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下载了Esoteric分享的 SACD,结果一看频谱,傻了眼

[复制链接]

4

主题

720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9-9-3
发表于 2011-12-7 00: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止这一张勃4,还有几张频谱也是这个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293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4-6-12
发表于 2011-12-7 00: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K版对SACD的认识显然有偏差

CD时代有AAD,ADD,DDD这3种,如果按照版主的理解,只有DDD的才是真正的CD,那些50年代的RCA,SONY,DECCA,EMI的模拟录音转的CD显然是伪CD了。

SACD时代一样有AAD,ADD,DDD的区别,采样率提高更有利于采集模拟开盘带的信息量,频宽和动态。
26075875,数字音源和高格式音乐资源交流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9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1-7-14
发表于 2011-12-7 01: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SACD应该是在SACD技术出现后完完全全新的录音,编辑等等以后产生的SACD才是真的SAC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027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10-2-28
发表于 2011-12-7 01: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Ls想表达的是个啥意思?阿姚也讲了比较清楚了啊,

[ 本帖最后由 飞行猪 于 2011-12-7 02: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293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4-6-12
发表于 2011-12-7 04: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974ahlay 于 2011-12-7 01:53 发表
SACD应该是在SACD技术出现后完完全全新的录音,编辑等等以后产生的SACD才是真的SACD


这位兄弟显然认为CD应该是1982年之后完完全全的新的数字录音,数字编辑,数字混音等以后产生的CD才是真正的CD,1982年之前所有的录音,不管是瓦尔特的还是卡尔波姆的,还是诸如凡是1982年之前的录音,CD化后的都不是CD,是伪CD。
26075875,数字音源和高格式音乐资源交流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103

帖子

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3
注册时间
2010-11-19
QQ
发表于 2011-12-7 09: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页书 于 2011-12-6 22:36 发表 K版 也是 无忌的资深会员呀~


K版在摄影方面的造诣是比hifi方面更牛B的。

Ps:k版自己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1215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05-4-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0: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姚 于 2011-12-7 00:49 发表
其实就算是频谱在20那里截掉了,但是在顺滑和模拟味,SACD依然会比CD有优势,前提是SACD的数模转换电路要够好。

而且,我觉得在20就截掉的SACD毕竟是少数,对比过蔡琴机遇的SACD和CD资源,SACD的通透感,钢琴的音 ...


如果录音就是16BIT/44.1KHZ的DDD录音呢?1981年好像还没有更高规则的数码录音出现。

那是不是这个SACD就相当于那些升频CD机的效果?

那如果我把一些普通CD碟抓轨转换成24BIT,是不是也是达到了这种效果?

[ 本帖最后由 汉唐时的爱情 于 2011-12-7 10:18 编辑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1215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05-4-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0: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这张SACD,我把它转换成了24BIT/44.1KHZ的格式,用D50听

本来是有点抱怨坑爹的感觉,不过大家的回复让我学了很多知识,也感谢硬总的分享,呵呵,谢谢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896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11-5-22
QQ
发表于 2011-12-7 10: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签到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5195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9-7-11
QQ
发表于 2011-12-7 11: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下了sacd iso,再转wav显然是吃饱撑的了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35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4-12-8
发表于 2011-12-7 11: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飞行猪 于 2011-12-7 00:22 发表 纯cd版的勃4可能原始所用录音及母带就是pcm录音,与Esoteric的直接从模拟母带从新采集编码dsd的情况会不尽相同,
sacd为提高音质提供了一种可能,采用dsd录音的新作自不必说,对于模拟时代的经典也很有意义,可以尽可能发掘潜力。早期的数字录音技术刚起步,与发展已数十年的模拟技术有差距,如当年没有留下模拟备份,而只有数字母带,这样的频谱也就不奇怪了。对于这张的录音背景不了解,但我听说早期数字录音的时候有些也会同时留模拟的母带,比如81年的古尔德的歌德堡就同时留有模拟的母带,前两年用模拟母带制作还重新出版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18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1-3-5
发表于 2011-12-7 11: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sscn 于 2011-12-7 11:24 发表 既然下了sacd iso,再转wav显然是吃饱撑的了

除非有直接支持dsd的dac,否则在电脑上播放就只能转pcm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548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9-8-24
发表于 2011-12-7 14: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姚 于 2011-12-7 00:51 发表 K版对SACD的认识显然有偏差

CD时代有AAD,ADD,DDD这3种,如果按照版主的理解,只有DDD的才是真正的CD,那些50年代的RCA,SONY,DECCA,EMI的模拟录音转的CD显然是伪CD了。

SACD时代一样有AAD,ADD,DDD的区别,采样率提高更有利于采集模拟开盘带的信息量,频宽和动态。

提高抽样频率是有利于提高信息量等,但是并不完全,信息量大那么数字化音频的高清度就高。

SACD的抽样频率是2.8224Mhz,而量化比特是1bit,则:2.8224Mhz×1bit=2.8224Mbps。而PCM当抽样频率为96khz,量化比特是24bit时,则:96khz×24bit=2.304Mbps。这时就数字化音频的高清度而言PCM的96/24便近似SACD。若PCM的抽样频率为176.4khz,量化比特为24bit,则176.4khz×24bit=4.2336Mbps。
数字信号高清程度度与量化误差直接相关,SACD仅是一个名称,数字技术是DSD,而实质是数字技术中的增量调制。PCM和DSD的比较就是PCM和增量调制的比较(即二者量化误差的比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548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9-8-24
发表于 2011-12-7 14: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akamachi660 于 2011-12-7 11:59 发表 除非有直接支持dsd的dac,否则在电脑上播放就只能转pcm了
没错,现在单独DSD的DAC基本没有,现在用软件播放器播放SACD(DSD),所使用的DAC实际是PCM的DAC,因此软件播放器不论是AG还是Foobar都要做DSD到PCM的转换后播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主题

6346

帖子

19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9
注册时间
2004-11-12
发表于 2011-12-7 14: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0-6 20:31 , Processed in 0.104491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