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17-8-11 15:32 编辑
第一次接触final的便携耳机时,给我的印象是,设计相当别致,而且做工精美,说是耳机,其实更像是一件能听音乐的艺术品。回头再看它的标价,我终于收住了本要放出的话,原本我想说怎么这耳机能买这么贵,能有多少人买呢?但是拿在手上,仔细琢磨一番之后。明白了一个事儿,他们卖的不仅仅是耳机,卖的是他们对声音,对产品,对设计的一种不妥协追求。
大概是这样吧,所以他们的耳机,你第一眼看了觉得怎么那么贵,不靠谱啊,但当你听完之后,进一步了解了设计,选材,工艺,品控等整个过程,以及他们的产品理念之后,你就能理解为何会定出这么一个价格。最后还是那句话,一件产品,你觉得贵了不值得,千万不要勉强入手。如果你觉得你消费得起,值得投入,那就可以考虑出手。
接下来这篇文字,只是一篇关于Piano Forte X-G的产品简评,没有太多的对比和搭配方案分享,只是和大家简单聊聊在使用这Piano Forte X-G短短半年间的一些简单感受。顺便也分享一下,我初次接触到这款便携耳机的第一印象。
说起Piano Forte X-G,第一次邂逅要回溯到2015年10月,是和弦MOJO的发布会期间,我和朋友们抽空去了上海一家卖耳机器材的店里试听的。这家店有很多进口耳机,其中final的耳机基本齐全了。之前一直听到烧友们说金夜壶,银夜壶,见到真机之后,被它的产品设计打动了。过万的便携耳机,或者说小耳塞,在2015年是真的不可小看。拿在手上,很沉,铜?“是铬铜。”旁边一位在试听的烧友提醒了我。我,对啊,必经是金色的,应该比旁边黄铜原色及镜面银色的要贵。所以材质应该也不一样。这是我的第一反应。的确,那时候我没去翻这三只夜壶的资料。金灿灿的Piano Forte X-G拿在手上很耀眼。而且从表面工艺处理可以感觉到,这款耳机的品质要求相当高。线并不粗,和硕大的耳机腔体摆在一起,有一点违和感了。
记得当时我带上Piano Forte X-G试听,用的播放器就是AK380,第一感觉并不理想。觉得声音闷,中频有一定厚度,但高频很暗,声音的线条感并不算清晰。低音谈不上多,量感适中,但下潜和弹性都不好。声场和平时自己习惯的入耳式耳塞的声场有点差别。虽然谈不上宽,但边界感不算太明显。不过声音的通透度真的让我抓狂。这就是卖15xxx的耳机......?刚好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final的产品,于是,我开始记住了这个品牌~设计,工艺,品质都是一流,日系品牌,但声音嘛...真的只能找那些懂得欣赏它的人,才会肯定地去说出那个“好”字。好吧,我欣然地放下了耳机。和旁边同去的朋友说了句,嗯,我会记住它的,就像当年听完fit ear的334之后,我记住了fit ear一样。
还好的是,我这个人啊,就算不喜欢某个品牌,或者某个产品,但至少我不会去诋毁,去抹黑,有朋友想了解,甚至要购入,我至少不会去阻止或者有目的性去引导他们不要购入。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不喜欢,我不认同,仅代表我自己的听音观和口味而已。
我对final的认知经历这一集只讲这些,留着一部分故事下一集完整版再和大家分享。
所以现在这个时候,先请出我们本文的主角:Piano Forte X-G
和很多高端塞子采用真皮收纳盒或太空铝圆形收纳盒不同,final为这款金灿灿的耳机设计了一只圆形的收纳盒,黄铜的材质,处处流露着手工打磨的痕迹。看起来更高端,尊贵。盒内有一硅胶内托,耳机放上去之后,耳机线从一端析出缠绕即可。
虽然这篇文字只是初评,但听感部分依旧不能略去。本文就仅分享单独试听部分,器材搭配及对比留在下一集。
音源:AK380(Astell&Kern) 耳塞:Piano Forte X-G(final) 音乐:<剪爱> 张惠妹《姐妹》 <伤追人> 张学友《2004活出生命LIVE》 <Fantasia on Arias from La traviata- II. Allegretto> 《Verdi & variations》
