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77|回复: 9

[耳机] 浅谈铁三角ADX5000与烧友观点汇总

[复制链接]

4

主题

26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7-12-24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深夏映冬 于 2025-4-5 22:40 编辑

目录

一、ADX5000声音主要特点
1、初步印象
2、主要优点
3、主要缺点
4、驱动建议和我以为驱动的理想状态
5、低价替代选择
6、怎么解读ADX5000
(1)原始文化保留对现代文明的影响
(2)对变化的敏感和对瞬间状态的留恋
(3)ADX5000本质是欧洲思维的日本耳机
7、版本论问题
二、耳机发烧友聆听ADX5000观点汇总和点评
三、总结
参考资料

一、ADX5000声音主要特点
1、初步印象
我最初在线下聚会听过一次,用索六万驱动。横向、纵向较小,声场边界感清晰;
空心结象、结象较大,声音干净通透,而后又浅浅听过几次,多年念念不忘。
于是乎今年花了时间听了ADX5000,给自己一份交代。

2、主要优点
(1)演绎拨弹乐器上佳。琵琶的拨弦的强弱变化,一瞬间音符数量很大。
(2)空气感,人声或乐器发声的“空气流动感”。木管空气感好,腔体的泄出一大股空气,震颤,连绵不绝。
(3)埙(音xun)如泣如诉,加音低音唢呐/高音管/加键倍低音管/低音革胡的质感不错
(4)结象打磨光滑,美化录音的瑕疵。
(5)少见直达声的耳机,声音纯净。
(6)(更换L5000 Xlr线)低频下潜较好。

3、主要缺点
(1)高瞬态的现代声耳机的通病,没味道:
“每首曲子到了高潮处,能够感觉到它的高频低频都到位了,
但整体就是不能带起情绪,举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皮笑肉不笑……”

(2)高频过亮,听插电录音的高频的金属味,尤其是单端原线下。如果你非得用原线将就,
那么对唱片的要求就高了——不像K812非插电录音不可,
但对录音略有要求,需不用高音激励等手段的好录音。

(3)舍弃铁三角传统对“演歌和日本传统乐器”演绎。
即使如此,ADX5000相较于其他品牌仍是适宜搭配演歌和日本传统乐器。

(4)日本器材的通病,精巧,重视局部,缺乏全局感。
听低音乐器独奏是不错,巴赫大无尚可,但弦乐群缺乏气势。
强调精细地认知和表现事物。
“如果我们从他的德性品格上去分析起来,崇高、伟大、幽雅、精致这四种品性,
最富的是幽雅精致,缺乏的是伟大崇高,而尤其缺乏伟大。”
缺少“森海和拜亚的借力打力,铁三角在直达声走到底(安音收藏Lox)”

(5)日本人做的欧洲思维的日本耳机。
矛盾地迈向现代声。横向、纵向声场小。尚未达到Hi-End领域,
Hi-End纵向一排乐器同时响起,每个乐器清清楚楚,丝毫不乱。

(6)不通用的耳机接口和十分凑合的单端原线。
L5000 XLR提升明显但铁三角不单卖。

(7)“尚自然”与声学诉求的冲突。
安音收藏Lox所说(大意)“HD800 HD600 DT911 T1人为的失控,
失控和不失控的边缘”,ADX5000基调是日本美学所推崇的“自然”。
ADX50000结像修饰光滑刻意强调了不失控,与之冲突。

4、驱动建议和我以为驱动的理想状态
看了许多用户发的视频。并不搭配力士耳放,刺激。
看论坛搭配的思路南辕北辙:

大力出奇迹的,有持细腻的;
音源尽量好,用小功率胆机推;
温和的解码+大力的胆放;
英国机音源+300B胆机等等。

据紫坛的烧友说法,BX1A的高频频宽好,极高频量多,
搭配系统应为高频失真低,极高频量少的器材。

线材搭配
@椎名真空的经验,原线他认为结像乱,碎,
不整体,缺密度,不结实。用万隆线。
我用L5000 XLR明显比单端原线好。

我以为ADX5000理想状态

最入门是中频密度(40分/100分);
进阶是三频密度和厚度(50-65分/100分);
接下来解决现代声通病:声音的主张(不鲜明)。
如有烧友对东瀛那股子“幽玄”“侘寂”推崇,
“以静求静”,那么老二嫂CD等机器欢迎你(75分/100分),
往灰带点黑色调整(俗称阴天色调),
这不同于HD800S用现代风格机器推出框架,
HD800S是表面浅灰色,是高密度造成灰阶过渡丰富的灰色。
或者新英国声的机器,往体面,含蓄走到极致。

