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畅远文化 于 2018-11-7 11:30 编辑
谷津Qi说明: 价值 一般认为〝价值〞并不等于〝价格〞,价格可以用金钱衡量,而价值是值得追求、可欲之〝事〞或〝物〞。 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说:「凡是可欲的都是值得追求的,凡是值得追求的皆是有价值的」、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说:「可欲之谓善」。 选购主动喇叭时我们可曾认真的去理解它裡面的放大器是怎麽样的设计?又是那一种放大型式?其失真如何?迴转率如何?互调失真如何?……等等。几乎大多数人都不会再在意了,顶多问一下它有几瓦,有趣的是对主动喇叭来说其放大器输出功率几瓦对消费者而言相对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输出功率的价值是喇叭单体加上音箱的总合效率,结论是能产生多少音压。有的喇叭单体效率很高,以10瓦驱动便能震天响地,反之有的喇叭单体效率很低,就算输以百瓦,所能产生的音压也是有限而已,换个角度,高功率就必然是好吗?那真空管300B呢? 蓝芽耳机的方便有其絶对的价值,但同样的选购蓝芽耳机时我们可曾去瞭解一下振动膜的尺寸与气室的设计?放大器规格?数位类比转换的性能……有人乾脆说何必知道这麽多,「耳听为凭」确实!人的耳朵是判断价值的主要器官,而问题就在于我们的耳朵是否真的养成具备判断价值的能力?
平衡 将一讯号分为两个讯号并使之彼此相位相差180度,这样的讯号称为平衡讯号。将平衡讯号运用于传输将有利于抗干扰。其作法是利用两个相位反相的相对关系,在接收端将这两个讯号相减即可得到两倍的讯号同时干扰讯号会因为相减而被消除。这样的运用最早用于通信上,后来也被大量运用于录音、麦克风讯号传输及音响重播上。这样的技术不局限于类比在数位领域的传输依然能得到优秀的效果。 将这种优秀的抗干扰技术运用于耳机放大器的输出同样的具有抗干扰的意义吗?探究结果其相对意义并不大。因为驱动耳机振动膜线圈的讯号已是被放大完成的讯号,因此没有合成之后再放大或处理的必要。何况耳机线所传输的讯号属于大讯号,并且这条线因为长度有限,因此即使接收到干扰也不会从耳朵的听觉中展现出来。因此平衡传输在耳机线上的运用其抗干扰能力并没有絶对的价值。 然而对效率较低的耳机,平衡驱动能展现它的价值,因为平衡输出推挽的结果在耳机线圈上可以获得增加一倍的电压摆幅,进而得到满足的音压驱动表现。 为了得到这样较高功率驱动是必需付出代价的。首先必需要求相位全频域的对称,这并非易事,再者四组放大器的性能必需完全相同,并且同时需要具备低噪音与低失真的性能。还有耳机放大器若採用平衡式放大输出,其输出的端子形式必然需要四针以上的接点。(而配备四针接点平衡端子输出的耳机放大器未必是平衡式放大)!由于平衡讯号在定义上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讯号其相位相差180度,因此两声道需要四条导线以上,这会造成输出端子型式的改变! 综合上述平衡驱动不难达成但要做到理想并不容易,或许这也是多数平衡驱动耳机扩大器或功率放大器乍听之下觉得声音雄伟但久听却会感觉到不够细腻的原因吧! Q系列的平衡相位因为D.D.S架构在数位状态就产生,因此能达到全频域的平衡与对称,透过这样的技术展现了平衡的真价值。 阻尼 振动物收歛过程的作用,这个作用力可能来自于外力或者系统本身。耳机或喇叭的振动膜运动脱离不了阻尼系统的影响。 对扩大机来说,有个有关于阻尼的规格,那就是阻尼系数(Damping Factor),这个数值没有单位,往往在数十到数百之间,有极少数甚至能达到数千。其实这个规格显示出来的另一面就是放大器的输出内阻。假设某放大器的输出内阻是1欧姆而负载喇叭是8欧姆,则其阻尼系数8,相对的假设某放大器的输出内阻为0.01欧姆而负载一样是8欧姆则此时其阻尼系数为800。 普遍认为放大器输出内阻愈低,代表该放大器驱动喇叭的控制力愈好,因此阻尼系数愈高愈好是普遍的价值认定,换言之如果有一部高级音响的功率放大器,它标示著阻尼系数小于10或更低的个位数,那代表它的控制力很差,因而不会有人愿意接受。然而「阻尼系数」这个价值观是感观价值还是意识价值? 