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由于缺乏经验,陆陆续续买了很多耳机耳塞以及相关设备,大都是各种低端产品,渐渐束之高阁弃之不用。于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自己的条件范围内,尽可能的一步到位,才是最省钱和明智的做法。近来,一个想法在心头萦绕,那就是给自己搭配一个好的PCHIFI耳机系统。目前手头有乐之邦MD30+谷津HA3+HD600和K701。通过论坛学到的发烧知识,解码器应该是一套耳机系统最重要的环节,即解码器>耳放>耳机。因此计划第一步,先入一台中价位的解码器,为自己的系统及今后的不断搭建打好坚实基础。
然而,最近论坛一些烧友的观点却颠覆了我的发烧观,他们认为解码器不是最重要的基础,耳机才是,即解码器<耳放<耳机,顺序完全是颠倒的。这令人迷惑,还望老烧指点迷津。
言归正传。阅遍论坛,万元级别解码或解码耳放一体机,琳琅满目,褒贬不一。本人身处沿海小城,没有试听条件,仅靠网上论坛评测了解设备性能特点,何去何从,不禁抓狂。某天,圆声带音频馆组织布鲁克林二代的试听活动,见此良机,果断报名,并有幸成为第一个试听者。在此感谢圆声带音频馆给予的宝贵机会,其热诚的服务令人称赞!周四晚顺丰发货,周六一早便收到布鲁克林+的到来。于是这个冬日的周末,便一直与小布+为伴度过。
首先外观,黑色的小布+体积小巧,做工精致,触感一流。听闻前面鳞状面板为不少网友诟病,然而实物到了眼前近距离,绝没有任何丝毫的所谓密集恐惧的不适。产品“M“的logo,透露着一种科技美学、精工制造的气质。
本人没有高档设备,屌丝一枚,因此就是USB直接笔记本电脑,插上HD600聆听。一路听下来,不曾中断和关机,发热仅仅是温乎,没毛病。
首先试听的是本人最爱的一个专辑, 由布拉格爱乐乐团与伦敦音乐工作室共同演绎的《The Best of Hans Zimmer》。这种大编制音乐比较考验器材吧。原来我在MD30+HA3+HD600上听,大编制明显不行,无论是加勒比海盗还是蝙蝠侠,有点糊和臃肿,层次不清,没有空间感。小布+明显对这种大编制控制自如,感觉声场规整,井然有序,不乱,高潮大动态时各种混杂的不同乐器层次清晰,分离合适。不过,听这种交响大编制,仍然达不到想象中的那种开阔的大场面,难道是耳机HD600的声场所限?或者是我没有给600换平衡线的缘故?
上周末刚刚听了国内某乐团演绎的久石让现场作品音乐会,七人组成的小编制。于是我翻出了电脑中收藏的一个专辑:《久石讓 - The Best of Cinema Music》,来比较耳机系统与现场的差距。比如里面的一首耳熟能详的“菊次郎的夏天“主题,用以前的设备听,横向声场可以,但听不出纵向。现在在布鲁克林+的操控下,提琴琴弦的拨弄,钢琴的弹奏等等,清晰的感知到其方位的纵横层次和大体位置。嗯,这是一个立体、清晰的小型乐团。
本人没有什么听音经验,不懂高中低频,这两天听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布鲁克林+下的声音,透明干净,背景深邃,不同的乐器层次清晰,方位井然有序,大场面控制自如。
期间还听了专辑《2017香港高级视听展 原音精选》的第一首,陈百强的《今宵多珍重》。优点不再重复,缺点是人声有点发亮,略显刺耳。将布鲁克林+接上谷津HA3耳放,改善了许多,感觉对声音的控制更加自如,但是声音却感到比不上HA3远了一些。不知何故。
我认为是自己的这种屌丝设备极大地束缚了布鲁克林+的优异性能。期待后续烧友,连接与其身段相配的音源、线材和耳机,分享听感,让大家领略真正优秀的布鲁克林+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