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皱一池春水,干卿耳事?
本帖最后由 Pan 于 2020-12-12 19:03 编辑世上有两种存在:一种叫“认知存在”;一种叫“感知存在”。
微风吹过平湖,对水质影响不大,可对视觉带来冲击,可谓不少。
在感观世界里,自然有不可理喻。
会不会有美人鱼浮出水面,也许是一条大鳄鱼 水质和波澜对比,文人逻辑真的是hifi的源泉,可产品偏偏是理工男搞出来的,有点意思。 能感知的线材变化属于唯心主义范畴----黑格尔。。。 吾心即宇宙~~~ 有脑放就够了 感知和认知有能力大小的差别,两者都需要悟性➕经验,而且感知可以帮助认知,反过来,认知也可以帮助感知。同样的事物,有些人感知不了,只是悟性不够,经验缺乏罢了。 HIFI靠命 很多人只相信眼睛不相信耳朵的,那么,其实很多差别是眼睛可以看到的——比如数字信号的质量可以直观在示波器上看波形、jitter可以测量、还可以看“眼图”——眼睛看到差别后,耳朵就一定听出来了吗?如果是的话,除了脑放我们还有眼放吗?如果眼睛看到不同了耳朵还是听不出怎么办呢?
归根到底,听得出听不出,还是个很个人化的事情。 音乐本身也是一门玄学,同样一首歌或曲子,有的人听得摇头晃脑,内牛
满面,有的人听得皱眉不屑,哪怕大师作品也不以为然。
一句话,船渡有缘人。 不管是认知还是感知,最终都决定于你自己的最深处的大脑 小白 发表于 2020-12-14 11:00
很多人只相信眼睛不相信耳朵的,那么,其实很多差别是眼睛可以看到的——比如数字信号的质量可以直观在示波 ...
如果这属于个人化的事情,那么还有讨论价值吗? 肥程 发表于 2020-12-14 19:18
如果这属于个人化的事情,那么还有讨论价值吗?
个人化的事情更有讨论价值啊。公认的事情有啥多讨论的。地球围绕太阳转,OVER,无需讨论。 小白 发表于 2020-12-14 19:37
个人化的事情更有讨论价值啊。公认的事情有啥多讨论的。地球围绕太阳转,OVER,无需讨论。
所有的有效交流都需要基准,也就是共性而不是个性。很简单一个例子:如果两个人听同一台机器,得出了两个完全相反的听感,请问哪一个是可信的? 肥程 发表于 2020-12-14 19:52
所有的有效交流都需要基准,也就是共性而不是个性。很简单一个例子:如果两个人听同一台机器,得出了两个 ...
所以叫主观听感呀。客观的只有测试指标。HIFI明显是一种带审美性质的活动,当然主观成分很多。不说选美、鉴赏字画那种纯审美活动,就连体育竞技也有很多是靠裁判打分的,同样有主观成分,一个体操运动员表演完,裁判打分不同怎么办?有规则呀,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平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