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之前把音源升级成了Chord Hugo2 + 2Go的组合,在交代Hugo2、2Go的使用体验的时候,也说了我的耳机组合是森海塞尔的IE800、HD650、舒尔SE535。我还拥有EarMax胆机耳房,说实话,这样的音源和耳房驱动顶级、高端大耳或者顶级入耳都是可以的。但是,谁家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唉,其实主要是家里领导没有批更多的预算,所以我暂时放弃了一众顶级、高端耳塞、大耳。
目前拥有的耳机出现都有一段时间了,也算是要特点有特点,也蛮有性价比的。这三副耳机里面,其实我最喜欢的是舒尔的SE535,换了单晶铜的线之后,SE535在它擅长的领域真是非常能打,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幅耳机缺点也很明显。正好前段时间,SE535开始偏音,就动了再入一副耳机的念头。
正常的思路自然就是入SE535的下一代SE846,正好SE535的升级线SE846还可以用。我一开始也是动了这个念头,但是心里一直都有一点犹豫。因为,动铁耳机听起来虽然挺爽,但是声音是典型的不够连贯,从声音的自然角度来看,我是喜欢动圈更多一点。像动铁耳机这样堆叠单元的方式,真不知道是不是一条正确的路。可是,我仍然希望入一条入耳耳机,入耳方便携带公司家里都可以听,大耳机系列的就不想考虑了。但是我又迷恋大耳那种声音的宽度和松弛的感觉,入耳式声音挤在一块的感觉听多了确实容易累。这样的需求其实是非常纠结的,我希望入耳式耳机,但是我仍然希望具备动圈的自然感觉,然后还要有大耳机的松弛和声音宽度的感觉,当我想明白这些事情之后,开始郁闷了,这个世界有这样的耳机嘛!!
接触到Audeze也是很偶然的原因,一直听说这个耳机品牌,以平板振膜耳机著称,出了一系列的LCD-1到LCD-4系列等等。当时对这个耳机品牌的感觉是首先,大耳机都够大,好吧这个貌似就是平板振膜的特点,然后对耳房的要求很高,想完全发挥耳机的效果,你得拥有一个相当强壮的耳房,并且价格嘛都很不亲民。有一天偶然的原因在朋友那里听到了Audeze的iSine10,还是用闪电线接在iPhone手机上听的。第一次听到简直就是傻了,这个不就是我想要的耳机感觉嘛。你的第一印象一定是脱离耳朵的感觉,完全不相信这样的声场是一副入耳耳机所能带来的。当时听的也很匆忙,随便听了几首歌就有别的事情了,于是作罢。Audeze iSine一直在我心中种了草。 回去之后就开始做功课看看网上对这幅耳机的评价,发现这个真是一副小众的耳机啊。除了几篇雷同的评测之外,几乎没有太多人讨论,让我感觉非常的奇怪。iSine系列包括10和20两个产品,除了阻抗有点区别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方面的区别。iSine系列定位是Audeze入耳式的入门级别耳机,价格区间在2k-4k之间,这个价格区间其实让我挺差异的。你知道随便一个入耳耳机能听的,都很容易超过这个价格区间,更何况还是Audeze这样的大牌。但是论声音iSine系列可以轻松打败一众价格超过其两倍的耳机,真是奇怪为啥这样的耳机在国内就这么小众呢。
于是我准备双十一的时候,找个还算合适的价格就入手iSine10/20了,结果总是有意外的惊喜。有天我在咸鱼上看看耳机,看到有位同学在出Audeze LCDi3,没有蓝牙线(之前已经出掉了),其他都很齐全,于是我在完全没听过的情况下,盲狙了LCDi3。终于开始切入主题了,终于可以说LCDi3了,下面开始说LCDi3。
