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姜你军

[发烧理念] 怎么样才能入得了古典乐的门

  [复制链接]

594

主题

7745

帖子

13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30
注册时间
2013-2-20
发表于 2017-4-14 18: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隔一年再次出碟,请搜我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43

帖子

5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7-2-12
发表于 2017-4-14 18: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4

主题

7745

帖子

13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30
注册时间
2013-2-20
发表于 2017-4-14 18: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隔一年再次出碟,请搜我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43

帖子

5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7-2-12
发表于 2017-4-14 18: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4

主题

7745

帖子

13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30
注册时间
2013-2-20
发表于 2017-4-14 19: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隔一年再次出碟,请搜我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43

帖子

5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7-2-12
发表于 2017-4-14 19: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6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11-5-22
发表于 2017-4-14 23: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酱油油酱 发表于 2017-4-14 15:59
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都有其独立的圈子,算是两个领域了。在各自的评价标准中,理查·施特劳斯比约翰·施特劳 ...

的确,古典音乐从来不是流行的音乐形式,也基本是精英圈子的东西。但话语权掌握在精英手中,精英的趣味(也就是古典趣味)很容易主导主流审美。就拿西方音乐史来说,古典音乐是主干,这正是精英趣味的体现。即便通俗音乐的受众是多数,但他们没有话语权,只是沉默的大多数,平民的审美趣味难以进入主流话语。所以古典的审美在主流话语中成为了整个音乐范畴的审美标准。这种审美观念在20世纪以来社会结构平民化和流行音乐崛起的作用下日渐式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46

帖子

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1
注册时间
2005-11-11
发表于 2017-4-15 00: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brainless @PCaudiophile

二位别吵啦。都是喜欢音乐又会弹琴的人,共同语言显然远大于相异之处,何必为这么个小细节吵架呢。算是不打不相识,好好交流吧。
HD800/650/600 K1000/501 K240M/DF
系统1: NAS--Aries G2--Holo May KTE--Luxman L590AX--Spendor SP100R2
系统2: Ultra Rendu--DAC2--BHA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46

帖子

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1
注册时间
2005-11-11
发表于 2017-4-15 02: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obinhook 于 2017-4-15 06:33 编辑
Ombra 发表于 2017-4-14 16:21
个人一直以为,技术和艺术不必割裂。技术产物的创作水准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将之视为人,与之碰撞灵魂其实 ...

现在电脑能作出的比较好的音乐,我不确定我能分得出这是人写的还是电脑。也就是说,在有限的情况下,程序作曲已经通过了我个人的“图灵测试”。而以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在此基础上大大提高是近在眼前的事。有作曲家在Youtube视频下评论:“There goes my job...”。大概人们会难以想象,“艺术创作”这么有“灵魂”的事情,也存在切实的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风险。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不必割裂”,而是二者已经或将要融为一体,难以割裂了。

最近上映受到热评的《攻壳机动队》就问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当机器具有意识的时候,人,还是唯一拥有“灵魂”的吗?

什么是“灵魂”?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在此还是只讨论音乐,或者艺术创作的“灵魂”。本帖的语境下,似乎任何艺术作品都可以抽象出一个“灵魂”。而一旦谈到“灵魂”,那自然什么都平等了。但是当我们说“灵魂”这个词的时候,我们究竟指的是什么?

是情绪?似乎浅薄了,而且音乐中的情绪也是可以通过调性,旋律和节奏规范化的。

是随机的自由发挥?似乎电脑这方面做得不比人差。

是一种“创造力”?

什么是创造?一定需要凭空产生以前不存在的东西吗?我有个做天使投资,职业就是专门发现有投资价值的创意的朋友对“创造力”有如下定义,我深以为然。他说:“多数情况下,创造并不是凭空产生新的想法,而是将不同领域的现成想法结合在一起产生的。”比如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把蒸汽机装到帆船上,就成了轮船;装到马车上,就成了汽车;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把蒸汽机放到磁场里,就成了发电机。。。

艺术创作其实也是一样,就是学习、借鉴已有音乐的元素,范式,特点,然后按一定的规律加以变化,以一定的结构将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

如果将艺术创作定义为“创造全新的,之前不存在范式”,恐怕古今中外绝大多数艺术品都算不得艺术。

而“学习、借鉴已有音乐的元素,范式,特点,然后按一定的规律加以变化,以一定的结构将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这件事电脑能不能做?当然可以,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所以无论我怎么思考音乐的“灵魂”这件事,最后都会发现,这没什么神秘的,没什么不能理性化的,没什么在技术上不能实现的。也许现在实现的还不够好。但技术的发展何止一日千里。