我以为80分往上升级需治一治日本人那股子纤细玲巧 ,轻盈柔弱。
首要解决横向、纵向声场小,需打开横向、纵向声场,模糊声场边界感。
也就是说找声音边界感模糊的机器搭配。
有烧友声称黑胶搭配过于顺滑。
这里建议老派风格CD机,数字源建议传统风格胆机搭配。

5、低价替代选择
我本想说是低价替代版本是HD490Pro,当然只是形似
结果铁三角不声不响出了ADX3000.是与ADX5000互补的。
一雅一俗的互补。ADX3000砍了两端延伸,
横向声场比较宽阔,声底暖厚,整体性好于ADX3000。
不变的是,单端原线依旧刺激。


神似)低价替代K702,具有东方美。
K812带有过往AKG包袱太重,我以为不算。

6、怎么解读ADX5000
(1)原始文化保留对现代文明的影响

日本受限于地理环境,自古以来与大陆文明圈交流少。
原始文化对现代文明时代的思维方式依然有深刻的影响。
举个例子,我听能乐,邦乐有原始的成分。
而当下流行的、受大众喜爱中国民乐明显古雅中有现代改造的痕迹——
古乐复原我泛泛听了一点,方向不是一回事。

(2)对变化的敏感和对瞬间状态的留恋
通俗理解ADX5000更强调,用微动态和瞬态展示音乐,
不强调大动态。如用现代风格机器驱动,很难理解它本身的变化丰富。
建议同T1一代,耳放选择传统风格胆机润色,补色彩。
然后去揣摩情感上的细腻变化。

(3)ADX5000本质是欧洲思维的日本耳机
往大了说,日本人近代脱亚入欧的心理,
往小了说铁三角在追赶森海和拜亚:
结果是ADX5000和洋混杂,形式上现代声,
骨子里“幽玄”的内涵。
铃木先生:这是正确的,.......在开放型耳机的历史上,森海塞尔、拜亚动力等欧洲开放型耳机是先驱者。

出处: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45747


无论是西方古典乐,或是现代宽泛意义流行音乐,
你用ADX5000聆听它们可能一头雾水。
尽管ADX5000在现代声狂飙,舍弃雅乐,能乐等保留项目,
但终究需要听这些曲风琢磨日本人怎么研发ADX5000的。


7、版本论问题


据网友 士心火火 观点:早期版本是温润柔和的,
另外一个版本是冰冷刺激的,低频至少少了5db。
低频少主要是新耳罩偏硬偏薄导致,内侧几乎是扁的,
旧耳罩内部海绵就很饱满。




二、耳机发烧友聆听ADX5000观点汇总和点评

1-5

1、gaoshanhule


这个耳机优点声场宏大,规模感很好,声音密度很高,
三频均衡,人声略微甜美仅仅是有点甜哦,
所以听邓丽君不能加分多少,但听蔡琴却很合适。和老的铁三角风格很像,
是真的老铁三角703,911那种。听交响也是不错的。


答:这里911应该指AT911,早于大名鼎鼎的DT911发售。




2、donthuang


(1)ADX5000最大的特徵


(ADX5000)沒有另外利用腔體設計去營造各種聲學效果,而是靠振膜、單體的特性直球勝負


或者像握壽司那樣:是一種"簡單到了極致就是純粹"的哲學,之前有網友說跟K812很像,在這點的確是比較接近的.


