料加工厂。做这行的基本上都是当地的渔民,后来规模大了,有些渔民家里都置办了码头上用的运货叉车。

  “如果这么坚持做下来,有些人现在恐怕都成亿万富翁了。”郝舫说。

  地下商业王国

  1992年打口生意刚兴起的时候,郝舫曾和武汉的一位朋友去过潮阳。因为他的朋友对音乐不在行,需要找个人帮他挑货。

  潮阳的老板整理一番后,就诞生了中国第一批零售的打口带。当然,他们会留下一些“尖货”(好东西),像包装精美的大套古典唱片、几十张一套的米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专集,或是一些公司的全集(像著名的爵士厂牌Blue Note),要么自己收藏,要么留着等将来货不够好时,拿来配货用。

  挑剩下的,就留给下一级的各地批发商,或者是亲自下去挑货的零售商。然后通过隐秘顺畅、四通八达的货运系统,发往全国许多大中小城市。

  就这样,这些打口贩子以真正的资本主义精神——从无到有,筚路蓝缕,一手创立了一个地下商业王国。

  可以算算,1柜(一个12米的集装箱)=400件=4800条=96000张CD。10年来到底有多少打口带流入了中国?就像天上的星星,谁能数得清?

  以北京为例,据悉北京市面上的打口带有70%都是南方的两位批发商发的,其余30%除了零售商自己下去进货外,基本上都是从上海拿的货。经过这些中间环节后,打口带的价格直线上升,从批发商那边拿一张大概就一两块钱,但零售时往往能卖到10块以上。

  原盘(没有被打口或扎眼,未伤及内容的)就更贵了,最早的时候一张平均在20块钱左右。因为打口带没有明码标价,再加上交易时的讨价还价,价格还会有变化。但扣去运费什么的,利润起码翻几番。

  最早的时候,打口以磁带居多,这些现在看来不起眼的东西,当时价格却高得惊人。

  郝舫告诉记者,1994年涅乐队(Nirvana)主唱科特·柯本自杀后,他们的东西一下子奇货可居,锯得很深的,可能都会卖到七八十块钱。他自己买过两盘50块钱的磁带,都是切过的,一盘是音速青年(Sonic Youth)的《空想国》,一盘是史密斯乐队(The Smiths)的精选。

  “打口”:成于盗版,毁于盗版

  从1998年后,打口的“黄金时代”基本过去了,其中主要是因为盗版的繁荣昌盛。有趣的是,当初打口的兴起,不能不说是托了盗版的福(因为盗版需要大量塑料原料),其后几年间还一度抢了盗版的风头,但最终还是不得不甘拜下风。

  郝舫说:“其实盗版既把正版的唱片工业给毁了,也把打口给灭了。”

  说起盗版的兴盛,其中竟然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打口的功劳。有传言说,有很多打口商后来分流做起了盗版。经过打口的洗礼后,这些人对西方流行音乐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知道乐迷们喜欢、市面上流行什么样的音乐,其盗版品种之广、数量之大,已经不是打口所能抗衡的了。

  据说,这些有品位的盗版商虽然盗版范围比较小,但总是缺货,其产品的包装、工艺比中国大多数原版唱片都更专业,这让很多不大喜欢打口的白领、中产阶级能够接受。

  乐迷的口味也越来越刁,而打口带基本上是大公司的大路货,偏门另类、独立厂牌的东西很少。打口做到现在,已经满足不了中国乐迷的需要了,生意冷清、直至今日的没落,也在情理之中。

  现在,市面上打口带已经越来越少了,但质量却越来越好,因而与原装正版无异的原盘成了打口市场的主流——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那些有残缺的打口、扎眼“垃圾”渐渐式微,原盘才是乐迷想要的。

  至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原盘,据说是因为中间商贿赂国外唱片公司的人手下留情弄出来的。

  郝舫表示,去年他到美国遛了一圈,结果在一些“二手市场”上发现零零星星的有几张打口带。“把它当作一门生意来做,可能只有中国。”

  考察打口这一产业在中国的萌芽,会发现偶然中有必然。当初到底是谁阴差阳错,第一个发现那些没被销毁的打口带可以拿出来卖,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但在这一偶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必然性。

  “打口”=“需求”

  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后,国内年轻一代对于包括音乐在内的西方文化表现出了强烈的渴求。但是中国在音像制品的引进和进口上至今仍然保持垄断,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图)至今仍是中国惟一有权进口国外正版唱片(制成品)的机构,其余单位、公司从事这项业务,都被视为非法。而中图引进的东西,很难满足中国乐迷的需要。

