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旧号zhyipod 于 2019-1-20 20:00 编辑
玩胆的时候,看davis的博客《各国电子管特点》,不下几十遍,每次都有新的体会,印象尤深,帮助颇大,甚为感谢!
依葫芦画瓢,画得像不像、好不好,留给他人评,对我而言,慢慢码字乃真趣之所在
标题太大,内容实则有缩水,小烧历浅,不寄希望为最佳
先起个头,后续,抽丝剥茧,娓娓道来~
开了个头以后,左思右想,我怎么写这个帖,标题有点太大、太宽、太泛,琢磨琢磨自己阅历,再掂量掂量自己能力,想了又想自己的初衷,就这么翻来覆去,毁了很多念头,也没有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答案,反正,写帖同耍猴,都是给人看笑话的,干脆快刀斩乱麻,把那些地上的圈圈都忘个一干二净,自由行走,管他东南西北风。
那么,这就开始絮叨,文章按国籍/国籍体系分版块。开始前,需要写点碎碎念,即说明书,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不过,这个说明书,讲讲缘由,说说老生常谈,实则也无必要理会,完全可以直接略过,下面分条写说明,没有先后主次,想到哪就是哪
①发烧多年,我自认为不同器材间的风格差异与其素质差异,两者间有着无比玄妙的关系,倘若选择同一品牌的不同级别机器,那么高档的,几乎可以定论是低档的高素质版,但是因为物极必反的哲学原理,有时候旗舰翻船也在所难免,然这是题外话,关键是不同机器的对比,为何?
因为国人好旗舰,所以异族对比才是精彩之所在,正如坤卦上六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针尖对麦芒,杀个昏天黑地,难解难分。
自己发烧时间越长,思考问题越多,思考,甚过了欣赏音乐本身,当然,这可能是一种畸态,但是也是我发烧的乐趣和动力,就像火箭,有的分三级,飞一段,扔一级,那么最初烧科学,期间烧玄学,都被我扔了,大半激情耗尽,搞得半烧不烧,冥冥中能够感受到那股反向制动力,通俗的理解就是时不时有点反胃了,但是还在做最后的折腾,那么剩下的唯一动力就是透过发烧找到点不仅属于发烧的规律,哦,确,有点扯犊子,不过,为什么变成这样呢?
因为,我发现自己能力、财力、精力、专注度相对其他烧友,都有不如。我没有办法,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每次换器材或者使用周边的过程中,让自己走上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不断改善的道路,总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这里长了,对,但是,那里短了,所以无比纠结,那是一个辗转反侧啊,干脆,不玩了,由纵向变横向,横着走,听个味道,乐呵乐呵得了,由此,从发烧,变成瞎烧,由高大上,变成收音机爱好者,完了个蛋。
这里,插一个梗,多年前,我看白板评测,我都全忘了讲的是什么器材,只是不能忘那四个字,这四个字可在心里扎下根,发了芽,开了花了,所以,渐渐,自己对器材,也就越来越宽容了,什么新的旧的贵的贱的专用的非专用的民用的监听的高保真的重染色的,都能听个乐,但是也依旧在添置器材,在多尝试,在折腾,遂能勉强,胡写此文,那么,这四个字是个啥呢?“水袋原理”,此起彼伏啊。
②背景说罢,继续谱说明书,这个写各国器材声音特点,太大、太空、太泛、太虚,一不小心,就有失妥当,换句话,可以这么说,不论如何,根本做不到无咎,那么,只能泛泛而谈,争取用多个点,来建立一个模糊的形象,大致,大体上,基本,或许,可能,可以这么来理解,当然,会有例外,所以,我会附上听过的品牌名,多少,收一收袋口,不要傻气撒了一地。
因为多点建模的缘故,到了具体的器材,就不一定点点具备,可能会包括一个或多个点的特征,或在不同系统搭配下,或在不同乐曲下,或在不同人听感下,都颇为正常,我的描述,只是我本人的感受,而我的经验,颇为有限,所以仅供娱乐,不供参考。