答:我的浅见,ADX5000声学诉求(或说目的)和声学设计很“纯粹”。日本人虽说收汉文化圈影响,
中国文化对大道的追求,或是像欧陆对“第一质因”的追求
“理想世界”,我以为日本人追求无,不是“有到极致的无”,是“寂静的无”。




(2)驅動ADX5000大概有三個要注意的點


A.中頻上段容易突出
B.中低頻某些狀況下會失蹤
C.因為中低頻消失了,所以音像會趨於扁平化


就算是驅動比較理想了,也還有一個期望落差的問題


ADX5000原先目標應該是延續鐵三角AD,Air Dynamic路線的走向
細緻、透明、開放這樣,那原附線材的選擇大概也是工程師思維:聲音ok夠用就好


但比起AD系列的傳統,燒友看到的是鐵三角終於出了一副可以跟歐陸廠角逐的旗艦動圈


如果只是這樣,對燒友是遠遠不夠的,所以ATH再補上了一條官方升級平衡線
這條升級線的走向就調整的比較符合大眾對鐵三角旗艦耳機的期望了


答:我没听过ADX5000 官升平衡线,我听到是L5000平衡线。
很明显单端原线留了一手,为了卖线的意图前人说过了。
不在乎中低频和声场表达我认为是日本古乐排场不大。
中频上段突出,我认为是试试日本古乐用到的木管。


(3)高频和线条感


ADX5000的高頻有獨特的光澤,但這個色調應該是看前端決定的
如果是其他的系統,我猜可能也會有不同的色調


再來一個容易引人誤會的地方是 ADX5000的線條、筆觸極為幼細
但並不表示ADX5000的音像形體細瘦或能量感瘦弱


之前馬兄形容得好,"像一塊巨大的金屬被壓得宛如絲巾飛揚一樣輕薄"


答:“筆觸極為幼細”我这里理解为轮廓线/线条感好。
我听琵琶独奏,一瞬间信息量很大,一行星星点点的音符。




(4)腔体设计


ADX5000 基本上就是靠單體正前方的護罩強化擴散性,
其實跟Z1R那個費波納契數列護網是差不多性質的東西
低頻主要靠最基本的聲室效應拉抬,
磁鋼中心通孔內部似乎用了泡沫鋁這種蠻新的吸音材料。



(6)亮度、空间感


以亮度對比來講,ADX5000像是清晨陽光那樣和煦清晰,
HD800S則是雨停後,景物特別鮮明的感覺
T1 3rd的話....有點像晚上燈火通明的演奏廳那樣


空間感部分,我覺得規模上沒有差很多,主要是呈現形式的差異


大抵上來講,T1 3rd和HD800S是同一個系統:
會比較強調頭外定位,凸顯音像主次這樣,聽起來會比較立體。


ADX5000則是另一個系統,整塊聲音畫面平平的推出,
立體感、空氣感、空間資訊這些東西要靠音源本身


用攝影來類比,T1和HD800S這類斜置單體在畫面邊緣不是那麼分明,
多少有"暗角"這樣的狀況。ADX5000沒有這問題,從這角度來講
,我認為ADX5000更透明一些。


ADX的驅動特性比較有趣,一方面要低阻擴的電流餘裕,
一方面又要拉高增益到10~14dB程度。
但在這邊,整體的表現相對安定不少。


答:往美学方面扯,日本人不在耳机追求“暗角”
摄影胶片边缘失真感,追求“彻底地干净”。
往人方面扯,日本人因地理等诸如因素影响,
人际交往中边界感特别清晰。



3、如果说这是一种将异常尖锐的部分做的打磨处理我觉得没有不妥,
但这种打磨是相当高明且不失细节的。
非常极端的表现即使是相当纤细的提琴都有种肉耳可闻的温润质感,
仿佛施加了厚度一般神奇自然。


答:很理想的驱动状态。我没听到。




4、基本上有用Permendur铁钴磁气回路的所有顶级鐡三角动圈耳机,
都有这种特别用磁铁去制动震膜反向运动去产生余音"回荡"感,
现在产的铁三角顶级动圏耳塞更用双动圈推拉震膜去加强回荡感。
要保持"回荡感", 就不要用太力大氯粗的耳放去推。




答:“回荡感”用得好,我听日本雅乐,能乐是同样的体会。


5、ADX5000还是属于日系声那种范畴 ,表达方面在人声 声音比较软,
声音在低频的延伸很多,听管乐和弦乐都是很不错的。
单元我也拆过 不好DIY。整体表现力是有,但是调教方面和德系耳机是完全不同的。


