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3-12-20 21: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中高频
音箱或耳机(本人对耳机不太熟悉仅凭推测)在重放音乐的时候,档次越高的器材在重放音乐的时候其声音越近似于录音现场。由于交响乐的录音一般都是现场录音而且没有后期的音效制做,所以用来评介“高保真”器材是最合适不过的,大编制的交响乐团的作品因不适合耳机播放这里就不多介绍了。只说一下比较适合的吧,小提琴的中高频比较突出,在试听的时候,应感觉有比纵深感,好似一个舞台在你的正前方,演奏者在舞台的中央,后方各部合声乐器细节丰富层次清晰,小提琴琴声优美甜蜜,如果听感比较刺耳那么这个音箱(或耳机)在中高频段的衔接可以说是脱节的,高频过亮不会耐听,过暗又有失细节,试听器材的时候准备一张原版的小提琴曲目是必不可少的,推荐用阿卡多的帕格尼尼第一小协,其中交响乐的协奏细节丰富节奏明快动态强烈。这种小编制的室内乐一般都可以试出耳机的解晰力和层次感,烧耳机的朋友不妨找点这类作品在自已耳机上试一试。
------------------------------------------------------------------------------------------
我倒是感觉,只有顶级耳机才有希望完整重放 大编制的交响乐团的作品,注意,是完整重放,这点音箱反而很难,很难 完整重放
原来我也觉得不能,可自从听过小奥非师,和8PR+hd600以后...
二.鼓声与电声乐器(如轻音乐)的作品不适合评价器材,因为其中有后期的MIDI制做的虚假成份,我们并不知道现场是什么样的。说到MIDI制作,我不能不提一下发烧碟《阿姐鼓》虽然这张唱片低频丰富但仍不是测试低频的最佳唱片,我一般用它来测试音箱的瞬态反应,那瞬态的鼓声能否收得住,全靠功放的力水和喇叭的瞬态反应,如果不是常听,一般器材在阿姐鼓动中几乎暴露不出太大的缺憾,关键是细节是否混乱,人声是否散乱等等,所以《阿姐鼓》并不适合用来评介器材,我推荐用珍妮弗华恩斯的唱片来试人声,这个年近五十的女人嗓音清彻吐字清晰,中频饱满配乐又够HIFI,能找到她的唱片一定要买下来,比蔡琴的要好上百倍。
----------------------------------------------------------------------------------------------
我倒觉得真正考验系统人声的是比较一般的录音,如果能把一般的录音人声结像重放的如活如图,血肉膨胀,让人撕心裂肺,欲罢不能,那该系统才是能把唱片的潜力给硬扣出来的真正的顶级器材,当然,该"一般"唱片也要是你所熟悉的
三.用迪斯高试器材的人声其实是最好的,但没有一些功底是无法区分好坏的,不懂的人只能听听够劲不够劲,会试的人,听的不是音乐,而是人声。但遗憾的是现在的迪斯高往往是在乱喊,所以另一个试人声的最佳唱片就是清唱的,宝丽金出版过一张张学友的24K金碟,名字叫〈偷闲加油站〉,其中收录了张学友的许多超白金金曲,此碟荣登〈CD圣经〉流行音乐推荐榜单。
四。低频测试并非是大家想像中的鼓声或重金属,最佳的测试乐器是低音贝斯(余音及泛音丰富)
试音碟一般用《悲情城市》中第五首HIROMI-2,其中低频可以潜至33HZ,这种低频人耳是听不到的,音量够大,器材过关也只能感到身体的频率共振。其次也是一张电影音乐《职业特工队》中的第一曲,低频丰富动态范围达到112分贝,小小的耳塞恐怕难以胜任了。
--------------------------------------------------------------------------
大提琴,猛鼓,低音贝司,钢琴击键.....低频乐器一个都不能少,单单只能播放好其中某一种低频乐器的喇叭都是低频比较垃圾的器材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