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Eddie Current家的Studio耳放,大概是近几年唯一让我动心的一台耳放,最近闲鱼上出现后,不管囊中羞涩不顾一切拿下了。之后连续听了几个晚上,今日得闲,认认真真来说一说这台机器。
Eddie Current家在我眼里是近几年来在顶级耳放领域上,最有想法和研发最认真的厂家。顶级耳放领域,从最早期的Manley 300B这台前级兼耳放开始,到Woo Audio推出WA5,再到2008年Canjam上TTVJ Millet家的307A,再到Eddie Current参考307A开发的ECBA,以及后来的Viva 2A3,国产兴起以后的Linear5。这些耳放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除了WA5的KK口外,基本都是为了传统的动圈耳机开发的,输出电流较小,无法驱动市面上越来越多的平板耳机。保守点的设计师想法就是换成输出更大的管子,比如300B和845,所以有了LinearX和Viva845这样的作品,但缺点也就是声音会相对偏粗,对电子管本身的细腻度要求较高。
而Eddie Current则是业内首先采用4根直热管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厂家(Woo Audio的WA33,欧博的LinearQ都是跟随者),从HIFIMAN HE6,LCD2平板耳机开始风靡的2012年,我就听说了开发这台胆机的消息。2013年展会上最开始的版本叫利维坦(Leviathan),但只有样机没有最终发售,倒是不断推出了Leviathan的各种简化版本,什么445,4*2A3,2*2A3,反正就是一边继续试验开发,一边赚点生活费的节奏。前面的这些机器各有各的优点,但总归Craig这个做了40多年耳放的老头子,对声音还是不够满意,没有把这些机器定为真正的旗舰机型,一直到2017年才算最终定型,并且换了一个响亮的名词:Eddie Current Studio。
从2012年到2017年,五年的研发精力除了电路上的细微变化,核心是为了追求极限在用料上不停研究,Craig退休在即,退休前想搞一个能代表他个人生涯最高水平的产品出来,是不惜成本,在各种细节上都不马虎的。按照他的说法,对胆机声音影响最大的是变压器(牛),所以就像普通用户搞Tube Rolling一样,他老人家直接搞了个transformer Rolling。没记错的话,最早的样机Leviathan用的是Tango的牛(各位可以淘宝一下Tango的牛看看有多贵),但是可惜声音透明度不行,据小道消息说,也无视价格去搞过AudioNote的银牛,声音还是不满意作罢,反正很多贵价的牛都试了一遍,最后定下来用另一个绕了几十年牛的老头子Pieter Treurniet做的Tribute牛,然而Pieter这个老头子处于半退休状态(网站首页就是半退休申明http://www.tribute-audio.nl/),供货速度很慢,只生产了一批机器供不上了,迫不得已只能改成了另一家的Monolith(http://www.monolithmagnetics.com/,monolith的产品价格网站上都有披露,都是几百欧一只牛的价格),所以现在供货的是Monolith版本。这样的开发内幕确实让人感到诚意满满,所以这次能看到一台已经停产的Tribute牛版本的Studio,我毫不犹豫得就剁手了。
讲完背景,下面讲一下耳放的具体声音表现,套用论坛很多老烧的原话:没有对比的听感,都是吹牛逼,所以就只有牺牲我的WA5了。
我原有的耳放是Woo Audio的WA5老版本耳放,为了公平起见,从我箱子系统上拔了完全一样的一组电源线和信号线,用SACD机同时输出RCA和XLR口,分别接到Studio(XLR输入)和WA5(RCA输入),开机状态下热插拔耳机AB试听。
其中WA5配备电子管:Tak300B,大盾CV1988,Eml mesh 5U4G整流管。
Studio配备电子管:PSVANE WR 2A3一对,PSVANE基础版2A3一对,原配的5842Q,6D22S整流管。
在电子管的配置上,WA5的配管要贵很多,搭配大约价值2万的电子管,后者仅仅搭配最最基本的入门配置,胆管售价3000左右。
从价格来算,这台WA5+电子管的价格早就超越了4万,做对手也不委屈了Studio,而Studio的售价是不带2A3管子,7000美元。
为了对比,我在大冬天关闭所有空调(良好的供电),在夜间10-凌晨1点(最好的环境),以森海HD800和SONY R10为参考耳机,仔细对比3个小时后,我大致上对studio的声音认知是,Studio的声音基本特征是符合它的名称:非常得中性,透明,大气,素质极高,完全不走寻常胆机的柔和,优美等特性。
Studio对WA5的优势在以下几方面:
1,结像。
Studio的结像是变态级别的,小提琴的结像几乎能听出琴弦震动凝结的声音在空中的大小,WA5的结像完全不差,但是就相对而言没有那么精准。
2,声音的清晰度、透明度
R10在Studio下的声音,乐器响起再消失后,似乎能听出声音一层层,剥洋葱一样消散的涟漪,而WA5就会略微含糊一些,听不出来那种特别清晰的层次感。听到的细节较Studio略少一些,声音也略微柔一点,混一点。
3,低频
Studio的低频更加凝结,下潜更深,但是两者差距不是很大,而且与电子管有关。Studio更换全真的2A3/Q后,低频明显就被削弱了。
甚至不如WA5.
4,声场
Studio的声场比WA5更为宽广,多数音乐,声音感觉要宏大不少。
5,底噪
Studio完完全全没有任何底噪,即便是把音量旋钮调到最大,都没任何底噪。而WA5在R10下,如果开到高阻抗模式,就会有可闻的底噪。
而WA5的主要优势在:
WA5的300B胆管染色较Studio更为优美,Studio的原配管子音色虽然和乏味,干涩完全不沾边,但是确实更多偏向于Studio的口味。在这一点上确实可以看出,HIFI器材最后是求真还是求美,Craig最后给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答案。而另一方面,入门胆管上追求好的胆味,或许我们确实也过于苛责Studio了。
综合得来看,原配管Studio在素质上相比全副武装的WA5依然有优势,这说明Studio的基本素质上异常突出,抵消了WA5在胆管方面的巨大优势。这也是这Eddie Current和Woo两家公司在设计上的不同风格导致,前者喜欢设计一些冷门的、廉价胆管的机器,但是却可以拥有良好的基本素质,稍稍留给用户一点点自主调整的空间(比如2A3),而后者往往从头到尾都是采用热门管子,需要投入重金来升级电子管。
对我个人而言,我发现我之前的认知:ECBA,WA5这个档次的机器,基本已经接近耳放的天花板,似乎依然是对的。五年磨一剑,不惜成本的Studio带来了可闻的提升,但依然没有到天翻地覆的变化,起码没有当年1-2万的晶体管耳放升级到ECBA给我带来的喜悦。不过反正呢,这两台经典的耳放,我都收藏了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