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69
3023
144
超级会员
使用道具 举报
81
724
30
中级会员
78
5088
37
最初由 老唱片 发表 [B]我一直鼓励听源头的东西。例如我们判断黄河的钢琴协奏曲如何,不能完全是个人的喜好,全然不顾历史,不顾事实,不顾艺术的现实。 黄河大合唱无论从立意,还是从音乐的技法,都比钢琴协奏曲要高明很多,他的创新也... [/B]
42
489
17
最初由 冰冰鱼 发表 [B] 前些年流行无聊的大专辩论会时,看过一场,论题是什么忘了,只记住一句话“善花是怎么结出恶果的呢?”是啊,花和果是那么密切相关,无花则无果,可是果与花又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吃梨的时候情感丰富的人也许会联想到“一树梨花”的诗情,不过大概没有人同时想去尝尝梨花是什么味道吧。 人不是在真空里生活,所有与人相关的事都有其政治、历史的背景,脱离背景来理解人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是不是背景就决定了人行为的最终结果呢?集中到艺术来说,每个时代的产品都有当时代的烙印,是那个时代人的精神生活的浓缩,是时代重要的遗产。至于后世人如何继承这份遗产,实在不是创造者或是那个时代的人所能左右的,毕竟时过境迁,政治、历史的环境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继承者只会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下结合历史的一些残片来挖掘这份精神上的财富。不会有人因为秦桧的恶行就拒绝使用宋体字(其实连岳王庙的招牌都是用宋体字写的),贾似道的胡作非为也不影响今人对他艺术鉴赏力的评价。 说实在的,我对黄河大合唱和钢协黄河都没有什么兴趣,是铣星海写的也好、江青写的也罢,对于我和这个时代以后的人来说他们最多不过是作者栏上的符号而已,他们本身已不成其为判断的标准;至于是弘扬全中华民族的气节还是为个人崇拜的歌功颂德也不过是理解音乐的辅助参考。最终对音乐价值、优劣的评判还是在于艺术的美学。巴赫的作品被埋没了半个多世纪,终于被莫扎特发现了它的美,而巴赫创作的动机也不见得是为了什么全人类的幸福云云。将艺术的价值与政治价值、历史价值等量齐观,不能不说是一种偏激、狭隘的艺术观。 BTW:对于文革后生人,江青如何如何基本上只依赖于书本上的记录与评述,而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又怎样呢?嘿嘿,不好意思,恐怕你们也是道听途说占了大多一半,只不过媒介和内容不一样而已。至于江青到底是怎样的人,她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是怎样的地位,现在真的已经可以盖棺定论了吗?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来不相信现代史。历史在我来说不过是各个朝代当权者连载的小说,而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竭力戳穿前辈的谎言,同时再编撰新的谎言而已。[/B]
最初由 老唱片 发表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创造、音乐价值,你不觉得在于他的艺术美学所带来的么? [/B]
最初由 冰冰鱼 发表 [B]没有说黄河大合唱不好,其实根本不关这两首乐曲的事,是一个如何评价艺术作品价值的问题。有一句话,“当你伸出一个指头指责别人的时候,别忘了有四个指头正指着自己”。 你对钢协黄河的批判,很透彻很有见第,但是你的批判的出发点、评判标准跟你所批判的对象毫无二致,只不过你站在一个跟江青之流完全对立的立场而已。 我很理解老一辈对江青下意识的厌恶,我们这里一些老移民说起江青的表情已经很能让我了解这一点。我想说的只是,不要一叶障目,以世界观的价值取向掩蔽了对艺术的价值评价! BTW:不知道毛选字是什么东东,不过老毛的鬼画符我没几个字看得懂[/B]
最初由 老唱片 发表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2-8 04:18 , Processed in 0.092012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