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新青年 于 2022-4-26 16:50 编辑
达音科是致力于全自主研发生产,高品质、高保真音频设备的中国HiFi品牌。在全世界的高端个人音频领域,影响力和知名度都很高。
DTW 1000H是达音科第一款TWS真无线耳机产品,研发周期确实够长。
TWS耳机有区别吗?
我日常使用的TWS耳机,大多数是大厂产品,类似苹果、华为、vivo这些,确实对这些产品的音质没太当回事儿,随便听个响,主要是好用稳定就行了。
印象中现在十几元就可以买到TWS耳机了,十几元到几十元、百元这类,基本都是工厂的通用全工模方案,贴个牌子包装下就可以直接销售了,良心点的也可能稍微设计下外壳。不敢说品质或者稳定什么的。
定价到几百元的时候,一般这种产品,关键部分为品牌自主设计开发,少部分做出妥协,使用现有方案或者模块进行微调。已然具备品质感和稳定性。到这个价位,也开始出现资本极为雄厚的品牌,全自主研发的产品,投放市场获取知名度和占有率,竞争厮杀之激烈,现在看起来都有点惨不忍睹。
最后还有一种,非追求极致化音质,顶着高昂的研发成本和周期,用着最贵的定制化物料,哪哪都要自己做,非要搞个成本超高的高保真TWS出来。最后做出来了,价格也实在不会太低,更难有大众产品般的销量,但就非得做。好吧,不难猜这就是小众高奢HiFi圈子,音质偏执狂喜欢干的事儿。达音科 DTW 1000H就是这种产物。
DTW 1000H是第一款让我感受到TWS类产品,可以存在明显界限感的物件。
DTW 1000H让我明确感受到,一般大众用的TWS,和极端追求音质的TWS,之间存在明显差别。而我之前并不这么觉得。
大众TWS产品,强调功能、使用体验、品质稳定性,也重点强调音质。但音质这东西,玩得久的都知道,TWS是无线产品,而且体积有限。意味着越小巧方便、功能体验越丰富完善,那留给音质的空间,注定压缩的越厉害,所以这是个悖论。
好,市面上也不缺音质大厂,做TWS产品,真的有在主打音质。结果如何呢?我觉得可以定义为,产品的音质,已经尽可能少的妥协了。是的,还是妥协了,而且这个妥协程度,还不足以让我选择音质。因此我日常选择使用大厂的产品,好用、稳定优先,音质暂且算了。
DTW 1000H听过后,我觉得市场已经有理由,将TWS产品划分为售价高昂的纯音质TWS,和一般定价的,偏综合体验的大众化TWS产品。因为DTW 1000H的声音,一耳朵听下来,就知道与一般TWS的界限感,实在是太明显了。
DTW 1000H的耳机腔体,从充电盒拿出来的那一刻,就已经意识到HiFi TWS与传统TWS的区别了,体积明显更大和更厚的腔体——达音科很努力了,硬生生将更为宽大的高品质分频电路、芯片、天线、麦克风、指示灯,以及两颗定制娄氏动铁单元,再加一颗全自主研发的,液晶镀铍微动圈单元和它的独立声学腔室,塞进了这样小的体积里。
外观上有3点,充电盒使用真皮覆盖,这是非常少见的手法,对此我倒没有特殊好感在里面,只知道真皮成本要高出一般人造皮很多(没记错是十倍不止),不过DTW 1000H整体成本已经奇高了,想必也不差这点皮钱。
另一点是,除去真皮部分,打开充电仓可见的塑料部分,在我看来稍显廉价的感觉,盖子内侧蚀刻的字体,也略显质朴,不够精致。其实这也侧面证明了,DTW 1000H是花了大价钱,全自主研发生产,全部都是达音科自己一点点做出来的,充分保障音质最大化发挥,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干扰或局限。白色电量指示灯和Type c接口部分的工艺和设计我觉得不错,没什么吐槽的地方。
第三点是,耳机腔体外壳为磨砂材质,增加佩戴时的摩擦力,不易滑落。虽说腔体体积偏大,但就贴合性而言,基于我自己的耳朵和佩戴感受,第一次戴上时,我完全没想到能做到这么好的人耳贴合度,是我使用过的,纯入耳式耳机里,贴合度和舒适度最高的。再次强调,我不保证别人的耳朵和我有一样的体验。
内在部分我罗列下:
2颗定制美国娄氏动铁单元,一颗负责高频,一颗负责极高频;
一颗达音科全自主开发的微动圈单元,并为此单元性能发挥做了独立声学腔室,振膜材质为液晶镀铍,负责中、低频段;
DTW 1000H耳机本体续航时间为8小时,配合充电仓总续航为40小时;
TWS+,双向双通双主机,支持单耳模式;
支持双麦协同的ENC降噪高清通话,IPX4防水等级,触控操作;
