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32|回复: 2

[耳机] 可能是目前做工最好的平板耳机 ~ final D8000 听感分享

[复制链接]

374

主题

4259

帖子

472

积分

核心会员

俱乐部铁杆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72
注册时间
2004-11-21

优秀版主奖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18-1-7 23: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18-1-7 23:57 编辑

记得在8月初的香港音响展上,第一次见到这只耳机亮相,当时,final的细尾社长也亲临现场,并与看展试听的烧友亲切交流。由于D8000并非密闭式设计,所以展会现场只能听个大概,第一感觉良好。当时给我的印象,有点不像传统的final调音风格,反而一耳朵能让你感受到乐感宽松细腻,有兴趣继续听完整首音乐的冲动。


在当月的北京音展,刚好碰上final在北京举办D8000的国内发布及首秀,无奈输给了航班延误,抵京已经晚上,发布会早已开完。而北京展会上,由于时间匆忙,也没来得及去找D8000试听了。


6 品牌LOGO.JPG


虽然错过了D8000国内首秀,但我的运气还是蛮好的。在10月份的梅州站,刚好能找朋友借到了D8000的试听样机。于是,我和D8000有了第二次邂逅。借到样机,第一时间回家听了一个晚上,接着是煲机,准备梅州站活动。


D8000给我的感觉除了好听,素质也不弱。当然,不去比较的情况下,用这个耳机聆听除了严谨的古典录音以外,其它音乐基本都能应对自如。


梅州活动完了,D8000就归还给朋友。直到11.18日,全新的D8000的到来。


收到快递当天,就兴致勃然地拿着]耳机跑去咖啡厅拍了几张开箱图。这个耳机的包装设计,对空间的巧妙利用简直让人叹服。这也是我手上的耳机里,少数拆包之后,不舍得把包装扔掉的一个。而且是我拆过的这么多耳机包装里面,设计最花心思的一个。如何把耳机,耳机架,线材,保修卡等,用合理且最省空间的方式,置放在一个常规大小的耳机盒子里?final做到了,而且做得近乎完美。拆包装的那几分钟,简直让我兴奋。


耳机包装
DSC_9991.JPG


黑色鳄鱼皮质感硬卡纸外箱,正面印有final的logo。内箱是由四个可拆卸的折叠纸架构成,设计巧妙,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内箱的顶部和正面分别标有数字“1”和“2”,这是告诉大家开箱的顺序。如此设计巧妙的包装,相信不少烧友也和我一样的感觉,拆下来留存起来,不舍得丢掉包装。




耳机参数
3 耳机 耳机架.JPG


机身材质:铝合金
驱动单元:AFDS平面磁界型振膜
灵敏度:98dB/mW
耳机阻抗:60 ohm
耳机重量:523g
耳机导线:1.5M(3.5mm立体声插头) , 3.0M(6.3mm立体声插头)




耳机附件
2 开箱附件.JPG


可拆卸耳机线材两根:
1.5M,3.5mm立体声插头
3.0M,6.35mm插头
保修卡一张
耳机架一个




技术说明
这次的新平板耳机D8000,采用final自主研发的AFDS原理场极式平板单元,实现开放,丰富,自然的低频。到底何为“AFDS原理场极式平板单元”?它的优势又在哪里?在这一方面,我的认知有限,官方发布会上展示的几张关于AFDS技术原理介绍的图片,应该能帮大家更好地理解。
QQ图片20180102170835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QQ图片20180102171135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QQ图片20180102171208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QQ图片20180102171230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QQ图片20180102171321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QQ图片20180102171442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QQ图片20180102171610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QQ图片20180102171633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QQ图片20180102171703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看到最后一张图片大家会问,是否AFDS场极平板单元就真的如此完美无敌呢?在试听并对比了其它家的平板及一些高端动圈,我的答案是:当然不是啦,并没有PPT说得那么完美。那为何PPT会这么写?这个大家自行斟酌就OK了。不必细究。