说下HD800、T1、大乌托邦,这三幅乐器耳机。这三幅耳机最大的优点在于乐器表现上,
你会发现很多古典乐器都特别的细腻。

HD800的单元非常的有特点:结像是点结像、给了钢琴很大的发挥空间,
也在交响和多乐器的表现上不会显得乱糊,所有乐器都有很好的表现。


T1则表现出一种高密度 高速度的表现方式 他在小编制下有着很不错的表现力,
而且对比大乌托邦,他的高频足够活泼。
但是不容易驱动和平衡声音 搭配不好极容易出现干、乱,刺,等表现。


大乌托邦我认为是目前最强动圈单元的耳机:


第一,速度足够快。比HD800和T1要快的多。
对比ADX5000那种简直就是跑车和自行车了。
第二,内敛高频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第三,滑。比较T1这幅耳机的调教水平更好。


我也不是贬低ADX5000。只是日本人喜欢那种声音。
从日本本土雅马哈钢琴和史坦威对比就知道。
日本人喜欢舒缓。抒情类的音乐,偏软、偏慢;
德系的对古典的严肃、法系的夕阳美,都是不同类型的表达。


答:尽管当下耳机地设计倾向于减少腔体设计,硬靠单元发挥;但ADX5000在当下耳机也属于激进地做法。

6-10



6、ADX5000,能有类似HD600的饱满铺垫厅堂感,有T1的密度,有接近HD800的宽广,
有接近静电的解析力以及超好的细节协调能力。
大编制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信息量顶呱呱,多如繁星的细节自洽天然,织密有序,
组织得一级棒。微动态表现非常轻松,慢乐章十分有听头,动态起来对比超好而且过渡充分。
这个真的是良好的HiFi性把音乐性充分展示出来了,没有细节是会要费力听的,
也没有细节是莫名游离的,都是属于整体上的局部,真好


答:很理想的驱动状态。


7、我觉得这幅耳机是听人声 偏中性 能听弦乐和管乐,
中低频的信息量足、有颗粒感,很容易表达有质感的乐器。
但是单元速度又比不上HD800、T1,大乌;
还是偏日系那种松、软,慢那种调调。听交响和大动态的不适合。
耳机的优点在解析和密度上。
搭配一些听人声的线材很不错。人声松软甜,不用太大的音量表达能量感,
喜欢人声的可以入这个耳机。
推荐单端用鼠耳放推非常好。


相比较Z1R那种,我比较喜欢ADX5000。
但是老铁的人声更有一种韵味,我喜欢拿来听一些老歌,很对味。
弦乐的中低频的琴腔共振有种颗粒感,最对味的是老铁的W1000X。
现在听ADX5000,也有那种木头的质感
管乐也很饱满,很多耳机都做不到这么饱满的声音
老鼠家的耳放也可以专门为这幅耳机调调音,换换线什么的,增加密度和空间感。


答:在单元速度我有不同的看法,瞬态我认为收得太快,直达声为主,反射声近乎为零。
大场面下,HD800S声音能定格,ADX5000不能。人声偏气声吧。
ADX5000没有给耳机系统留出”冗余“(冗余度高耳机例如T1)
需要耳机系统自己给出冗余。




8、横向声场大,动态佳,但纵向声场却很扁,这种布局是很奇异的,
ADX5000的人声居然做的更靠前,注意,是靠前,不是贴耳,这又出现了一个什么极端呢,
就是整纵向声场的包围感少,并且人声还在你的前方,
配合上平衡二房加上老铁的变态解析能到什么程度呢,
能在你的眼前勾勒出歌手的样子,一点不夸张,
开始就是被这种莫名的体感给吸引,
但是当你想要被他包围的时候,抱歉,VIP票也只是观众。
对,就是舞台与观众的感觉,某些情况下让人极度的抓耳挠腮。


答:为什么不打破第四堵墙,请看落语。


9、要听出ADX的调音小心机,可以用竖琴来听。推荐曲目天鹅湖 CD1 里面最长的那首,
开头是竖琴中间是小提+竖琴,后面是大提+小提+竖琴。
耳机的瞬态、衰减 、鲜活 、音色,基本都能一窥究竟。

