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老唱片

[复制链接]

214

主题

3312

帖子

21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4-11 14: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布鲁克纳《零号交响曲》夏伊与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DECCA 421 593-2
尽管我很喜欢布鲁克纳但没有这张片。音乐没有问题,没听过,录音如何说不准了。夏伊是与拉特尔等同辈同等级的后人,这些应该都是扬名立业的代表录音吧?

夏伊有张bruckner的No.9,给我的感觉就象用久了的橡皮筋或是关不上的龙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3312

帖子

21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4-11 11: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板特意强调要听出一片片、一层层的弦乐。

这是不够的,要能听到一把把的弦乐才到家,而这是除了屏风以外谁也作不到的,
我到不是说圣马丁有多好,但起码弦乐非常好,另外跟DECCA夸张的录音方式和用了成堆的话筒也有关系。
上次philips录国交,也是成堆的话筒,弦乐极不正常的好,我听《咏雪》时简直奇怪的要命。
DG路爱乐就没这个假象,声音平衡自然清晰舒展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3312

帖子

21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4-11 11: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这位赵拓为什么不喜欢BIS的唱片,
大概关键在于BIS也是单点录音专家,再有不喜欢DELOS唱片的人也不少,说DELOS太硬,大概也是美丽的失真加的太少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3312

帖子

21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4-11 11: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斯托可夫斯基哪里是指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3312

帖子

21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4-11 12: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对“TAS”上榜碟片有个深刻体会,只要旋律好听的,往往对音效惊喜的激情可以使我们忘记了演绎。

也不尽然,你听听RR录的大植莹次的《大地之歌》就知道这个演绎是多么的失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3312

帖子

21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4-11 12: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厌decca和威尔金森,一副英国小资自恋的模样,油头粉面的

一点没错,你听CHESKY买走的读者文摘版,还能听出来一把一把的剪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3312

帖子

21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4-11 12: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拿“黄金四季”烤系统、调声音,不客气说,一定出乱子。

太对了,一个洛杉矶的垃圾乐队,在82年???的录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4531

帖子

11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10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4-11 12: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烧唱片?

谷雨,说说你的那张金碟和你刻录碟的同一曲目哪个音质好...

怪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2512

帖子

108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8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4-11 10: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8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4-12 09: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演录具佳”形容音响发烧友对音质的追求非常贴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943

帖子

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6
注册时间
2003-1-12
发表于 2003-4-11 10: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老唱片...

另:你老再发长贴,在头帖中应注明,结束时也标出,大家就不要在中间加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5

帖子

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3
注册时间
2003-2-13
发表于 2003-4-11 21: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上面的唱片我也有几张象穆特的卡门幻想区、海飞兹的柴氏小协、小克莱伯的贝五、贝七等,我觉得喜欢发烧片也没什么不对,音响发烧不就是追求演录具佳的音效过瘾吗。大多数发烧友并不会也无法进行版本比较(特别是正版碟),在某部作品只能收藏一张碟的情况下,参考一些榜单和评论也无可厚非(哪位烧友敢说自己从不看榜单选碟的?),就象玩过几十副耳机的人是极个别人一样,听过几十个版本贝五、四季的人也是极个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5

帖子

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3
注册时间
2003-2-13
发表于 2003-4-12 12: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演录具佳就是演绎和录音都非常优秀。这是从字面上解释。

举个例子:上面的发烧唱片里,有一张海飞兹的柴氏小提琴协奏曲,这就是一张演录具佳的唱片。其实演录具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好象体育比赛破记录一样,老天帮忙,观众支持,选手状态最佳等等因素综合在一起才能破记录。我回到演绎,首先海飞兹是最适合演绎此协奏曲的人之一,因为柴科夫斯基的这首协奏曲原来就是题献给海飞兹的老师奥尔的,海飞兹是在演绎本民族的东西,他有这个资格创造出最佳演绎,这就象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最佳演绎者一定是中国人一样,这里面不单是演奏水平的问题,只要听听外国演奏家录的梁祝就知道了。其次海飞兹一生也不只一次地录过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但最终流传于世的还是1957年的这个,这也说明它是最佳演绎。再说录音,为这个演绎操刀的是RCA的王牌录音师Lewis Layton(刘易斯 雷顿),在当时RCA开创了Lining Stereo时代,为世人留下了一大批灯胆时代的立体声优秀模拟录音,而模拟时代的海飞兹-莱纳-芝加哥交响-雷顿更是公认的黄金组合,我所拥有的这一组合的CD没有一张让我失望,正是这一黄金组合在1957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演录具佳的柴氏小提琴协奏曲的最佳版本,1993年由RCA再版制成CD发行,这一版本几乎可以在世界上所有的榜单上找到,凡是评价柴氏小协的无一可以漏掉此版本。只是今日在中国的家电论坛和耳机俱乐部的BBS上它被列为不要购买之列。呜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5

帖子

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3
注册时间
2003-2-13
发表于 2003-4-12 12: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打错了一个地方“Lining”应为“Liv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4-12 19: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这位朋友似乎没有仔细看帖子内容啊,我再把关于张海飞兹拉老柴小协的内容贴上吧

赵拓原帖子:
10.柴科夫斯基、西贝柳丝《小提琴协奏曲》海飞兹小提琴 RCA 37054
这不是一款老录音吗?是的!但里面海飞兹那独特而富有魅力的琴声确实少见,确实让人迷恋。我不知当时的录音师刘易斯、雷顿是怎么弄的,至少到目前为止,恐怕还没有那一款小提琴录音敢言出其右者。噢,当然,也许仅仅是海飞兹本人的原因吧,他的发声是那么的特别,个性是那么的强烈。相当初第一次听他的录音就诧在那儿了,那么丰润如鹅毛般的声音,那么的挥洒自如,真让人惊叹啊!那声音有时可以让人忘记作品本身的演绎。说到演绎,至少到目前为止,他的勃拉姆斯、他的西贝柳丝等在我个人看来都是他人难以企及的。听了他的《苏格兰幻想曲》,再听听阿卡多等人的演奏,就象两部不同的作品一样,阿卡多等人的演奏就显得乏味多了,虽然阿卡多等人经常录制发烧碟。


我个人体会的帖子:
10.柴科夫斯基、西贝柳丝《小提琴协奏曲》海飞兹小提琴 RCA 37054
我有几张海飞兹的小提琴,不是很多,但也不少了,日本特别版、单声道的、RCA的。从演绎来说,看来年轻时候的还是更好些,尽管是单声道的。其实但声道重播是要求更高的。后来的录音好些,声音冷冰冰,总怀疑他似乎是手有些僵硬,未能自如地控制声音?

我们对海飞兹都很称赞,尽管他最好的演绎和录音是哪个不好说,可也没有说他的唱片是“列为不要购买之列”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2-11 09:58 , Processed in 0.100358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