而final的官方网站上,也有介绍D8000产品技术的一些相关信息。大家也可以浏览以下网页,获取更多资讯。


http://snext-final.com/products/dseries/




声音特点
4 便携搭配.JPG
D8000给我的感觉和过去的final风格有点不同。D8000至少第一次听的时候,我能接受,我能理解它的调音取向,但过去的一些final产品,如夜壶系列,Lab2,我是没能理解它的声音方向的。或者这么说,我觉得D8000更容易被多少人认同并接受,是一款更接地气的高端耳机。


作为final在2017年的重量级产品,D8000是一款对音乐的兼容性及器材的匹配度都颇佳的耳机。当然,如果要我去选最佳的音乐类型,我还是觉得流行音乐会比较适合它。D8000,有着高端平板耳机的特点:细致,平滑的声音,宽松,温暖,舒坦的听感,加上良好的佩戴感受。作为一款25000+的高端耳机,虽然身价不菲,但当你拥有它,细细品味它,你便会感受到final对产品的那份用心与执着。精致而并不夸张的声场,让它在回放一些室内录音时,空间不会变得大而空荡;鲜明的层次感,清晰的定位感,结像及乐器的距离更真实。




主观听音
5 特写.JPG

这一部分和大家聊聊D8000搭配一些手边器材试听的感觉。曾经在网上看到final D8000在日本发布时,用Astell&Kern的SP1000直接驱动,想必这是一只并不难驱动的平板耳机,开箱的那天,我也试了一下SP1000直推,能推动,但要想推好,至少得为它配置一台有一定推力的便携耳放。为了试试D8000在便携解码耳放上的效果如何,我选择了HUGO作为前端输出。而台式设备方面,我选了QLS套装+旷世CMA800R和QLS套装+TAURUS MKII两套组合。顺便也简单对比一下手上几只常用的头戴耳机。音乐方面,选了两首自己颇为喜欢的流行音乐及一首小编制室内乐作为试听素材。


音源:QA661(QLS)
          SP1000(Astell&Kern)
解码:QA890(QLS)
          HUGO(Chord)
耳放:CMA 800R(Questyle)
          TAURUS MKII(AURALIC)
耳机:D8000(final)
          HE1000 V2(HIFIMAN)
          EDITION-X V2(HIFIMAN)
          T1(beyerdynamic)
音乐:<矜持> 王靖雯《天空》
          <逃亡> 张学友《有个人》
          < Gigue In D - Canon>Pachelbel 《Pachelbel Canon; Albinoni Adagio》
———————————————————————————————————————


1.<矜持> 王靖雯《天空》
天空_调整大小.jpg
音源输出:SP1000 + HUGO
试听耳机:D8000 , EDITION-X V2


这张唱片相信不需要我过多介绍了,很多音乐发烧友手里估计都会保留一张。在流行音乐里面,《天空》这张唱片的录音的确算是不错,是早年台湾福茂唱片的精品之一。选曲也是上乘,除了同名主打歌<天空>为菲迷所熟悉之外,<棋子>、<天使>、<影子>、<不变>、<矜持>、<挣脱>、<誓言>等,都是非常好听的音乐。这里分享给大家的是专辑的第二主打歌<矜持>。


EDITION-X V2
EDX V2.JPG
作为一只低阻高敏的平板耳机,EDITION-X V2的确可称为目前最易驱动的平板耳机,同样的音量下,EDITION-X V2比D8000声音响度更高一些。<矜持>这首音乐,配乐部分并不复杂,尤其在歌曲的第一段落,前部部分基本是人声清唱为主。就以人声而论,EDITION-X V2的声音会更加饱满,舒展,细节突出。如果两只耳机去比较,EDITION-X V2的声音会相对偏暖些。乐曲的第二段,低音效果更明显,鼓和贝斯的加入让氛围感变得更强烈。EDITION-X V2的低频在我听过的平板耳机里面只能算中等,价格比他高的几乎都比它强。用HUGO做输出,耳机基本能完整驱动,力度和下潜离顶级耳机还有点差距。EDITION-X V2的人声虽然较一代有了进步,不再是人声突前的那种,但对比D8000,EDITION-X V2的人声距离还是靠前,贴脸的。声场宽度也不及D8000宽,乐曲所营造的空间感适中。唯好,听感上没有产生明显的头中效应。