其他:
铁三角的耳机非常特殊,它的结构其实是反声学原理的,
一般的耳机,不管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耳机,
都是符合声学原理的,就是把发声单元背面的发声阻挡掉,
让用户只能听到单元正面的声音,因为声音有绕射原理,
单元正反两面相位相差180度的声音信号在某些频率以下会互相抵消,
但是很奇怪,我的W5000耳机特地在发声单元四周故意开了很多孔,
让很多低频信号被抵消掉,同时把大量的背面带有严重音染的反射声传导到正面来,
这样,声音就变得怪怪的,也不耐听。后来,我用两层厚厚的胶布把这些开孔堵住,
耳机声音立马变得正常起来了,除了仍有少部分音染外,
总体效果已和HD820很接近。说明它的单元素质其实是不错的,
它的反声音原理结构导致了它的劣声。
铁三角真是一个奇葩公司,希望它的旗舰耳机是一副结构正常的耳机。

答:技术层面请看本章节(15)拨弹乐器上佳我是同意的。

10、听一些独唱独奏具有日系器材那种悠扬静谧的独特美感
为什么我不说小编制呢?因为乐器一多,这个解析力高、
声底干净细腻的耳机明显给人一种各玩各的感觉!
一种乐器结束后的余韵不能和下一种乐器有机结合在一起。

听了1个小时以后我又听了首流行,
我发现这个耳机和大乌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
越热闹大乌越爽,越热闹铁三角越吵,每首曲子到了高潮处,
能够感觉到它的高频低频都到位了,
但整体就是不能带起情绪,举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皮笑肉不笑……

答:我的回答非常简单。
A.中国古乐和日本古乐,虽说中国人讲“琴瑟和鸣”,“水乳交融”。
日本“加拉帕戈斯”属性本身带有“各玩各玩”的孤芳自赏感。

B.我认为ADX5000属于高级HiFi耳机,距离Hi-End尚有距离,
Hi-end器材空间同一方位不同乐器同时响起,不会乱。
缺乏西洋乐奏鸣曲、重奏的对答感。

C.流行乐的副歌部分吵闹,可能是录音的特性有关,用了高音激励或者类似手段就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6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7-12-24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夏映冬 于 2025-4-2 21:40 编辑

11-14

11、ADX5000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他的声场的设计,虽然力求声音的扩散,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还是没有HD800声场来得规整,声音会凝聚到两个耳罩的外侧表面,
无法产生那种声音无限扩散开去的感觉,而且导致声音偏细,偏薄。

答:我以为和西洋乐中交响音乐发展有关,日本古乐没有那么大排场,
所以不需要把能量感泄出;
第二个原因,日本人际交往边界感特明显。

12、不同于很多动圈耳机的"点发声源"结像,ADX5K是属于"块发声源"结像.……
ADX5K的声场很大,但是有明显的边界感,结像填满了整个声场,不像HD800那样,
结像范围之外还能延伸出空间感。
答:参上。

13、ADX5K,我认为中频和中低频这里,
处理的可圈可点,已经能感受到弥漫的空气感和颗粒感,
然而高频过度强调线条感,听小提琴高音部分容易上头,仿佛声音钻进大脑,
但却少了点基音后的“余音袅袅”,这种仅仅在忽略声场的情况下是可以听的,
一旦放到大编制,这种声音是极其不合理的,并且毫无美感可言。

答:同意。或需现代风的胆机驱动。我以为这种激进的风格适宜有木管的音乐。

14、弦乐的音色有点不够真实,音染导致音色变化,
举个例子,钢弦变成了尼龙弦,细尼龙弦变成了粗尼龙弦。
这个现象在斯卡布罗集市里尤其明显,明明是钢弦的民谣吉他,
但是1弦和2弦的弹拨音听起来特别像尼龙弦的音色,
三四弦的音色则介于金属弦和尼龙弦之间。
至于金属味最明显的6弦,弹拨的微颤动感也不够明显。

答:引用mvw一段话:

熟悉小提琴的朋友应该都清楚,小提琴的琴弦最初是用羊肠线制作的,声音凄美婉转,
二战之后因为合成纤维的广泛使用以及越来越多的演奏者无法克服使用羊肠线的麻烦,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尼龙弦。尼龙弦相比羊肠线声音首先是收缩了,
偏暗,
其次是稍微木讷些,当然整体听上去还是有些相似的。
再之后,由于金属纤维的一步步改善。金属弦其实比尼龙弦出现的早,
但最初的时候据说很难听,当然现在也很难听。
超长的使用寿命和很简单的保养自然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转用金属弦。
目前除了一些要求很高的演奏者使用尼龙弦外,
金属弦已经一统天下了,至于羊肠线则已经成为传说。

