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17|回复: 25

[音源] 无法“数字化”的模拟声及新希望

[复制链接]

101

主题

1586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18-5-30
发表于 2019-3-26 13:26: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先上图再补文
561C764E-A708-47A4-AB1E-895C3E61C994.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1586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18-5-30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13:26: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旧号zhyipod 于 2019-3-26 13:35 编辑

数字器材无法发出模拟声,但是技术进步了,采样率加大了,编码模式优化了,算法改善了,为什么还是不能?

就像图示,数字是采样编码,采样频率高,波形曲线面积被填充的似乎更满,但是没用,还是数字声,不是无穷采样率就可以模拟的,为啥?

猜想原因是,采样的每段,是个柱状,两个柱状之间的面积是自然波形面积,除了两个直角边以外,还有一个弧线边,这个是关键,因为在这里柱子不能模仿弧线的“自然衰减”。

那么柱子密集到极致,会怎样?很简单,你用米尺量水坑周长,你用毫米尺量,你用微米尺量,你用飞米尺量,最终你发现,越来越长,无穷长,量不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测量是有相当局限的条件限制的。

你去填那个波形的面积是做不到越满越模拟的,反而你细分的越多,就有越多的数字片段,积少成多,虽然每个最终都可能变成无穷小,但是片段数就变成无穷大。那个波形的面积,实际上,64采样率的MP3都不会很大走样,那是声音最大的轮廓,但是决定每分每秒每一刹那的是每一瞬间的细节,重复累加的细节感受。轮廓这里反而是比较容易的地方,但是模拟味,难上加难,左右为难。

若此,采用率只有听觉最舒适点,不存在越高越好,如果更高,声音就更细腻的数字感,感觉就雕刻感很强,细节刻画细致入微,清晰度很高,但是是很高的数字味,一点都不模拟。如果少一些柱子,就比较模糊的数字感,可能很流畅,很律动,很厚润,很饱满,但是一点都不模拟。

那么算法或者编码换换,我们用锯齿波类代替方波类,没用,弧线还是模仿不来的,而且每段弧线不一样,基音的弧线和泛音的弧线可能不一样,每个乐器的弧线也不一样,每段弦的弧线不一样,每个分子的震动不一样,每个原子的震动不一样,每个无穷小单位都不一样,怎么模仿?

好吧,猜测,算法,两点之间的连接方式按算法弥补。也不行,因为点越多,那么如果一个算法错误,那么错误次数就重复越多次,事实上,有厂家尝试失败了,还不如不去猜两点的连接方式,但是也不排除有厂家自己做出了一个味道来,但是依旧不模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1586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18-5-30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13:26: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字声有啥不好,在电声中创造奇幻,不要总是模拟声那么保守、传统、熟悉、亲切、按部就班,用传统放传统更对路,用现代放现代更多嗨。

那么有没有可能数字出模拟声?

似乎无路,但是一个新的发现进入了视野,一种新的电子元件,“忆阻器”,这个元件似乎具有很多神奇的性质,而且工作过程像极了人类神经元,自08年第一代原型机惠普实验室造出来后发展神速,那么或许,今后我们的数字模拟声能够实现,再发烧界再次掀起一次什么呢?自然是消费升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16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8-1-5
发表于 2019-3-26 15:39: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奇谈怪论。

点评

奇思妙想  发表于 2019-3-26 17: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90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6-7-26
发表于 2019-3-26 16: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声器材材料和原声发声材料就不一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1586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18-5-30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16:42: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窖 发表于 2019-3-26 16:18
发声器材材料和原声发声材料就不一样了

是的,此刻耳蜗状态和彼时不同,也是存在

但是同台之下,数字和模拟的差异,仅仅拿走解码换了唱机和唱放,其他一致的相对差异,讨论点在此不在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6

主题

1万

帖子

481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81
注册时间
2001-11-21

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9-3-26 17:19: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LLogiCo 于 2019-3-26 17:27 编辑

数字还原最大的问题不是精度不够,更不是失真更大。而是数字无法再现模拟的失真。所以怎么听都不是模拟的味道。
这就好像你养了一条狗,却期望它是猫的性格。

点评

握手!  发表于 2019-3-26 20: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1586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18-5-30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18:53: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LLogiCo 发表于 2019-3-26 17:19
数字还原最大的问题不是精度不够,更不是失真更大。而是数字无法再现模拟的失真。所以怎么听都不是模拟的味 ...