D8000
D8000.JPG
从EDITION-X V2到D8000,两款耳机的差别还是颇为明显。先说人声方面,D8000的人声距离感相对于EDITION-X V2稍远一些,王菲的声音更透,更细腻平滑。人声有适度的染色,口型较EDITION-X V2小。伴奏的弦乐部分,声音纤细且线条感突出。记得当时和SUSVARA对比过,觉得D8000的高音延伸不如SUSVARA且稍微偏暗,而今日和EDITION-X V2比较,D8000的高频并不暗,相比之下,EDITION-X V2的高频却相对内敛,保守。低音部分的对比,我个人觉得D8000会更好。低频的下潜,力度,凝聚感,D8000都略胜一筹。第二段副歌部分,贝斯和鼓所营造的低频效果,D8000更为突出。声场方面,虽然只是一首流行音乐,但两款耳机所呈现出来的声场空间都不差。在AB对比之下,D8000有着更宽广,深邃的声场,声音的空间感更明显。


两只平板之间的较量,人声部分各有特色,乐器及人声的分离度,两者均能准确分离乐曲中的各个声音元素,清晰而不含糊。若综合三频和声场等方面,D8000会在整体素质上更加出色。
———————————————————————————————————————


2.<逃亡> 张学友《有个人》
張學友 有個人_调整大小.jpg
音源输出:QA661 + QA890 + CMA800R
试听耳机:D8000 , HE1000 V2
这首音乐收录于学友1999年的粤语专辑《有个人》里面。著名音乐人袁惟仁先生谱的曲,已故填词人林振强先生写的词。第一次把我吸引住的,其实是这首音乐里面挺有趣的歌词。虽然不是主打歌,但旋律,歌词都非常不错,这里分享给大家。


HE1000 V2
HE1000 V2.JPG
前端输出足够的情况下,从素质上说,HE1000 V2明显比同门的EDITION-X V2更胜一筹。所以这个回合,由HE1000 V2来和D8000较量。而前端也从随身器材更换为台式器材。之前有些朋友说旷世的CMA800R声底偏冷,偏硬,粗线条,但实际使用下来,真的讲求搭配了。CMA800R的声音透明度高,高音部分亮度和穿透力都足够,但少了几分纤细晶莹的感觉,至于说它“粗”倒还谈不上。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搭配高频偏亮,声底偏薄,听感刺激的耳机,反而不太适合。还好,搭配这两只平板,声音还算中性。HE1000 V2也算是一款音乐适应面出色的平板耳机,流行,古典,爵士都能玩一把。学友这首作品,在QA661 + QA890 + CMA800R的系统下,呈现出干净,清晰,精致,透明的声音效果。HE1000 V2三频平衡感良好,人声结像较EDITION-X V2靠后些,声音舒展,开扬。最后副歌部分,低音和节奏明显加强,HE1000 V2也不是一款强调低频量感及渲染的耳机,但弹性和下潜都不错。声场宽度出色,空间感开阔,这是HE1000 V2比EDITION-X V2更强之处。


D8000

从HE1000 V2换到D8000,同样的音量下,D8000更响亮。大概得益于灵敏度和驱动性。D8000比HE1000 V2更易推动。低音同样是我觉得最能吸引我的一个频段。结实,凝聚,有力,弹性良好,这是D8000在这首音乐里,低音带给我的感觉。人声部分,依旧是形体感相对纤细,口型适中的风格,对比HE1000 V2,D8000的人声相对收敛,口型较HE1000 V2略小,距离感清晰。高音方面,D8000虽然听感纤细,但声音中有修饰打磨的痕迹,反而不及HE1000 V2来得透彻,自然,直接。末端副歌,低音上,D8000会更明显,能量感更强,力度大,相反HE10000 V2的低音较D8000少,弹性及厚度均逊于D8000。声场的对比,D8000空间宽度方面有所不及,纵深感良好。听感上各有千秋。素质方面,D8000除了低音方面,其它方面均不占优势。