~~~~~~~~~~~~~~~~~~~~~~~~~~~~~~~~~~~~~~~~~~~~~~~~~~~~~~~~~~~~~~~~~~~~~~~~~~~~~ <剪爱> 这是张惠妹第一张专辑《姐妹》,丰华唱片首版。里面收录了好几首相当不错的作品。其中有这里分享给大家的<剪爱>。一首带着忧伤气氛的歌,但却那么经典。
这套组合播放流行女声,类似张惠妹这类,声音厚度方面是不错的。毕竟动圈,密度感不能与动铁相提并论。阿妹声线所传达出来那份略带沧桑的感觉颇为入味。只可惜声音仍稍偏干,配乐里低音略偏硬,弹性一般。高音偏暗,刺激性低。但个别需要通透高频去带出的细节,在Piano Forte X-G的演绎下过于收敛了。
~~~~~~~~~~~~~~~~~~~~~~~~~~~~~~~~~~~~~~~~~~~~~~~~~~~~~~~~~~~~~~~~~~~~~~~~~~~~~ <伤追人> 这张现场的录音,是张学友在过去十多年里,称得上经典的录音。那场演唱会颇为出色,无论配乐,人声,还是环境空间给聆赏者带来的那份感觉,都很不错。
播放演唱会这类现场录音,声场平坦,但谈不上开阔,观众的掌声,欢呼声基本能还原出来,但声音强弱变化的细微部分并不算清晰。同样感觉到有压高音的问题,一些细节的棱角被磨平了。学友的声音有一定厚度,但底子里仍有些偏硬,配乐里,小提琴声音相对偏暗,延伸一般。听感上,谈不上悦耳,但刺激性却非常低,不容易产生听觉疲劳。
~~~~~~~~~~~~~~~~~~~~~~~~~~~~~~~~~~~~~~~~~~~~~~~~~~~~~~~~~~~~~~~~~~~~~~~~~~~~~ <Fantasia on Arias from La traviata- II. Allegretto> 最后一首分享的音乐选来了威尔第的《茶花女》选段<饮酒歌>的弦乐版本,由CHANDOS唱片录音发行。
这套组合,播放这首弦乐作品,给我的感觉不如前面两首流行音乐。乐器形体感足够饱满,厚度也是足够了,但弦乐的那份透明感,亮泽度并不出色,另外,小提琴应有的灵动,飘逸的感觉也明显不足。泛音部分比较丰满,但听感上仍是略显局促。声场背景的清晰度并不理想。唯好的是听感上刺激性低,不易疲劳。
~~~~~~~~~~~~~~~~~~~~~~~~~~~~~~~~~~~~~~~~~~~~~~~~~~~~~~~~~~~~~~~~~~~~~~~~~~~~~
三首音乐听毕,老实说,金夜壶Piano Forte X-G给我的印象其实早已有定调了。所以再次与之邂逅,并没有太多惊喜,也不会太过失望。我欣赏它的工艺及做工。对它的声音,和我平时在用的耳塞是有较明显的差异,大概和它的非隔音设计有关。问我感觉?谈不上喜欢,但也没到厌恶的地步。它有可取的一面,刺激性低,不易产生听觉疲劳,耐听度良好,听听人声流行类音乐,还是能找到一点感觉,但要我说“爱”,那是有所保留的。
虽然产品在宣传时说是声场如何真实还原,但这段时间实际听下来,给我的感觉是不适合大编制及弦乐类协奏或多重奏类别的作品,弦乐缺少了锐度和应有的穿透性,也特意选了几首大编制乐曲试听,感觉声场,空间的背景通透度不够,而且在演绎乐器繁杂的场景时,阵脚有点乱。可以肯定的是,设计师在对声音重现方面,是有着自己的执着与理解。
在我遇到过几个使用Piano Forte X系列的朋友里,他们都是在试听了之后,觉得喜欢才入手,时至今天,依然在用呢,所以啊,声音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适合自己才是关键。 问我这款Piano Forte X-G给我的总体印象?撇开声音与价格,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件耳机界的艺术品,蕴藏着设计者的执着与追求。它......(只)属于读懂它,并欣赏它的人。
刘嘉明@三耳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