失的是什么真,这个定义不会一尘不变,科学从来喜欢打脸

听感不喜但是告诉自己更保真的数据流还原,也不能让听感变的喜,只能分散注意力,或者去挖掘数字的优势而忘记了模拟的自然

作为一个烧友,可以唯听感论,也可以唯各种论,也可以不唯,什么都求更好,都很正常

没有切身对比过,还是没有切身对比过更深刻,我自己是这个体会,当然,数字有数字的好,我也有具体的感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1586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18-5-30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18:53: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正想说一个事情,就是人的五官也是解码器,解码成电信号,如下图

我们现在的解码器实在太low了,什么9038,什么4497,未来的人看到后会觉得如同结绳记事一样笨拙

如果我们能反向人类自己的解码机能,那就以假乱真,那就骇客帝国,那就基努里维斯,何况音乐这点东西

外带忆阻器我为什么非常看好,也就是因为如图的性质,人类发展加速度,从火的发现到电的运用,时间间隔很长,但是从苹果手机诞生到智能手机干掉传统,真是太快了,不久就能看到这个原件大展神威,之前只有量子计算机可以寄望

当然,我是深深认同那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8E17297C-2119-45FB-9791-422200D728C5.jpeg
9C07FDE3-E2ED-4630-9473-5024A347AB1F.jpeg
548E0DC4-8235-4EF4-B0B7-0A9582BC9E69.jpeg
FF4A556B-3EB4-4C2B-9F60-4BA88ABF4B05.jpeg
4A34314F-A2B6-457E-A87C-C6FFA4457383.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1586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18-5-30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18:56: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视觉部分也跑不掉

我理解数码的核心是。信息数字化  也就是有编码和转码过程  的一切事物都是人类的大聪明

和景物相反或色彩互补的影象 数码相机成像过程:
1.经过镜头光聚焦在CCD或CMOS上
2.CCD或CMOS将光转换成电信号
3.经处理器加工,记录在相机的内存上
4.通过电脑处理和显示器的电光转换,或经打印机打印便形成影象。
具体过程: 数码相机是通过光学系统将影像聚焦在成像元件CCD/ CMOS 上,通过A/D转换器将每个像素上光电信号转变成数码信号,再经DSP处理成数码图像,存储到存储介质当中。 光线从镜头进入相机,CCD进行滤色、感光(光电转化),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将拍摄物体“分解”成了一个一个的像素点,这些像素点以模拟图像信号的形式转移到“模数转换器”上,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到图像处理器上,处理成真正的图像,之后压缩存储到存储介质中。景物的反射光线经过镜头的会聚,在胶片上形成潜应影,这个潜影是光和胶片上的乳剂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再经过显影和定影处理就形成了影像。摄象头的数码影像和胶片成像原理不同,是经过镜头成像在CCD上,经过CCD的光电转换,生成视频信号,再经过显示屏电光转换,才生成图像。

点评

好的数码景象的质量明显比模拟时代好,这又如何解释。  发表于 2019-3-28 15: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主题

2862

帖子

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6
注册时间
2011-11-17
发表于 2019-3-26 19: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字音乐,高码率逼近模拟(类似于微积分的想法),我觉得没有问题。但数字音乐的回放,问题不少,抖动,各种干扰,误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73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5-5-21
发表于 2019-3-27 11: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象中的模拟录音是每个点都采样采到了,实际上这路录音是叠加了大量的噪音,可能现在的技术还无法完美去掉噪音而不影响声音听感,但现在的数字录音毫无疑问是优于模拟录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3113

帖子

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9
注册时间
2010-12-10
发表于 2019-3-27 17: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认真 谁就输
爱长跑 爱音乐 爱器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1586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18-5-30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17:2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者 发表于 2019-3-27 11:42
想象中的模拟录音是每个点都采样采到了,实际上这路录音是叠加了大量的噪音,可能现在的技术还无法完美去掉 ...

感性感受与理性认识的不可协调,各自都有自己的依据

但是理性的东西伴随科技发展,推翻原先的情况似乎屡见不鲜

感性的东西,似乎难以量化,而总是不能放在理性台面上,不过后面的感觉否定前面的感觉,我至少还没见过大面上的案例,虽然细微处感性的波动远胜理性

发烧本身是感性与理性的混合体,但是兼求远比专一难,乃至不可得,不过专一,却又满足不了欲望,而欲望也是感性的一类,难以量化分析

如果就听感而言,假若失真造就了真实感或者自然感,我个人宁愿怀疑失真的定义,和指标乃至技术科学的局限性,而不会说服自己指标的意义,科学的高大上,乃至打造一个信仰,因为它无用于听感的丝毫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1586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18-5-30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17:24: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bjia 发表于 2019-3-27 17:11
谁认真 谁就输

认真不一定输,矛盾可能纠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1-24 17:48 , Processed in 0.092991 second(s), 41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