第二场较量,对D8000是一个重要的考验,虽然身价上比HE1000 V2贵了将近7K,但从整体声音素质上,却未能胜出,只有低音方面会表现得较HE1000 V2稍为出色,高音方面,声场的宽度,人声透明度及质感等,更落后于HE1000 V2。用一个什么样的理由,去说服自己多花7k软妹币选择D8000而舍弃HE1000 V2呢?大概就是产品设计,做工及对final品牌信仰了。
———————————————————————————————————————


3.<Gigue In D - Canon> Pachelbel 《Pachelbel Canon; Albinoni Adagio》
ERATO 帕赫贝尔 卡农.jpg
音源输出:QA661 + QA890 + TAURUS MKII
试听耳机:D8000 , T1
在我收藏的古典CD里面,目前只有两张ERATO的唱片。这家华纳唱片旗下的古典唱片行也曾出过不少优秀录音。今天推荐给大家的这张CD,是一张古乐作品。收录了多巴洛克时期的大咖之作。比如这里和大家分享的帕赫贝尔的<Gigue In D -Canon>就是一首大俗但又值得让你回味的音乐。当然,推介给大家的这首,是古乐录音的版本。


最后一首音乐,很想试试D8000在播放古典音乐方面,到底造诣有多高,毕竟一款售价25000+ RMB的耳机,理论上,对音乐适应性应该比较全面才是正道。而最后一个回合,也忍不住祭出我的最爱耳机品牌代表~T1来招呼D8000。耳放部分,更换为AURALIC的TAURUS MKII。

T1
T1.JPG
这首小编制室内乐,是T1最擅长的音乐之一。乐曲由深沉的大提琴加协奏的羽管键琴拉开序幕。T1的低音并不是强调量感的那种,反而演绎一些低音段的乐器,量感,厚度适中,细节非常出色,这里能让你清晰感觉到出色的低音下潜和乐手拉奏提琴时,琴音细节的变化起伏。中段,全曲高潮部分,提琴组+键琴+打击乐器,众乐齐奏的场面,柔美,温馨,优雅,舒展,虽然乐器比初段增加了不少,但T1的回放,没有让你错过任何细节,乐器间彼此交互配合得当,场面有序而和谐。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声场宽度并不夸张,横向,纵深,垂直等三维分布均衡。让你觉得有足够开扬,通透的空间。小提琴音色略微偏干,听感透明,延展,乐器的细节,线条都清晰不含糊,大概是因为古乐器的缘故,记得在大系统上听过这曲也是如此。T1对声音还原度方面,在头戴耳机里算得上是第一梯队。整体听感我很满意。


D8000

摘下T1,戴上D8000,感觉声音的风格差异可辨。D8000表达手法和T1截然不同。一上来的那段开场,大提琴低音细节不如T1丰富,但有厚度,有量感,下潜依旧出色,声音渲染相对T1明显。羽管键琴的透明度也略逊于T1,但乐感上相对纤柔,平板耳机的声音特点,能隐约让你把它识别出来。听感上,平板耳机更注重声音那柔和,细腻,宽松的感觉,不刻意,不会过于强调解析,线条,细节的清晰度。但,在好的系统下,平板耳机的细节和解析力其实并不会比顶级动圈差。这里,声音细节的清晰度方面,D8000略逊于T1。当然,上一轮在这一项上面,也不如HE1000 V2。但听感上却更柔顺,细腻,平滑。你可以听得出它有适度的修饰渲染,琴声没有T1那么干净,晶莹,声音的线条感没有T1那么清晰硬朗,高音部分会相对内敛而含蓄。中段群奏一幕,声音分离度也同样略低于T1,声音上呈现出和谐,温雅,细腻,精致,但又带几分从容,内敛的感觉。声场空间的表达方式和T1有点相似,不刻意强调横向拉伸的宽度,但三维空间感仍是颇大。相对于T1,D8000听感更柔和,声音有打磨,修饰,装裱的痕迹,但染得好听。如果喜欢细节突出,线条清晰,声音直接,刚性更足的乐迷,估计T1反而更适合你。