LCDi3是一个更加小众的耳机了,我都怀疑在国内LCDi3的实际用户是不是可以超过三位数。从定位上LCDi3比iSine10/20系列要来的高,iSine系列定位是入门级,而LCDi3定位是进阶。虽然LCDi3和LCDi4名字非常的相识,感觉LCDi4是目前旗舰,LCDi3是之前的旗舰?这样你就想多了。LCDi4确实是目前Audeze的旗舰类别,跟LCD-4用的同样的振膜和技术,我猜测LCDi3设计的时候并没有定位成为Audeze的旗舰。从价格上也差距很大,LCDi4的定价是LCDi3的两倍多,我眼馋LCDi4很久但是领导没批预算。总之一句话,LCDi3距离LCDi4还是挺远的,但是为啥我最终选择了LCDi3呢?LCDi3比iSine要贵两倍多,LCDi3是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呢?按照LCDi3的价格区间(900美元左右的价位)跟市场上一众同等价位的耳机,LCDi3的优势又是什么呢?在后面的章节里面都会有所涉及。
先从声音开始说起吧,LCDi3最为出色的就是他的声音。LCDi3采用Audeze当家的平板振膜技术,也采用了Audeze一众黑科技,所以从声音上而言,基本上一万左右的入耳耳机没有比LCDi3更好、更全面的了。Audeze的入耳一贯而来的优势是声场,在耳机上我们很少说脱箱感,在音箱上倒是会经常用到的词汇。脱箱感指的是声音完全脱离音箱的箱体,在你面前呈现一个类似于舞台的声场。入耳耳机几乎很难做到这一点,声音都挤在一块,在这里森海塞尔坚持动圈的设计在脱箱感上稍好,而典型的动铁耳机基本上都是挤在一块的,这里包括我之前非常喜欢的舒尔SE535、SE846等。LCDi3的声场非常的大,大到你无法相信这样的声场是来自于入耳耳机,让你误认为你戴的是一副大耳。另外,LCDi3也会带来庭堂感,这个感觉对于喜欢古典音乐同学非常重要。因为Audeze采用平板振膜的缘故,从低音的质感、量感以及高音能够达到的区间都非常出色和高级,我特别喜欢是Audeze的调音和三段的平衡,既不是通过刺激的高音让你初听起来很爽但是不耐听,而是那种多一分就多,少一分太少的那种调音。Audeze的中频也是非常具备质感,人声非常的有魅力。LCDi3相比iSine的一个典型提高就在于对于古典音乐或者大编制音乐的演绎效果,音乐越复杂LCDi3的优势就越明显。如果只是听听流行音乐,其实iSine系列性价比更高。所以,简单总结一下,从声音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在这个价位甚至高一个价位能全面胜过LCDi3的就没有。所以我就非常的奇怪,为什么声音这么出众的耳机,是如此的小众?
LCDi3对于音源和功放是有要求的,这个恐怕就是平板振膜的特点吧,如果音源(或者功放)不够给力,而LCDi3又不会针对声音美化处理,如果准备考虑LCDi3这样的耳机,有一个靠谱的音源和耳房还是需要的。当然,在我的组合里面,无论是Hugo2直接驱动LCDi3还是外接耳房都没有任何问题。我们稍后会说Audeze的另外一项黑科技。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佩戴,为什么会说佩戴问题呢?因为LCDi3实在是太大了,相比其他入耳耳机,LCDi3要大上两三倍(重量上并没有怎么增加)而且LCDi3是开放性设计,也就是说LCDi3背面也会发出声音的开放性设计,从使用场景上感觉跟其他入耳式耳机还是有所区别,我们仔细来说一下。LCDi3提供两种挂耳的方式,一种是选择加装挂耳的挂钩,Audeze提供了几幅不同大小的挂钩,适用不同大小的耳朵。另外一种是参考类似于运动耳机的设置,加装鲨鱼鳍。鲨鱼鳍这样的方式在iSine里面并没有,是LCDi3、LCDi4独有的。从使用便利性上面而言鲨鱼鳍肯定是最方便的,也非常的牢固,拼命摇晃脑袋耳机也不会掉下来。但是,鲨鱼鳍只有一个尺寸,所以长时间(两个小时以上)佩戴耳朵会有点疼。挂钩佩戴舒适性上比鲨鱼鳍要好,挂在耳朵上面长时间佩戴肯定也是没啥问题。从携带角度来看,挂钩就不如鲨鱼鳍了,本来就是一个额外的挂钩,放在包里压来压去估计就掉下来。我最终还是选择了鲨鱼鳍,毕竟我不会几个小时挂着耳机听音乐的那种。LCDi3的入耳部分非常粗大,于是我只能选择S号耳塞配件,我也不知道其他同学的情况,如果你的耳道是有异常人的那种,最好能事先佩戴一下。佩戴问题有可能是困扰很多用户的唯一问题,之前我也说了,其他方面都是优点,唯一可以称得上缺点的就是LCDi3的佩戴跟其他入耳式耳机相比还是要复杂一点。