探究真实、具体的实验是个好方法,而结论却令人觉得有趣,有接近6成的受测者选择了低阻尼数为他的喜好的声音,这显示了感观价值与意识价值的分岐,这就好比饮食,大家都知道天然的最好,要吃原味的,但排队美食却往往是过度调味的。 就以指针三用电表为例,譬如以指针三用电表欧姆档来量测一个5K欧姆的电阻、探棒接触到电阻的瞬间指针开始向右摆动,然后停在5K的位置,但运动过程中却有三种可能。第一是欠阻尼、指针会快速向右摆动,衝过5K的位置才慢慢停下来之后再折返回5K的方向,如此反复摆盪产生了收敛不理想的现像,最后指针还是准确的停在5K的位置。第二是过阻尼、过度阻尼以致现象恰与欠阻尼相反,指针向右摆动缓慢,接近5K时更是异常的慢,经过一段时间才真的停下来并准确的停在5K的位置。第三就是「适当」阻尼了,而所谓适当就是在过与欠之间的折衷点,最终三种阻尼形态的量测结果都是正确的,但过程却大异其趣,用这种现象来比喻放大器的失真与喇叭(或耳机)振动膜系统的收敛趋势或许不完全贴切,但也应该能有些启发吧! 阻尼系数的高低对音质音色的改变既然会因人而异的喜好而有所差别又何必墨守教条,甚至如果可以灵活的调整岂不更好?「Qi」就提供这样的功能!透过连续无段的旋钮让感观价值的判断得以自由展现。因此在阻尼调整旋钮上刻意不标示刻度,用以避免意识价值观的干扰。
数位与类比 数位是0与1之间的变化,在没有转换成类比之前不能成为耳朵听得到的声音。而对于声音好坏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人。因此有好的转换条件,数位的精细记录才能得以彰显。 数位与类比最大的不同是数位是0与1的相对状态,而其记录型式是离散的;类比是连续的。由于离散的关系因此数位运作时需要一个重要概念那就是〝同步〞!两个以上才有需要同步,而同步则衍生出〝主从〞观念,也就是〝谁〞该向〝谁〞同步。 就数位音讯来说可以简单的划分为记录、传输、处理、转换,显然的转换之后便形成几乎不可逆的类比讯号,而类比讯号经过放大驱动喇叭就是声音,也就是人耳的价值判断实体,由此可知数位类比转换是何等重要,转换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著价值的高低。 已知转换的重要加上数位有同步的必要,因此就衍生出时基管理的问题与衝突。主要的两个层面,其一为资料传输与接收的正确性,其二为转换单元的时基品质。
没有正确的资料,再优秀的数位类比转换器也是枉然,反之亦然。 由于数位接收晶片面对的是未知的讯号源,而来源的时基品质有可能参差不齐,因此其要务便是精明准确的掌握来源的时基变化并将资料一一接收下来。想像譬如两个人在玩投球与接球的游戏,假设频率是一秒抛接一次,因此接球者必需在间隔一秒就张开手接球,而问题就在于,所谓的一秒是双方的协议,但各自认定的一秒其时间长度并不一定相等,这就会导致无法同步而漏接的情形。而投者的节奏除了有可能会越来越快或越慢,也有可能在特在週期停顿或加快…等不稳定的现象,精明的接球者都必须掌握节奏状况并适时的应变,以期把每一个球都接到。想像这些球都各别带著不同的密码,将这些密码组合起来便是最终所要的答案,由此可窥数位接收晶片工作的困难与重要。 由于数位接收晶片掌握了资料来源的节奏,因此似乎理所当然的在设计上就会以数位接收晶片为〝主〞,而数位类比转换器就得屈居为〝从〞了。但如前面所述数位类比转换器是〝声音〞产生的源头,在此之前都可以算是离散资料,因此如果可以应当以数位类比转换器为时基考量中心,因为离散资料是可以排序、纪录、与组合的。整体运作好比烹饪,什麽材料在什麽时机下锅应当由厨师决定,而准备食材的伙伴则需在厨师下令之前把食材预先准备以达合作无间。 当您眼晴看到读秒的开始您的耳朵已经听到声音,就在刹那间方才所描述的行为已经在Qi的机器内运行,显然为了达成Q系列的目标,我们必须开发功能性能均更优秀的数位接收晶片,有了这个理想的数位接收晶片,数位类比转换器也终于可以得到最完美的转换品质。