支持无线充电,手机可以反向给DTW 1000H充电;
附送全尺寸Spinfit柔软舒适耳套;
高通旗舰主控,蓝牙5.2传输,支持Aptxadaptive协议,可调节三种聆听模式,分别为纯音、游戏、通透模式;
这里就Aptx adaptive模式多说两句,可以简单理解为更为先进的aptx协议,结合了传统的aptx hd高清协议和aptx ll低延迟协议的优点,同时更为智能和便捷的根据情况进行自适应调整。因为apexll低延迟协议,带宽偏低,虽说传输快速,连接稳定,但对音质有一定影响,而aptx hd虽说带宽高保证音质尽可能发挥,但热量高、耗电、延迟高、稳定性等问题同样存在。所以开发出来了二者尽可能取优的aptx adaptive解决方案。
所以我猜说游戏模式和纯音模式的设定,和这个协议有浮动调节空间有关,音质就锁定高带宽,游戏就锁定低延迟。当然这只是猜想,达音科应该是花了挺大功夫,或者和协议方有深度合作,把这个协议给吃透了。
我觉得通透模式更值得一提,DTW 1000H开启通透模式后,音乐的音量会降低一部分,同时,对周边声音的感觉,变得非常明确和真实。我开始没搞明白什么意思,仔细听了一会,才发现DTW 1000H其实也是通过麦克风拾取周边声音到用户耳朵。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它耳机的通透模式,用户马上就会发现,明显是麦克风用力拾音给耳朵,周边声音听起来很假很刻意。而DTW 1000H的通透模式,让用户很难察觉声音原来是麦克风拾取来的。很棒的通透模式。
我觉得这次很难讲明白DTW 1000H的音质。
我第一耳朵听DTW 1000H,反应是:哎呦?这个声音,听起来和平时听的TWS耳机完全不一样啊。
所以我说我明确感受到了界限感。HiFi品牌做的纯音质TWS耳机,和一般TWS耳机,在音质上的,明显的,界限感。我第一次明确感受到这种界限感。
一般的TWS,声音框架完整,均衡,声底听起来大差不差,也可以做出比较“有意思”的调音,甜美、颗粒感、温暖、灵动什么的,都是可以有的。
DTW 1000H听起来呢?声底素质层面,声音的细节明显多,而且是多了很多。不光框架完整,大层面的细节都有,你会在DTW 1000H听到很多窸窸窣窣的小细节,充斥着整个声音画面。你还会明确感知到,这些细节从始至终,从出现到消失,有活蹦乱跳的感觉,不是死板的,而是有血肉、有生命感的鲜活存在,都是清晰可闻,感受真实的。这个其实是高解析力下的微动态表现。
你可能在TWS耳机上,听过很大的声场,但仅仅停留在声场大,其它感受不多。而DTW 1000H呢,你依旧可闻其声场的宽阔,而宽阔的同时,声场内部,你可以感知到明显的声音丰盈感,大而饱满,细密又扎实。这很容易让你沉浸到声音中去,这种被声音完整、细致的覆盖、包围的感觉,就是声音的氛围感。而仔细分辨整个声场内的各个声部,对声音形体的塑造,各种声音的凝聚点,是完整和扎实的。而各种声音明确、有序的排列,追溯其定位,也是准确的位置,饱满的同时,层次分明的秩序感,你会察觉到DTW 1000H声音的完整和规整性。
调音部分,通过对达音科以往产品的体验,其音色往往偏向于一种基于高解析力、优良动态表现下的——春日清风徐来之凉意、通透、弥散感、洒脱感凸显。
而这次的DTW 1000H,继承了达音科品牌音色的通透、弥散感、洒脱感。但整体氛围不再那么清凉,而是多了些许暖意,使得甜美和富有情调的人声情感更为明显,还额外增加了些许松弛度的声音,有午后窝在暖阳下的惬意感。达音科由凉转暖的调音,就和最近的天气一样有意思。
DTW 1000H售价1380元,从TWS角度来看,属于昂贵的范畴,但又不难从其比肩HiFi的用料和配置上,察觉到达音科对这款DTW 1000H TWS耳机定价的克制,以及作为品牌首款TWS产品,对市场寄予的厚望。
从小众高奢有线耳机的角度,DTW 1000H的定价其实很入门,我看有朋友说,这音质不输千元有线耳机,我想这个朋友是尽可能在克制,毕竟说DTW 1000H的音质比大多数千元有线耳机好的话,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争执,不是吗?
最后,我觉得DTW 1000H应该定义为,一款献给纯音乐爱好者的,呕心沥血的TWS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