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fodct 发表于 2008-1-20 17:11:37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1-20 11:25 发表
有一点大家注意一下: 耳机这个产品,是无法100%机器流水线制造的. 有一些环节是一定要手工干的,哪怕是森海,拜亚,AKG那样的大厂,也是如此.

另外开公司做产品都要赚钱的,看做什么而已.靠花花绿绿的时尚耳机/耳塞赚钱的公司看太多了,CES上放眼都是,所以看到歌德先生靠钻研,实验发烧耳机赚钱,还觉得亲切.他的RS1传说中实验了多少种木头,我跟他确认过,真是如此. 他是一种种材料试过去,靠耳朵听的.

这里提到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在国内,RA1引起很大争议的原因之一就是其简单到极点的电路,便宜到极点的材料,及其高昂的售价。我想那些叫唤的人都忽略掉了一些潜在的成本价值, 比如那些简单的电阻电容的数值和型号,乃至运放的选择,都是歌德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反复比较才确定的。大家都知道diy时采用数值为464R的电阻,又有几个人意识到,Grado是怎么从阻山阻海里选定464R呢? 同理适用于那个4556A运放以及5Uf的Solen电容。 每个东西都凝结着设计师的心血。所以我始终认为RA1的价格不算便宜,但也绝不算贵。

想起某位仁兄回帖时的一句精辟总结 "人家的hi-fi是用耳朵,我们的hi-fi是用眼睛"

CXD2678 发表于 2008-1-20 19:24:05

顶LS的, 我们通常缺乏这种判断力.

musictigerhan 发表于 2008-1-20 19:47:36

LS的LS 顶

子木 发表于 2008-1-20 20:34:50

464R?

E96/E24,没什么神秘的

nadesicozhao 发表于 2008-1-20 22:11:36

有机会想听听子木版主的仿RA1:P

wwguodong 发表于 2008-1-21 12:59:04

经典呀,经典!传奇呀,传奇!

小小啤酒肚 发表于 2008-1-21 14:19:25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1-19 12:46 发表
歌德先生曰: 他是从小跟着叔叔,即歌德公司创始人Joseph Grado从底层做起的. 他叔叔是个非常棒的男高音,对人声的"美声"有着专业的理解. 在他的熏陶下,John Grado也认为HI-FI系统最重要的地方是中频,是能播好人声. 整个20-20000赫兹的可闻频带内,中频的信息量最大,对整体声音影响最大. 现在很多厂商追求超高频的延伸,追求到2万赫兹以上,OK,那当然不是不要紧,但存在于2万赫兹以上的"信息",占全部声音的多少%呢? 即使是15000赫兹以上的高频段,它包含的信息,是占全部声音的多少%呢? 即使把高频搞得超级好了,如果中频效果不佳,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是西瓜和芝麻的关系.

所以歌德先生最注重的还是音乐的中频段的重播质量

真是跟自己的感觉很一致,记得很早以前曾发过一个帖子讨论过这个问题的。

小小啤酒肚 发表于 2008-1-21 14:39:35

补一句,可能中国要出现歌德这样的玩家,比较难。最起码,人家歌德不愁房子住,人家不用交房租。有了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才能安下心搞自己的爱好。

子木 发表于 2008-1-21 15:28:47

原帖由 小小啤酒肚 于 2008-1-21 14:39 发表
补一句,可能中国要出现歌德这样的玩家,比较难。最起码,人家歌德不愁房子住,人家不用交房租。有了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才能安下心搞自己的爱好。

关键中的关键!

另外补充--文化

小白 发表于 2008-1-21 15:31:58

确实,文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到歌德的HI-FI文化,是扎根于意大利歌剧美声的审美趣味. 我们中国呢? 在音乐文化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扎根的地方. 扎根于民乐? 这样搞出来的东西不知有几人要听.

虽然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悠久和深厚的文化道统,但在音乐文化方面,没有什么大可称道之处,也没有什么能让当今HI-FI设计者能扎根和吸取养分,获得启迪的土壤.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8-1-21 15:33 编辑 ]

小小啤酒肚 发表于 2008-1-21 16:54:56

类似歌德这种,在中国以前有很多,但不是搞耳机艺术。雕刻、绘画、书法、陶瓷……很多的民间艺人。区别在于,歌德使产品市场化,得到全球更多人的认可,而中国的艺术作品,很多湮没掉了。

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因为信息的不畅通,反而有些人能静下心搞研究(肚子填饱与否就不知道啦);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发达国家也有人能静下心搞研究。偏偏是当今的中国,夹在两者中间,弄了个“四不像”。;P

CXD2678 发表于 2008-1-21 18:38:59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1-21 15:31 发表
确实,文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到歌德的HI-FI文化,是扎根于意大利歌剧美声的审美趣味. 我们中国呢? 在音乐文化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扎根的地方. 扎根于民乐? 这样搞出来的东西不知有几人要听.

虽然中国是 ...

因为构成现今艺术乃至科技基础的文艺复兴, 没咱什么事儿!

nadesicozhao 发表于 2008-1-21 22:03:12

民乐应该将还是很有听头的东西
但是说实话,我也没听过一套完整的中国器材能放民乐很感人的。。。

倒是柏林之声一套啥的放出来的还真不错

CXD2678 发表于 2008-1-21 22:07:17

rs1放民乐, 我认为很不错。

KGy 发表于 2008-1-22 00:26:57

从很多方面讲,民乐是不如西洋音乐。。。这方面小白版主应该是行家。
民乐没有宏大的规模和气势,没有宽广的音域,甚至可以说汉族的乐器就不占有主流优势。不过我所知道的民乐的范围,已经够我听的了——其中的韵味,有着无限的空间。其他的东西我也听不懂,呵呵。

这个音乐的问题,完全是个人喜好的问题。

光是气势和音域两条,就限制了对器材的“需求”,就算是国内hifi的厂家,也不会基于民乐去调音。

不过民乐的有些东西还是很考验器材。诸位可以试试笛子的音乐。笛膜的震动比较复杂——控制力不好的话,耳机重放出来的只有极为刺耳的声音。不论曲笛还是邦笛都相当考验。
我的SR60在老sony 2AA电池的随身听上就出了很可怕的声音,磁带是俞逊发的——加这句话,算是没跑题,呵呵。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查看完整版本: 小白拜访歌德公司全程记录(更新完整)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