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LCDi3黑科技-闪电线。LCDi3一共提供了三条线,分别是3.5mm插头的线(用于连接正常耳机口),蓝牙线(用于通过蓝牙方式连接耳机)和闪电线。3.5mm线如果认真的用户还是建议换掉,几百块单晶铜的线也比原配的线要好,LCDi3的接头是0.78mm的2-Pin。蓝牙线我买的没有了,所以也没试,下面重点来说一下这条闪电线。Audeze的闪电线官方名称是Cipher Cable,一头是iPhone的Lighting接头,一头是直接连接耳机的2-Pin插头。从设计上看,这款线就是专门为苹果手机系列设计的,Audeze还专门配置了一款App来控制闪电线中间的DSP部分。Audeze一共出了两代闪电线,iSine配置的是一代,LCDi3配置的是二代。一代和二代从外观上很容易区分,一代是三个按钮而二代是四个按钮,具体有啥区别其实我也不清楚。Audeze的闪电线真正意义上把手机直出的声音变得可听。为了让便携音源可听,业界做过很多努力。有朝着国砖方向前进的,重新设计一套从信号处理到功放都满足HIFI标准的便携式终端。另外的思路就是外接数模转换和功放,由于本身供电来源于手机等移动终端,这样形态的产品只能说声音比原来手机直出要好,但是也好的有限。Audeze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就是通过他们专业的调音,来达到可听的效果。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个思路是非常成功的。我不能说iPhone手机通过闪电线DSP调音驱动LCDi3可以达到或者超过国砖驱动3.5mm接头的效果,但是手机有着国砖无法达到的便利性和广泛的曲库来源,而且手机的操控上也比国砖要好的多。这给了一众对音质有要求可能也不太能接受外挂或者干脆无法接受绑一个外挂功放的用户群体一个全新的选择。闪电线出来的声音跟3.5mm接上专业音源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这样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声音的鲜活度和声音的立体感上,但是又有多少用户真正关注这些呢?更何况绝大多数用户还是使用QQ音乐、网易音乐这样音乐源的情况下。闪电线确实把iPhone输出到LCDi3的声音变成了可听的声音,而且还相当不错,闪电线绝对是堪称Audeze的黑科技。闪电线最大的败笔是闪电线的接口设计,它的目标使用场景是用户要么用闪电线,要么用3.5mm的假设基础上,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样的场景不是对立而是可以共存的。我愿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专业的音源驱动3.5mm接口来达到最佳听音效果,但是我也有只用iPhone手机的Apple Music直接听一些音乐,我还有接Mac电脑看看电影的需求。于是我又入手了两件线缆。一个是定制的2-Pin母接头转3.5mm接头的定制线缆,拔插2-Pin接头的操作实在是太麻烦,我也担心耳机的2-Pin插头弄来弄去容易坏。这样的使用方式就变成闪电线接我的定制线缆,直接插入3.5mm线缆就可以直接连接iPhone手机,3.5mm接头也可以直接连接Hugo2的音源。另外一个线缆就是Type-C转Lighting的转接线,Anker有出了一款Audeze认证的线,价格还不算便宜要300块,但是好歹可以直接连接我的Mac电脑的Type-C接口了。
最后,我觉得这样一款耳机只有如此少的用户让我觉得非常神奇和诧异,难得Audeze以如此亲民的价格提供了使用场景如此丰富,音色如此出众的产品,但是国内用户青睐的却很少,可能还是宣传的原因,这也进一步触动了我写一篇文章来给大家安利一下如此出色的一款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