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旧号zhyipod 于 2019-4-30 17:41 编辑
第二个元素:水!
《尚书∙洪范》: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滋润寒凉、性质柔顺、流动趋下的特性。进而引申为水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终结等特性。凡具有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类属于水。
流动性是水的一大特点,但是质感与纹理似乎是流动性的敌人,流动性给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比如美国lavry,比如意大利北极星,比如英国品牌音乐传真,但是综合下来,我听过的器材中,意大利器材这方面表现更优异。这些机器的声音就是流淌着出来的,因为一方面其输出形态具有流动感且强烈,是水的流淌不是流淌的胶,另一方面其光滑畅顺无毛边。
这类器材,有其爱好者,但是也可能被诟病缺少“素质感”,如果从水更阴实、气更阳虚的角度看,那么这些器材有点阴盛阳衰,空气感,质感纹理的涩感,就几乎被对冲掉了,更流畅换来了对旋律的注重,器材引导了听者的关注,但是减弱了对细节的敏感与挑剔。
大几万的意大利器材和小几千的DIY,后者素质感某些方面超越前者,再正常不过了,而且非常容易,以长击短,甚至几百的机器或者电路板都可以,正如照相机随便一拍,都比手绘来的准确一样。
润泽,是与流动性关联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水的重要属性,极致水润,就有了流淌,相对水润,可以润燥,除烦,让声音饱满,边界清晰,有弹性,圆润,这也可以理解为以柔克刚,除去了刺耳、燥热、散漫的部分。
我认为这其实可以理解为水属性相对火属性的一种克制,或者换而言之是卷曲了声音,堆积了能量,限制了动态,填充了空白,满上了缝隙,约束了发散,获得了更顺耳的听感。
水润和瞬态(微动态)有一定的矛盾存在,气质量轻,而水质量重,气容易动而惯性小,容易让人体会到微小变化,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更多循序渐进。而水包袱大,惯性大,细微之处体现不明显,而一出现就有突如其来乎的感受。
这里有点难理解,其实并不难,可以这么来想,如果一个物体在一个非常平滑的表面,你用绳子绑着它拽,那么他滑动的很顺,没有任何停顿,一气呵成,如果平面摩擦大,运动阻力大,你的力又不是很大,微动态力就微小,结果拉不动,力一直增大,哗一下,物体运动了,就很突然,就有那种顿挫感,那种脉冲式的形态呈现。
这里我首先点名的数字声,LP就没有数字声那么水,那么柔,那么润,那个质感,非常逼真,这个用数字手段PS一下,假装一下,始终不像,突然切换,就有不适应感,要一段时间的脱敏,才能适应下来,此其一。
其二,开关电源,这个我也是醉了,我琢磨着玩意好久,感觉方面的琢磨,我觉得它就是一个水蛋。他可以让204的生活感荡然无存,全屏段拉平增厚;也可以让lavry DA10解析、纹理什么都几乎没有,怎么调也调不出来,还有那个低频,动词打次,不是渐进式的,而是突然就甩出来,迅猛如鞭子抽,但是没有上文就突然来了的感觉。还有一个是别人的分享,很有意思,这里再借用一下:
MBL 1531 作为一代名妓:厚暖、浓郁、泛音足、动态猛、能把握音乐全局,特别能体现小提琴的松香味与质感。每一次聆听,总能感受到万丈阳光下,随风摇曳的金灿灿果实,一片丰收景象。突然一声枪响,果树林里万马奔腾,势如破竹,扬起的灰尘铺天盖地,直到最后的音符尘埃落定,才回归于平静。以此机价位来看,素质和味道,做到了最好的融合。 结论:推荐给中偏上烧度的古典爱好者,周边投入无需太大,性价比很高,评分:8.5分。 Chord red reference MK3 到了这个级别,我只能怀揣1000万x的显微镜,找找她有啥弱点,只是未能如愿。此机极度的敏感,如果你用低于5k的电源线,你会怀疑买到了假的红参考,老老实实换上1w+的线材吧。 听红参考吟唱:中性、自然、宽松、圆润、3D声场宏大……我却感觉不到对音符的修饰,真是“润物细无声”。本以为可以慵懒的睡去,突然间,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飞沙走石,让我惶恐又措手不及。与MBL的爆棚区别很大,你听不到枪响,马匹就飞奔而来,红参考将平静做到了极致,没有任何铺垫,没想到她会出手时,她已“该出手时就出手”了。 结论:深入骨髓的极度自然之音,评分:9.2分。
那么瞬态(微动态)和鲜活感是一回事么?我个人理解不是一回事,瞬态,更多的是一种衔接,一种连贯性的体现,
早年的老耳机,比较典型的一个我体会的例子就是头版DT990和头版T1的区别,前者虽然似乎有点糊,但是音乐非常整体,连贯,后者虽然看似钉是钉卯是卯,但是相对前者独立、分裂,听后索然无味。
这里很有意思的是,用推动T1的力量去推动DT990头版就用力过度,死、僵、硬,没有了灵性,变成行尸走肉。反过来就推不动,T1表现软脚,舒展不开,蜷缩,闷,萎靡。但是T1推开了,也没有老耳机那份连贯,800好点,不过缺了那份致密,一个瘸子一个跛子,现代声,真棒!
而鲜活,可以有多种理解,其中比如嫩的感觉,鲜嫩,也可以说成鲜活,这个确实需要一些水属性,毕竟嫩离不开水,也需要足够的速度,空气感不多,并不影响嫩的存在,英国声中很多嫩声,比如乐圣,或者GRAHAM的那些玩意,也都少女般的年轻感,不像赛乐士,动辄就变成蔡琴,多了一种苍在其间。
鲜活也可以理解为生活感强,都有个活字。让人联想瞬态(微动态)要好,速度要快。生活感在火属性中描述过,与动态息息相关,也需要要瞬态(微动态)支撑,偏向火属性,那么嫩和活,区别在哪里?
