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乐爱乐 于 2016-6-12 17:35 编辑
qdc 3sh有着光辉灿烂的音响。 刚拿到塞子的时候,耳朵有点不舒服,戴着会觉得疼。 隔了几天再戴就舒服多了。平时外出我就用ipod听, 第一次猛一听,像极了hd600!
这是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这版本可能是由黑胶转录 而来,声音温暖,厚,又没有那么多华丽的音响效果, qdc在这时像极了hd600,无论是音色还是音场形状, 就好似耳塞版hd600一般,这是我之前从未在塞子中 听过的,最像hd600的一款塞子了。跑题说,600的 声音到800的声音,没有一个连贯的继承性,不知道 qdc的三单元和8单元是不是也是这般。因为我直接 第一次听就只是三单元,没有一个高低的纵向比较, 有可能我会对这款塞子有不同的理解。
这款三单元塞子声音略偏古典,且信息量越大越动听, 从ipod换到dx80,从随身换到台式系统,都会有稳步 提升。主要提升在声音的厚度和质感上,然而声底是 一直没有改变的。刚开始的时候,我在公车上听了一 段交响曲以后,觉得还不错,很满意,接着切换到流 行音乐,却有点怪了。由信息量大的音乐切换到信息 量小的音乐,听感上有了一定的落差,觉得中频部分 稍稍有一点难以察觉的朦胧。我这个ipod里流行音乐 不多,而且我这个人有点跟不上节奏,听的都偏老, 硬盘里有张张韶涵的第一张专辑,个人比较喜欢,听 到张韶涵的声音的时候,我觉得齿音有点多了。我感 觉,qcd3sh的人声部分添加了一些高频泛音,可能是 导致齿音变多的原因。这张专辑录音并没有多好,也 不算是hifi口水歌那种要把人声录的甜死人哪种,就是 一张很普通的流行专辑,张韶涵本人唱歌的特色明显, 但是咬字上,气声实在不多,所以有齿音这种事儿, 还是有些奇怪。后来听了一些男声的流行就不明显了, 又找出李烁之类的口水歌,又出现了。有不少朋友会 喜欢齿音的,不过我不是很喜欢。但是这塞子中频还 是厚的,而且整体很均衡,属于通吃型,中频添加了 一定的高频泛音,我理解为是厂家要为这款三字增加 中频的丰富性,可能是为了弥补动铁单元的劣势而有 针对性的调音,所以我对这个绝对是报以理解的态度的。 所以,qdc3sh听古典就很棒了。以上对我来说不太良 好的听感,在古典音乐中却明显有了助力。猜测,可 能是这塞子对调音的一种理解,而恰好,我很适合这 种理解。这款塞子频响不那么变态,但是气势很足, 音场的纵深感很强,音色也比较准确。由于气势足, 听管风琴就十分的爽了,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当然 也不可能有。那张盘叫触技与赋格,开场的一曲bwv565, 气势太足,排山倒海,也没有感觉到之前那种中频向 高频的泛音倾向,因为也许本就应该有吧。刺激的大 赋格过后,三重奏鸣曲,溪流般的,有着丝绸质地的 声音,让人迷醉。管风琴是风的歌,在阳光下七彩斑斓。 由于我特别偏爱巴赫,于是ipod中经常播放的,不是管 风琴便是他的协奏曲,有时候还是平均律,有时候是大 无小无,就这样,巴赫在我的灵魂中流淌而过,经由qdc 的演绎,时而深沉,时而华丽,时而灿烂,时而压抑, 数不清的谜团,裹带着挥之不去的旋律,一股脑塞进我 的脑子里。哈恩的双小提琴协奏曲(我似乎每次聊起耳 机,都要有这部曲子),欢快愉悦,甚至带着一股重金 属摇滚的风范,qdc恰到好处的欢快的起来,摇滚的下 去,美妙的提琴音色,光辉灿烂的音响,管他是几单元, 从此都变成了跳动的音符和交织的旋律。
qdc3sh没有强劲无匹的低频,高频也没有非常华丽的可 以穿越大脑皮层直接抵达外太空的那般有穿透力,但是 整体的声音很中正,声音非常的干净,中性,总的来 说,适应性蛮强,但是并没有什么个性。我有一款同样 是三单元的塞子,um3x,个性很强,非常的厚,厚到 可以说是糊了,属于个性超强,不过很显然的,qdc3sh 比um3x好听多了。我的结论是,个性不那么强也不是什 么坏事。当然um3x我也很喜欢,在外面嘈杂的环境听还 是很享受的。qdc3sh音场虽然深邃宽大,但是还是没有 达到诸如t1那种,形体感极强的效果,声音稍微显得平 面。这就还是说,像极了600,因为600那一代的耳机, 或者说再一些的,600啦,580啦,540啦,拜亚的901啦, 880啦之类的,鲜活归鲜活,味道好归味道好,但是就是 相对于现在的高科技(t1,800)来说,少了那种3d的立体感, 相比下,声音会略平。三单元已经如此强大,不知道8单 元是怎么样的呢?口水中。
最后说说,这塞子很好推,随便插什么听,声音都很好。 当然有国砖洋砖的兄弟们,用这些砖头来听就相对更好 听一些。不过并没有什么必要上台式系统,提升并不大 不说,比如像hexi rainbow这种推力大的二房反倒会有底 噪,另外还得当心不要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