A类 数位转换为类比之后,如果有放大的必要,那A类肯定是对声音最好的放大器。为什麽要特别扣紧〝声音〞一词呢?因为「价值考量」! 如果是要设计在便携产品内的放大器,那使用A类放大器无疑是咎由自取,因为A类虽然能达到最理想的声音讯号放大,但同时也会产生巨热与高功耗。 在便携产品上无法达到的目标,我们让它在家用耳机驱动器中实现。 分析放大元件都会产生该元件的负载工作转换曲线;这条曲线会随著负载大小而改变,并且这条曲线呈现为非线性,也因为非线性导致失真的原由。但曲线上也会有相对平直的区域,而A类的工作点就设置在这平直区域的中央,这个位置大多位于最大输出电流的二分之一处(最大电流等于最大输出电压除以负载),以此称为静态电流,将静态电流乘以供应电压便是功率消耗,并以热的形式来发散。 由上所述可知负载与供应电压是决定静态电流大小的关键,以耳机扩大器来说,耳机的线圈便是耳机扩大器的负载,加上一般低阻抗的耳机效率都较高,需要的讯号摆幅也相对较小,因此Qi将此负载设置于65欧姆,以期对所有耳机都能得到最佳的放大性能。 由于Qi为平衡输出架构,因此Qi内部有著四组A类放大器,或许〝A〞类之于音响放大器有著高度的意识价值,但不代表号称〝A类〞就具备了优异的性能,好的放大性能得需要有好的放大架构与元件配置、经多方考量才可能获得。〝A〞类只是整体设计的一小部份。
预留高清蓝芽 无线传输带来没有束缚的便利,已经是许多人选购音响或消费性电子产品的重要选项之一。 2009年aptX演算法率先提出aptX-HD,这是一个有损可扩展的自适应音频编码器,其编码品质可接近乎无损,它提供了24bit位元深度与48Khz取样率的数位音频传输,并达到了20Khz音频范围与120dB动态范围的能力,也就是所谓〝高清〞的品质。 2015年Sony发表了LDAC、它也是一款音频编码器,它提供了24bit位元深度与96Khz取样率的数位音频传输,一样能够达到20Khz的音频范围与超过120dB的动范围能力。 随后2017年Savitech也发表LHDC,同样的也是一款音频编码器、与LDAC相同的一样提供了24bit位元深度与96Khz取样率的数位音频传输,由于编码演算法的精进,在音频表现上一样能达到20Khz的音频范围、至于动态范围甚而达到了140dB。 几年下来可以看出蓝牙音讯传输的发展正方兴未艾,直至截笔的2018年9月Qualcomm也发表了新的aptX Adaptive,虽然在音频规格上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更聪明的编码号称可以让使用者什麽都不做就能得到最好的音讯品质。 或许我们容易在规格战中迷失!把概念澄清清楚也许有助于判断。不论aptX-HD、LDAC、LHDC,它都一种编码〝器〞(〝器〞在认知上会是有形有物的物品,与其说是〝器〞不如说是软体),透过这些编码器将欲传输的数位音讯重新编译,并透由蓝牙无线技术传输。在传输端(如手机或电脑)与接收端(如蓝牙耳机或音响)以同一种〝语言〞来〝编解〞达成传送与接收的沟通。简单讲它只是传送与接收的过程与形式,必需得加上所传输的音乐资料与接收之后的处理、转换、放大以至驱动振动膜(如耳机)才能形成完整的重播。 如果把价值判断的对象设定在人耳,那麽超过20Khz音频频宽与120dB动态范围的都应该属于〝满足的品质〞而整个重播行为中有那些是无法达到〝满足的品质〞才是我们该认真面对的,好比当使用者以Android手持行动装置开启音乐串流App(如KK Box、spotify)点选一首歌并且同时以aptX-HD蓝牙技术传输给蓝牙耳机。这之中有那些环节是未达〝满足的品质〞呢?(KK Box目前最高传输率是MP3-320、320kbps)而蓝牙耳机为了省电的要求,其解码与驱动又会怎麽的形态呢? 这些蓝牙传输技术都暂时只支援于Android系统,而IOS目前依然採用AAC的音讯编码技术,可想未来整个蓝牙环境应还有变数与可进步的空间,面对进步最尴尬的莫过于无法适应与变通,以致于使人犹豫不前,久而久之的连自己都被潮流给淘汰了,因此Qi在规划时便把蓝牙传输独立为一个模组,让它成为可以随著潮流而变通选配形式,Qi蓝芽模组与Qi主机之间採用了通用的I2S音讯资料传输介面,与UART控制介面,其资讯传递量最高可达384khz/32bit,满足发展所需的最大可能,您可以现在就把蓝牙模组追加进来也可以考虑在未来才来追加,或者是现在就追加将来再升级以符合您意志的期望,让无线传输的功能价值由您自在的决定。 有线的传输相对是安定可靠且具备超高水平的传输品质但无线的方便与低束缚是人之可欲,使用Qi您将惊豔蓝牙也能那麽传真传神,何不让有线的连接带来听音乐的安妥恬适也让无线的方便带来临时的自在。
谷津致力于创造对您有价值的产品、对音响进步有价值的概念,并且不以价格所带来抽象的意识地位为一贯的态度,谷津也清楚每个人的价值观与价值判断都不相同, 但谷津始终有个信念,关于音响其价值判断基础应该设定在〝人耳〞而且「感知价值」应当比「意识价值」更需要被尊重才是,唯有不断修练才能体会什麽是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