这个回合,论素质,我觉得T1稍占上风,但论听感,各有差异。D8000虽然声音还原方面不如T1,但平滑,宽松的听感,让它有更佳的耐听度,而且相对不容易产生听觉疲劳。而棱角分明,线条感突出,细节丰富的T1,虽然素质更高,但耐听度方面会相对逊色。但,你要我选,我还是喜欢T1演绎的小编制乐曲。我个人喜欢更直接,更纯粹的音乐表达方式。
———————————————————————————————————————


全文总结
8 局部特写2.JPG
三首音乐听完,对比了自己手上,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三款耳机。D8000虽然身价上比这些对手都高,但未见得完胜对手。在听了这些年器材积累下来的经验告诉我。当价格去到一定幅度的时候,彼此间的对比较量,没有绝对的胜负,只有产品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你看,尽管EDITION-X V2在身价上与D8000差距很大,但音质上并没有完败。至少人声方面,各有特点,而该有的细节,EDITION-X V2同样能呈现出来。当然,整体上,两只平板还是有差距。


和HE1000 V2的较量我反而觉得是势均力敌的一场对碰,虽然HE1000 V2大多数方面会更出色些,但D8000独特的声音修饰,听感上却有另一番味道。当然,你要我二选一,我选HE1000 V2,因为至少它更轻,戴久了没那么容易累。


最后一场对T1,虽然素质上D8000没有绝对优势,但声音方面,依旧依仗独特的调音,宽松,舒坦,平滑的听感扳回一点分数。然而,这首曲子并不是它的强项。所以,最后一轮,二选一我个人也会更倾向于T1。理由是古乐里,声音还原更准确,另外由于重量关系,T1佩戴感相对轻盈。


7 局部特写.JPG
走完三场较量,给D8000来个最最最最后的总结和评价,请看以下。
个人评分,按照以下标准。评分等级基准仅针对非静电类耳机。
差(D-/D/D+),一般(C-/C/C+),良好(B-/B/B+),优秀(A-/A/A+),极致(S-/S)

声音:A-(宽松、精致、纤细、柔顺、平滑的声音,素质虽未极致,但离顶级仅差一步)
设计:A(AFDS技术原理开辟了平板技术的新方向,材质的创新及应用均有独到之处)
做工:A+(顶级的产品做工,是我接触过的平板耳机里面,做工最好的一款)
包装:S-(合理的布局,出色的空间利用,贴心的设计,让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
配件:A(配件其实和很多大耳机配套差别不大,但居然还送耳机架?那只能给A了)
佩戴:B+(除了重,没什么可批评的了,毕竟500多克)
驱动:B+(不难侍候的耳机,日本发布时用SP1000直推,现在就只差手机能否推动了)
适应性:B+(音乐适应性良好,驱动性良好)


以上评价及评分均带有一定的个人主观性,仅供参考,选择顶级器材时,如条件允许,建议购买前,先找机会试听,以自己的实际听感为准,理性思考,切勿盲目购买。


耳机俱乐部  刘嘉明@三耳工作室

人生就如一场映画,什么时候出场,什么时候离去,命运似乎早已经有安排。我不知道我是否是一个合格的演员,但我只希望,我的女主角能够陪伴着我,完成这套映画中属于我们的戏份。

我的个人空间:http://www.headphoneclub.com/index.php?uid/209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97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6-12-30
发表于 2018-9-25 13: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比HE1000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2042

帖子

4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5
注册时间
2008-11-29
发表于 2018-9-26 14: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f15 于 2018-9-26 14:09 编辑

25000的价格,够买4个T1了吧?素质还不如T1,这.............

难道说声音值5000,做工值20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1-25 07:18 , Processed in 0.06390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