我的理解,差别在细微处,不在主干上,主干速度快,但枝叉被湿气包裹,困住,阻力太大,没有了随动的速度,就那么薄薄一层,萌芽之感,被扼杀在摇篮里,那么,就没有活中活的感觉了,被水闭藏的特性困住了,最多感觉不死板,但是活就算不上。
如果你要说是基音和泛音,额,其实真正活的那部分体现,我觉得并不是粗暴的归结与整个泛音,而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个活的部分,似乎什么都没有的,比如像GRAHAM的那个majestic解码,结相外面毛茸茸的一层,FM那个毛茸茸的一层,你仔细听吧,你能听出个啥?
人家就是给你塑造一种感受而已,始动之音,尚未成形,无法辨识,但是你瞎搞一层行不行,或许也不行,同样引用一句欠妥的关联,随神往来者谓之魂,你装载的不是这个音乐的灵魂,而是外来的噪音,企图拼凑?瞒天过海,骗过耳朵?或许不行
再说一些水润下中的下,这个属性,水特别明显,水往低处流,满而自溢。这个下,联系到下沉,安定,静水流深,可以造成高频相对闷,或者没有那么拨云见日,那么敞亮开扬,有了闭藏之感,除了微动态的闭藏,这里也是一个闭藏之处,不过好处是不亮不刺耐听,不妖娆造作,却婀娜妩媚。挪威音乐之旅EMC-1UP那个机器,有人说老爷车般的速度,比较暗,不过音乐味很浓,浓、浓稠,有滞的意思,有密的意思,过得太快也就,扯得太开,化得太散,就不浓了,所以相对水属性就重一些。
还有一个低频的下潜,下潜的深不深,实不实,沉不沉,还是就是虚胖,或者点到为止,亦或是地动山摇,在五行属性中,明显向下属性的,是水,依然是水。但是LP的低频,让我感受到了有层次的低频,应该说,更有层次比数字声,不再单一,不再单调。数字声要么糊,要么锥形面积小压强大,要么生硬,整一个硬块,或是肿块,或是砖块。
但是LP,尤其特别MM唱头下的低频,能够先硬,表现发声器材的形态感,然后再释放出低频的“泛音”,或者说是类似香水后味的延续,先实后虚,先刚后柔,力与美组合,低频有了层次,有了解析,有了不同的段位,有内涵的复杂的低频,不再只是深浅、虚实的简单对立。
弹性,我理解也是水属性的一个体现,水至柔,又闭藏,不会有棱角,减少了发散,增加了密度,卷曲了声音,形成了堆积,所以有了弹性的感觉,但是有时候弹一下很好,有时候弹过头了,动态压缩太猛了,就挺讨厌了。
稍微弹一下,让人有边界感,但是不失宽松、松散,不让人觉得紧,觉得硬邦邦,也不会让人觉得无边无际,薄而虚,使不上劲的感觉,恰到好处,但是再往深处,就凝聚,过润,胀满,少气多水,这也是我不是很喜欢一些老式胆机声音的地方,胆味真的实在太重了一点,而且,这个很有有意思的,如果做耳放,还略好,毕竟毕竟直接输出,这个味还勉强可以接受,如果做功放,那个声音在空间里面荡漾辗转,很有可能,不断强化胆味,我就听不下去了。
再说一个水属性的特征,寒凉。这个其实在火属性讲过一些,就是清浊,冷热相关。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多年前的一天内,试听了谷津的HA2和老欧的KKMASTER,就是一个火一个冰的感受,当即也写了一篇帖子,后来KKMASTER陪了我三年,当时,还是初入发烧的蒙昧,不过如今可以说是通透很多,或者说是愈加蒙昧也对。
过冷的搭配组合,容易让人觉得犀利,无情,虽然理智,但是索然无味,在湿热的环境下抽血和在干冷的环境下抽血,针入皮的一霎那,感觉是不同的,前者犹如蚊子叮咬,后者可能硬生生的疼来的是那么硬着陆。
不过一般单一器材,很少有这样的,因为设计师会把握好度,哪怕冷一点,暖一点,都不会到寒、热的地步,不过组搭配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了,烧友买回来一上系统,完了个蛋,这就屡见不鲜了,所以这里特别提出来,搭配亦是考虑重点。
透明度与水之清寒有所关联,浊了必然不透明,薄了,切片了,可以少杂质总量,但是不可以去杂质,再薄也含有和分布着杂质,所以并非根本解决,反而虚或者过于线条,但是并不够透明。
透明,水的典型特征,还是需要沉降杂质,使其清明。杂质是什么?信息的一种形态也,色泽不那么通透的一部分声音组成,然,水至清则无鱼。极度透明,就没有味道了,就偏寡了,就变成纯净水煮茄子了。发烧是艺术,要考虑整体平衡,一味求极,必将适得其反。
若是甲类机的透明,毕竟还可能有点温润与粘滞感帮衬一下,若是D类机太透明,声音丝毫不粘滞,还不文雅,再来个犀利直硬,色调寒凉,冷冰冰,哇,那就是数码声了,难听了,D类放大,个人感觉,更难能可贵的是韵味和分量感,柔美什么的不是关键,数码声的干、冷、硬、薄、刺,你除去了硬、刺、干,还有冷、薄等着你,没完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