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友总是喜欢自己加戏太多,无论是MUTEC还是Cybershaft,其时钟产品的主要目标客户群都是接驳音频设备使用的用户。 而音频用户对于时钟类产品是没有办法知道其真实性能的。 因为测试时钟类产品需要一把很专业的尺子(时域与频域测量用的高性能仪器),除了要有高精度的尺子,还需要精通使用尺子的技术,两者相结合才能准确测量。 在音频圈显然几乎没有这样的公司,这些品牌当然也就笃定不会被扒皮,所以他们也没啥好怕的,就算虚标高参数也好,假装严谨列一堆发烧友看不懂的数据也好,都可以坐着数钱。
我之前也问过一些做高性能晶振有口皆碑的大厂,比如NEL和Morion什么的,人家真有参数不错的高性能晶振产品线,但是一问批量价格都很贵。 这些真正在晶振工业领域耕耘多年的大公司,他们同样性能晶振的批量价格都比这些基本专供音频应用标称高参数的整机贵至少一两个数量级。 如果这些品牌这么多年是真能稳定量产这么高性能的产品,那完全不用只考虑卖音频类的客户,直接卖到工业时频领域就行了。 不止可以多赚几倍的钱,并且还能销量稳定,何乐而不为? 说白了,工业时频领域的行业用户个个都是专业选手,手里都有好尺子而且运用娴熟。 专业晶振大厂标称1米长的布,行业用户连少了1毫米都能量出来。反观音频用户,明明1厘米长的布,说是10米长的,也没人知道。
现在音响圈流行玩二手仪器时钟,其主要原因就是不容易翻车。 买音频器材厂家的时钟产品就不好说咯,只能说拼运气和口碑。 其实真有较高预算的话,直接去考虑买仪器就行,如果差钱就买二手仪器。 虽然仪器也有高低端型号之分,但是至少你确实是花了多少钱办了多少事。 比如高端仪器级信号源在量产时的售价都是几万美金甚至十几万美金,只是因为相关行业的大企业或者研究院所的实验室更新换代型号才有一些便宜二手货流出。 这些仪器只要没坏,性能是绝对有保证的。 毕竟专业射频仪器厂家的产品都是久经考验,尤其是安捷伦、罗德与施瓦茨这种国际顶级品牌。
如果能接受使用专业射频仪器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和背景知识,以及使用上有一些对普通用户不够友好的设计的话。 我个人意见还是首先考虑买这俩牌子的中高端型号信号源作为时钟参考源,没必要优先考虑那些音频公司做的时钟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