其次,有些器材的对应特点是隐藏的,尤其是高档器材,那种风格特点更是深藏在全面性的背后,还有,不同搭配,可以改变、对冲亦或是隐藏器材本身的特点,虽然DNA始终在那里,但是很可能一叶障目,所以,不明显,不觉得,觉得相反或不同,再正常不过了。
再次,不少提到的器材,都是对应品牌的古董了,和当下的产品,可能有非常大的不同,这个大的程度,甚至面目全非,比前面说的换搭配什么的那种所谓的改变、对冲、隐藏来的更猛烈,因为根,也会变,内因往往是决定性的,在此一提。
③其实,我觉得我写的这个东西,是个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因为,其一,不少老旧器材,你可以安慰自己,这说不定是那首成名曲,是抛物线的高点,是不朽的神话,是最纯正的味道,甚至可以这么来安慰自己,对解码器而言,原来只用对付44.1,不分心,一心一意的专一,现在都到了1024,太多顾及不过来,哪个才是拿手好戏真不清楚,样样好难买奢侈,但是,鲁迅写阿Q,究竟是褒扬是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二,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大书个性化,订制化,但是,我发现,很多时候,说的,往往是那个向往,那个不存在,那个逝去,世界的同质化越来越快,完全是指数形式的加速度,人们打着求同存异的口号,大尺度的借鉴,失守自己的方寸,迷失在变化中,诚然,现在还是可以买到只有少数人依旧欣赏的老字号,但是,物以稀为贵,还会越来越贵,消费力有限,却想了解更多,品尝更多滋味,只能穿越回到那个年代,2002年的第一场雪,在历史中寻找蛛丝马迹。
④【增补】这里说一个和这个帖子有那么一点关联的内容,就是各类评测/听感文章,包括歪国人的,不论商家还是玩家,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脱离不开这个现象,就是扬长避短和取长攻短,这里可以不按国籍来分声音特点了,因为那样太粗泛了,只要不同器材,都存在这个情况。
比如一个中端器材,人家讲你这个玩意,A方面不如谁,B方面又不如谁,人家说的不假,那么要是有机会,你拿这个牌子的顶端器材,去和谁谁比一下,你就知道,还是不如,这似乎就是器材表现方式的差异,擅长的不同,但是你的求全之心可能会让你不再淡定,除非默念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否则不可解郁、理气。
不过这是亦一个听音经验的问题,对于经验,天外有天,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过,只要不是无中生有的描述,也都无可厚非,他人言须靠智辨,毕竟不缴税,HiFi王朝就轰然崩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发烧圈也就灰飞烟灭~
⑤【增补2】这是一个关于大与小的话题,这里的大小,实质比较泛,可以是耳塞系统相对于箱子系统的大小,可以是独奏相对于大编制的大小,可以是小音量美学相对于地动山摇的大音量震撼的大小,是舆薪和秋毫的关系。
曾几何时,我也认为,大是暴露小之不足的方法,也听过他人不屑耳机系统,我也认为,大编制混乱感是素质不够的典型表现,也听人言控制力不足、软脚虾、娘炮。哪怕,是那些狠贵、狠名牌的设备,也无法跳出圈外,独善其身,做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那么讲这些,和此贴内容何干?开展哲学教育教化顽愚?虽然不可说不能这么理解,但是我意不在此,我想表达的是:①发烧世界里,处处皆风景,但我们往往略过;②器材有专攻,把握自身需求,不犯求全之毁。由此,写写这个帖子,分享一下作古的心得,如是而已。
⑥【增补3】是理论指导实践,还是实践验证理论,个人一路下来,觉得不可偏颇,知行合一最重要,需要理论的指引,但是又不拘泥于框框条条,既要敏于行,又要敏于思,可以玩的更真切,更尽兴,更无悔。玩弄感觉的发烧之旅,太太太容易盲从而失去独立思考精神,迷失了自我,希望此贴看罢笑罢,切莫误人。
上面啰里吧嗦,完了,下面,书归正题,开始占用论坛资源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