15

15、铁三角空气动圈系列沿着森海的经典路线走下去,
做到极致——这是老拜亚的路子。
HD6系列本质上结构发源于早期DT880系列,只不过后来拜亚在
DT880系列放弃了无反射结构——此腔体特征是后盖无阻尼,
阻尼调节来自障板耳罩和单元阻尼。ADX5000是这条路线进化到头的产物(包括先锋大师)。
和T1、HD800系列、SA系列都不是一个路线。
该结构非常吃单元素质、障板、阻尼等设计能力。

缺点是无法借助后腔反射加强声音,不具备平板单元巨大的面积。
最坏事低频残,声音密度低,完成度低。
结果是密度和低频OK,完成度受高频刺激,一般,高频亮度要是和HD800S亮度差不多就好了。
先锋大师完成度高,声音中正,声场大,密度大,暖厚,适应性更好,平衡线提升类似于T1/

铁三角主打空气感,信息量,大气的风格。
大师中庸,稳重,大气的风格——这是HD6系列延续下来的,就延续森海风格,
先锋大师更胜一筹。ADX5000则有挑战平板或静电风格的气势。
铁三角的调音普遍缺乏西方古典乐审美,
即便弦乐可以做出较好的细节音色,
整体主次呈现方式仍然与西方传统古典风格大相径庭。
不论是森海的齐奏呈现还是拜亚的严肃分析都不适用。

三、总结
量产动圈听到头,无非是大乌,ADX5000,作曲家几个玩意。
耳机这玩意做到顶,还有心理包袱;ADX5000的和洋混杂,作曲家的老AKG情怀,
大乌像不像自家音箱等。
抛开个人喜好(我对劲浪全家无感),大乌和作曲家听到不多不下定论,
ADX5000肯定离Hi-End尚有小小的距离。
您要是好亚洲传统音乐这口这玩意挺好,
(不仅仅是日本古乐、中国古乐,中亚、印度都可以试试)
想听西方古典乐,流行,爵士,摇滚,得您得针对性找耳放;
听Anisong呢,ADX5000比德奥当然强点,
不想大折腾(小折腾是不可避免地)买AP2000Ti省钱省事。
ADX5000的理性告诉我说唱和金属没戏。


参考资料
1、donthuang《ADX5000小感》

@donthuang
他对T1、K812,ADX5000 认知比较深刻。

2、《官方第一次承认,ADX5000是参考R70X研制而成》
3、《铁三角旗舰adx5000个人使用记录》
4、《铁三角空气动圈不完全小型纵向测评(ADX5000/R70x/AD2000X/AD1000X/AD10)》
5、《简单对比力士P-750u Masskobo 394一代 GSX-Mk2等晶体管耳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21-8-20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比ADX3000还要省钱的替代,会不会是R70XA

点评

ADX3000和ADX5000是两种价值观的互补,5000的高雅,不食人间烟火,清冷孤寂,重视局部; 3000的浑厚,重视整体,是负责“俗"一部分,走量的产品。R70xa我还没听过到,不作评价。根据我听R70x经验,不是。 平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6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7-12-24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生菌 发表于 2025-4-3 14:16
比ADX3000还要省钱的替代,会不会是R70XA

ADX3000和ADX5000是两种价值观的互补,5000的高雅,不食人间烟火,清冷孤寂,重视局部;
3000的浑厚,重视整体,是负责“俗"一部分,走量的产品。R70xa我还没听过到,不作评价。根据我听R70x经验,不是。

平替,隔壁AKG 奥产(一万号以后的)K601,任意版本K702.要是追求更高一些,日系各种木碗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62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5-10-13
发表于 前天 14: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一个耳机,没想到可以分析这么专业

点评

你说出来我想说的话。。真能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21: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64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0-4-15
发表于 前天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michaelchang 发表于 2025-4-6 14:56
就一个耳机,没想到可以分析这么专业