所以“灵魂”不是什么玄而又玄的事情。

由此产生的推论是:一旦一件事情可以纳入到理性和技术的框架下,一切都是可以分析,测量,和比较的。

我又可以听到下面的回帖了:音乐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分析的。

俺没有不听啊。听了20多年,电脑里几个TB的音乐。这么说的朋友,我自信听得不比你少,得到的感动也不比你少。只是听太多了,感动太多了,也就不满足于仅仅是“感动”而已。
HD800/650/600 K1000/501 K240M/DF
系统1: NAS--Aries G2--Holo May KTE--Luxman L590AX--Spendor SP100R2
系统2: Ultra Rendu--DAC2--BHA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5-4-5
发表于 2017-4-15 05: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好热闹。我居然从头看到这帖,哈哈。

要我说,想比较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应该是两者都认真听进去过,都有较长时间感悟的才好。我学生时代听流行为主,偶尔听点古典,后来玩pc-hifi,随着对音质要求的提高,从网上的无损歌曲到发烧试音碟,到后来纯粹的古典碟。我觉得流行好比可乐之类软饮料,古典可类比为茶或咖啡。夏天运动完喝杯可乐很爽,晚上静静的一个人品茶更有味道。作为二者都好好听过的人,我特别希望还没听过或喜欢上古典音乐的朋友,有时间好好尝试下,真的,古典的美妙不能体验太可惜了。就拿音响性这一个点来说,很多大牌公司的古典唱片非常非常好听。

其实接受古典音乐不难,在对的音响上听对的乐曲(演奏好,录音好,曲子风格适合自己),两三张CD,甚至一张,都能让人从此喜欢上她。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这种体验,就是一开始很别扭的东西,一旦掌握就觉得很自然。比如我学PS,开始用数位板的时候,觉得比鼠标难用多了,习惯之后才知笔用来编辑图片实在是灵活好用多了。比喻可能不太恰当,理解我的意思就好。

最后,说两首我个人认为词、曲较好的流行歌曲。我想到的是东风破,青花瓷,还有大约在冬季里的间奏。都是老歌,没办法,听得有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主题

1456

帖子

5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8
注册时间
2014-4-30
发表于 2017-4-15 11: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otus 于 2017-4-15 11:32 编辑

我还在想一个讨论古典音乐的帖子怎么就这么多回复了...果然又吵架了.
蹭热度插播广告一条,欢迎参观访问我的摇滚乐主题贴,都别吵了,古典音乐真没什么好听的,翻来覆去的就那么点东西,你看现代人新写的都没有人听了.怎么可以和伟大的摇滚乐相提并论呢

http://www.headphoneclub.com/thread-508094-1-1.html
Linn Ikemi, MicroZOTL2, Focal Elea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10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9-5-24
发表于 2017-4-15 12: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4-15 02:56
现在电脑能作出的比较好的音乐,我不确定我能分得出这是人写的还是电脑。也就是说,在有限的情况下,程序 ...

谢老师码字回复。“灵魂”一词在不同领域中有千百种解读,譬如高度的知性和自我认知能力呀,事物信息量大到一定程度的自然产物呀,还有佛教的神识等等等。这里当我们仅讨论音乐创造的时候,考虑的是创造与灵魂之间的关系吧。这里带出来的一个话题 -- 拥有灵魂就拥有创造力吗,或者创造了东西就代表拥有灵魂吗?照我们相对普遍的观点:凡是人类,皆有“灵魂”,如此说明人类皆能创造。不过谈及创造力,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是那些个伟大的艺术家发明家。与之相比,生活中我们“平凡”的邻居们几乎不会“创造”或“发明”什么。确实大家认可“创业就业即是创造社会价值”以及“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创造”这些说法。但实际上谈及“创造”,在和大艺术家大发明家的“创造”一比,凡人的“创造”就往往成了伪命题一样,不算创造了。也许我的舅爷在修家具的时候自创了一套工具,恩惠了周围的邻居们,而隔着几千里外的人们毫不知情。所以平凡人的灵魂也好、创造也好,尽管存在却往往被忽略。在下这里提到了灵魂碰撞,并不是想要去定义什么,或者基于某些定义才故意用了这种措辞。只是觉得,技术产物达到一定高度后,同样可以做到不为分析而创造,创造它们自身“认为”美好的东西。也许人们利用理性技术的框架来分析、测量、比较,不过即使在这种框架之下,也有人愿意相信能出现不为分析而生的“产品”。也许人们真正担心的是自身的“灵魂”像体能一样被人工产物取代。对我个人而言,很认同这么一个说法:汽车在速度上超越并取代了人类体能,这并不会抹杀体能的对于我们的意义,跑步对于我们仍然重要,赛车仍然不能取代田径。所以,即便在未来科技产生了“真智能”,人们对于它们优越的地方接受并认可就好了,人类也当能在科技领域之外发展一条与之共存的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3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16-4-5
发表于 2017-4-15 14: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得是自己喜欢,不能强求。
举个自己的例子:Bob Dylan。因为各种名气,看着充满华丽溢美之词和各种分析BOb的乐评,我开足脑放尽全力去尝试欣赏,结果大部分歌曲欣赏不来。
个人首先的感受就挺不好。不少歌伴奏就像即兴一样,有的还夹杂着刺耳的口琴;然后Bob操着他那难听的唱功嗓子在那里嘚逼嘚逼嘚。。。精华的歌词部分同样没感觉出什么,因为我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完全无法在脑中产生臆想也无法勾起任何共鸣或感触的东西。反倒是感觉他的一些歌曲别人翻唱后感觉不错。比如Adele、他前妻琼贝兹...好了,我决定就先从这里入手...