  此外还有价格的问题。进口正版唱片大都是一百多块钱一张,引进版也要60块钱左右,这一价位是普通工薪阶层、尤其是音像制品的主要消费群体——青少年难以承受的。价格贵、品种又少,当供给满足不了需求时,打口乃至盗版的出现和繁荣就难以避免了。

  据中国音像协会统计,中国每年光碟(包括音乐、影像等)的销售量约在50亿张左右,但目前中国全部合法生产线一年的生产能力只有6亿张,此间巨大的市场空白便由打口和盗版来填补。

  因此,尽管打口与盗版一样,都背上了侵犯知识产权的骂名,但打口的“廉而美”让人无法拒绝,让消费者心安理得地把一张又一张的打口带列入自己的唱片收藏中,尽管上面刻有耻辱性的标志。

  打口可以说是很巧妙地钻了法律的空子。它以废弃塑料的名义进入中国是合法的,但最终以音像制成品的形式在市面上出售,则是非法的。

  在对打口定性时,主管部门一般都视其为盗版或走私,或是笼统地称之为非法音像出版物,但从没有界定为“打口”,处理方法也与盗版和走私一样。

  据中图音像部的工作人员透露,1994年以前中图也进过一批打口CD,但是此后在有关方面的干预下,公司停止了这项业务。至今还有一批货在仓库里存放,不能拿出来卖。

  不过,中图音像部的工作人员强调:这些打口CD都是通过正规渠道进入中国的,也通过了审查,但价格比国外正价销售的同类产品低了很多。在性质上,中图进口的打口CD与市面上的那些是不同的。

  因此,很容易在“打口”和“需求”之间划上一个等号。

  至于打口(或现在的原盘)最终会不会消失,用乐评人颜峻的话来说,“只要中国音像制品的出版和进口还实行垄断和封锁,只要中国人购买力还不够强,(打口)就不会消失”。
再抛块砖,望知道真情的不吝赐教!
原盘/打口知识
“打口碟”-----即国外正版碟,这些碟片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到中国,最多的一种形式是以废塑料名义被进口。来源似乎全部自美国。因此购买所有欧洲、日本乐队的打口都是在美国销售的版本。 为什么被称为打口呢,讲一个插曲,比如BMG唱片公司预算销售某乐队专辑500万张,但由于某些原因,很多没有销售完,对于国外唱片公司来说,降价销售是完全不可能的,大量库存又会浪费大量财力和物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销毁(直接切口,钻洞,化学办法都有),这销毁过程中就有很多的蹊跷。由于制作CD的塑料盒都是一些高品质的化学纤维,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这些被"销毁"的CD被以废塑名义进口到中国。其实在销毁过程,由于进货人的要求和走通关系,只有部分CD被完全销毁,有一部分只是切到了CD盒面,而CD完好无损,这些CD被称为打口CD,而那些毫发无损,连盒面都没有切到的CD就成了专业音乐人士,电台DJ,发烧友的抢手货,被称为原盘。这里面还有一类被称为扎眼盘,这类CD扎到了CD盘面本身,长期视听会损坏机器,现在市场上已较为少见,网站也不销售这类CD。(早期的打口CD指的多为切到CD盘面边缘的CD,原盘则指的是CD盘面完全没有损坏的CD,而现在指的原盘都是CD盘面完好无损的,打口有少许切口或是部分损伤,但绝大多数歌曲都能播放。)

打口CD对促进改革开发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抹。 自从1999年在一本叫《北京新声》的摇滚画册上, 第一次出现了“打口青年”这四个字样后,这个名号便不胫而走,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后来慢慢又出现了“打口一代” “打口文化”等相关新名词……

真正追求自由音乐的人们是没有不听打口的。因为,这些音乐本身是完整的,CD音质也是最好的,他只是不幸被赋予了一种扭曲的形式而已。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这种形式的CD存在,既可以说是中国音乐爱好者的福分,也可以说是中国音乐爱好者的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2

主题

1万

帖子

175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5
注册时间
2003-1-15
QQ
发表于 2004-3-22 11: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穷人就得有穷人的方式,谁让咱中国人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22 11: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CD碟片价格高,这个问题是否还有个层层盘剥的问题?
大陆的碟片都是从香港,有的从台湾过一手转进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01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4-2-7
 楼主| 发表于 2004-3-27 13: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穷人只能去淘YL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90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2-10-5
发表于 2004-3-27 23: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YLJ也不便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536

帖子

1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3-12-9
发表于 2004-3-31 21: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2-22 22:38 , Processed in 0.08800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