你说出来我想说的话。。真能写

点评

@michaelchang 有志者事竟成。与二位掰扯9千多字怎么来的。 去掉直接引用和点评烧友的观点,约5千字,剩下4千多字是怎么来的。 首先需要耐心整理资料,紫坛、绿坛、贴吧,B站,能找到的观点都看一遍,花了几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昨天 22: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195

帖子

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7
注册时间
2012-8-4
发表于 昨天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之前看到过这个帖子。

点评

去年我发到隔壁啊。放这是炒冷饭。 去年在隔壁发过Z1R的评价,底下吵起来,导致不能回帖——本来我要补充一些观点。 不得已发到这,没想到死气沉沉的紫坛居然有人认真讨论,得到一些有效的信息。 所以把ADX5000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昨天 22:54
DP-750 → Viva STX → X9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6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7-12-24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liuxiao1985627 发表于 2025-4-6 21:40
你说出来我想说的话。。真能写

@michaelchang  有志者事竟成。与二位掰扯9千多字怎么来的。

去掉直接引用和点评烧友的观点,约5千字,剩下4千多字是怎么来的。
首先需要耐心整理资料,紫坛、绿坛、贴吧,B站,能找到的观点都看一遍,花了几个小时。
一些前人已经讨论过的观点,只需要再浅浅听一遍核实即可。
其次,尽量”尊重耳机“——按部就班把主流曲风
(摇滚、爵士、说唱,电子,东方古乐,西方古典各找歌单),
找几本讲日本文化的书籍看。

下面复述一遍我的”解题思路:


一、优缺点

1、单端原线(高频过亮,分离度,结象等),声场问题,听过一次就明白。

2、ADX5000在国内HiFi圈被称为铁三角的HD800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而也有持反对观点的,它自身带有日式耳机的精致等特点,,不能和与大气的HD800划等号。

结合我自己的听感,最终我下一句看着别扭的观点:【日本人】做的【欧洲思维】的【日本耳机】。
来表达ADX5000声音杂糅的别扭感。

3、“演歌和日本传统乐器”原话是【女人的选择】说的,实际我个人持用”哪国耳机听哪国歌曲“的观点。
我之前听K702适合中国民乐,短暂的几次试听,发觉ADX5000的声底和K702有相似之处:
偏薄,结象和背景打磨光滑。所以去年到手ADX5000时会针对性的听。

4、日本器材通病,精巧,重视局部,缺乏全局感。
我的听感ADX5000时不时让我注意歌曲的局部而不是整体,
符合发烧友对日本器材的刻板印象,所以我没必要用其他词汇形容。

5、“尚自然”与声学诉求的冲突。去年年底为了听懂手里几支日本耳机,
稍微翻翻有关日本文化的书,也是引用前人的结论。


二、驱动建议和我以为驱动的理想状态

首先看了B站用户发的视频,结合论坛贴吧的不同建议,
既然要推好,要解决缺点,缺点反过来就是优点。

三、低价替代选择

坚持做全开放式耳机,歌德,森海塞尔,铁三角三家。
歌德即使是大碗还是压耳思路——可以摘下来耳罩直接怼耳朵听。
铁三角耳机设计师明确说学习森海,那么在森海全开放式找,
形似的HD490Pro找到了。上面提到先听到的K702神似。


四、怎么解读ADX5000

原始文化保留对现代文明的影响,对变化的敏感和对瞬间状态的留恋。
以上两个观点。第一个“原始文化”我找了能乐,雅乐,邦乐试音。
第二个“变化的敏感”,听现代歌曲,细节的呈现,和瞬态表现,
和前人观点能对上号,所以引用作为小节标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6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7-12-24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rockyroad 发表于 2025-4-7 20:30
好像之前看到过这个帖子。

去年我发到隔壁啊。放这是炒冷饭。
去年在隔壁发过Z1R的评价,底下吵起来,导致不能回帖——本来我要补充一些观点。
不得已发到这,没想到死气沉沉的紫坛居然有人认真讨论,得到一些有效的信息。
所以把ADX5000的观点炒冷饭,看能不能再得到一些老烧的教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24-3-6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立体分析好贴,成功拔草 ,立省13K。
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4-8 21:37 , Processed in 0.095150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