古典在烧友眼里分量就更重,以至于热爱古典和老烧高烧都成耦合的了。光看这贴里就知道存在多少逼格上的东西和鄙视链。你不爱古典 = 欣赏水平不行 = 你的高价器材是浪费
首先入门不要因为很多人盛赞去强迫自己听不喜欢的曲目。首先还是得自己认为好听,感性上觉得好就ok。选择一些比较容易感受到音律所表达出氛围和所指的曲目入手,特别是那些曲目名称有明显所指物的如:月光、夜曲、革命、天鹅、田园、四季春夏秋冬...
有些曲目可能刚开头时让你眼前一亮,听下去却发现感受逐渐变成又臭又长的不知所云的煎熬时,这种呢听一遍就先打住罢,不要陷入强迫自己去死磕理解欣赏的境地。这种开头惊艳式的可以选择一些奏鸣曲,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特性让你前面喜欢后面就能接受,欣赏起来更加容易。
去了解乐理个人认为对于欣赏古典入门没有太大帮助。你会读谱,听得出个小三纯五度,会打会听是什么节拍...这些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点评

joan baez什么时候和bob dylan结过婚……  发表于 2017-4-15 2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72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6-1-19
发表于 2017-4-15 15:0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robinhook 发表于 2017-4-15 02:56
现在电脑能作出的比较好的音乐,我不确定我能分得出这是人写的还是电脑。也就是说,在有限的情况下,程序 ...

是的,等一样野可以理性分析的时候,那就是已经成熟了,也是走向巅峰了,开始难有创造了。尤其是现在的全球化,信息化,已经不可能回到过去那种具有独立风格的时代了。
有名有姓的作曲家不少,但如果没有被重新演绎出来就不算古典音乐了。学音乐的,玩音响的,娱乐的,大家的看法都不同。我个人觉得白岩松,田艺苗,焦元溥,他们的理论都有缺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7-1-7
发表于 2017-4-15 16: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y680ty7 于 2017-4-15 16:15 编辑

其实吧,有些东西不必想得太深,围棋的地位为啥高于象棋呢,就是因为具有更高的“复杂”

古典音乐这个词本身是比较不知所谓的,倒可以看一下归类在这个范畴中的乐器数目,每种乐器的演奏技法以及这些乐器的频宽,有了如此众多的元素,以及在此之上衍生的规则,也就意味着一个更大的舞台、更深邃的世界,能够提供于古往今来的有才华者进行发挥,这才是古典音乐之所以能成为音乐文化中的大宗,甚至是最大宗的基础

而以人声为主的流行音乐,一首典型的流行歌曲,有哪些元素,数一下就数得过来吧,时间也被压缩在5min上下,也就是说能提供的信息其实是少于、甚至远远少于古典乐,所谓的螺蛳壳中做道场自然是有着更大的难度,以及不可避免的天限

当然,话又说回来,一个嗓音平凡无奇甚至沙哑的人也是可以去练习古典乐器,没准还能获得成就的,但流行歌手则不然,更不用说巨星级别,有几个是毫无天赋,靠练就练出来的呢,从这方面来说真正优秀的人声才更是一种“天选”,一种独一无二的“乐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14 17:08 , Processed in 0.101781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