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5-25 12: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bashery 发表于 2015-5-25 08: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逐条回应吧。
1. 我的判断主要建立在philips录音上,早年那些我听也没有听过。
关于手型:
我不知道你是看到什么文章说涅高兹说李赫特手型不好的,基本可以说这是以讹传讹。不仅我看过的中文英文著作里从来没出现这种说法,就是在中英文GOOGLE上也查不到。而且只是如果涅高兹就是这种水平的教师,他根本不可能教出这一批高徒。诚然,李赫特是跟涅高兹学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色的表现,这可以从涅高兹的书和李赫特晚年接受采访印证,但这和手型可说是毫无关系,何况李赫特的手型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眼里应该属于标准的。
手型是什么?手型只是为了表现音乐的一种形式,一种方便你控制琴键的模式而已。我们看看阿劳、科尔托、霍洛维茨、李赫特、吉列尔斯等人的手型,能够找到一种“标准”的手型吗?再听听弗里德曼、莫伊塞维奇、舒纳贝尔等人的音色,和看看照片和视频上他们的手型,是一致的吗?我们是不能通过这种外在的表象去判断一个人的演奏水平的。涅高兹为什么是钢琴教育大师,就是因为他可以因人施教,教会学生如何用钢琴表现音乐,最大化他们的音乐才能,而不是生硬地套一个手型给他们就完事了。
当一个人成为大师以后,他自然就会知道怎样的手型是对自己最有利的,是最有助于表现音乐的。比如霍洛维茨,他几乎是用指肚触键,使用完全的平行触键法。再仔细观察他触键的部位,当想要表现洪亮的音色时触键就会接近于琴键末端,当想表现柔美音色的时候触键则会接近于琴键根部,在演奏的时候他甚至会经常性地在一个琴键上滑动以表现出特殊的音色。重要的不是手型,而是如何灵活利用自己的肌肉、关节和手腕,在最省力的状态下最大程度地保持对手指的控制。所以说什么涅高兹说李赫特手型不好简直是笑掉大牙,当一个人能够完美地控制自己的触键,出色地表现出他/她想要的音乐效果,还有谁关注这些形而上的事情?
关于音色:
钢琴的音色究竟是什么,这点一直都很有争议。很多物理学家根本不相信钢琴能够有不同的音色表现,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影响音色的参数只有一项,就是触键力度,这里引用一段标准的物理学解释:
“钢琴的发声方式是所有乐器里最简单可控的。因为不管你怎么演奏键盘,都是槌子在击弦,而不是你手指本身。钢琴的音色在触键上表现为只对力度敏感,所谓什么不同的手型,只是产生了不同的力度值而已。不同的手型,使用力的方向不同。用同样的力,如果手型比较立起来,垂直按键,就会产生最大的机械能。而如果手型比较趴下来,按键的时候会产生水平方向上往前推的分力,这部分力被琴身吸收而没有传动到槌子上,这样用同样的力就会产生更小的力度值,产生的机械能更小,泛音列更少,从而发出更柔和的音色。还有一个可控变量就是按键的位置。因为琴键是一个杠杆,越靠外越省力,所以同样的手型按在琴键的不同位置也会改变力度值。用同样的力度在白键上弹,产生的声音一般都比较明亮,因为白键的杠杆更长更省力,同样力量产生的力度值更大。“
这个看起来和我们的认知明显相悖。因为我们明显能看到钢琴家利用触键的位置,力度,方式不同,并且使用延音踏板,弱音踏板能够创造出五音十色的音色效果。就如同我上面所列举的例子,霍洛维茨经常在琴键上划来划去改变长音音色,这和击键力度显然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李赫特音色的特点,我就来班门弄斧一下随便说几点,当然这几点完全不能表现他的伟大之处,想明白他的伟大之处?直接跳过我下面这些废话去多听。
1. 整体而言冷峻明亮,但也能创造出“柔和“的音色。他的柔和并不是女性的柔美,而是基佬之间的温柔,男人的温柔。动态变化极大,这也是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其中一个特点,不过李赫特把这点更加放大了。如果没有准备去听他的音乐经常会被吓一跳。同时他对音色是非常考究的,但并不是那种有意去创造某一小段的音色,去炫耀一种技术(不好意思这里我还是要拿郎朗举例子,因为他就是此间翘楚,可以听听他的肖邦第一协奏曲的独奏部分)。李赫特的音色控制永远是贴合音乐本身,为了表现出一种情景,一种意境而随之变化的。
2. 对于表现弱音的能力出神入化。虽然阿劳、霍洛维茨也是此间翘楚,但还是李赫特的弱音最有穿透性。可以说李赫特的绝技并不是砸出强音,而在于对弱音的控制力。在音乐会上绝不会出现在演奏会上前面10排观众才能听得见的情况。最佳的例子应该是舒伯特D894,在极慢和极弱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乐句不断,并且能在保持圆润下保持穿透力。仔细看D894的视频,就会发现他的弱音也是实实地按到底。而不像很多人是漂在表面。与其弱音对应的,是他能够弹出饱满而不粗糙的强音,并且也能完全区分出中间的力度和音色层次。绝不是那种只有PPP,F,FF,FFF四种音量的钢琴家。
3. 踏板的运用方式和大部分钢琴家不同,并且特别喜欢在舒伯特、莫扎特的作品里运用踏板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演奏效果。就以K545这首最简单的,每个学钢琴的琴童都弹过的奏鸣曲做例子。放慢曲速,连右手的音阶都弹得每个音流光溢彩,同时用延音踏板把整首曲子都融为一体,把小巧精致的莫扎特弹得极具大家风范。而在C大调幻想曲 Op.17这首舒曼的代表作中,他广泛大量地运用弱音踏板,创造出一个梦幻般的第三乐章。在弹舒伯特和舒曼作品的时候,他在弹强音时都在踩弱音踏板改变音色。能弹好舒曼的钢琴家非常少,且他们的音色控制和对乐曲结构控制必定是出类拔萃的。而李赫特的舒曼即使在这一小群人也属于顶尖的一部分。
当然,李赫特除了音色以外,在结构掌控,弹性节奏方面也是非常具有个人特色的。同时他更具有一种迷人的人格魅力,能够既遵从乐谱,又独具个人风格,同时还能将听众和作曲家联系起来。难怪古尔德把他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强力的音乐交流者”。前苏联培养出了如此多的优秀钢琴家,伊古姆诺夫、涅高兹、戈登怀瑟、费恩伯格四大钢琴学派中,光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索弗朗尼茨基、奥伯林、扎克、马里宁、吉列尔斯、贝尔曼、霍洛维茨、尤金娜、鲁普、金兹伯格、等等一群大神,排他们之中第一位的李赫特能是一个二把刀?想来都没可能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