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不灭紫焱 于 2016-8-2 12:52 编辑
避震这个话题,扯了几十年了,大众还是浮于耳朵收货这个玄学阶段,到底是什么因素为什么对音质产生了影响?作者浸淫避震乐趣不疲十数年,从一个玩家一步一步走到DIYER,以下是这些年一些个人总结的理论看法,供大家讨论批判,希望大家在通过避震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
1.避震理论的前提 抛开键盘否定党以及木耳不论,这个所谓的前提目前基本已经为大家所认可了,即:避震并非是字面上的“避”震。 假设没有被外界震动影响就会好声,那么磁悬浮、气垫等结构就是最佳的方式,根本不需要多高级的材料和复杂的结构设计。但高价的脚钉、脚架、垫材很少会使用设计目的为隔绝外界震动的结构(即上文所说的磁悬浮、气垫模式),至少本人孤陋寡闻,没有见到过大厂有此类高端产品。有人会说这些钉子架子板子上去了当然能隔绝一些外界震动,但是我们讨论的是器材结构之所以设计成这样,他所追求的目的,目的如果是隔绝震动,那么使用非空气隔离的手段来达到就不是最佳的手段,因为空气的传导振动性能比任何固体液体都要差。
2.避震产品的原理 关于设计的原理,各大品牌众说纷纭,各说各的好,我们化繁为简,只从2个方面来讨论,即材料和结构。 ①材料 材料的选用,各厂商的口径是一致的,均若有若无的提到一个概念:衰减性。 首先我们需要给衰减性下定义,通常而言硬度越大、密度越大的物体,衰减性就越差,因为内部结构紧致,振动一路传输无法衰减;表面硬度高,导致接触面上的碰撞振动也几乎无法衰减。举例来看:音波属于振动的概念,而吸音材料无一例外都运用了软性低密度材料,为了取它的高衰减性。 在衰减性定义前提下,下面我们来个实例来分析:铁格龙TMX脚钉。
该脚钉钉体和钉垫用镁合金,钉垫外面再包了一个木碗。用镁的理由官方叙述是镁的衰减性比其他金属好。大家如果有用过TMX,就会发现TMX的钉尖十分软,重的器材一压就会破皮,而随着皮破,钉子内部有液体会渗出,而且皮会被液体泡起皱,那么这个液体又是什么鬼,木碗又是什么用意。让我们把钉子和钉垫从木碗里单独取出放在器材下听一下吧,高频又亮又刺,低频少了一大圈,声场得益于高频增量,开阔了一些。由前文所知,木头的衰减性能高于金属,那么很容易得出结论,tiglon自己就发现了镁的衰减性是不够的!所以要加上一个木头外壳以便再增加整体的衰减性能,那么里面渗出的液体,毫无疑问也是为了增加衰减性加上去的,关于是什么液体这里不做深究,因为液体比固体的衰减性强是很容易理解的。 从原理上看,既然厂家优先选用衰减性好的材料,那么完全衰减掉机器内部的振动应该就能最好声了,可是镁合金钉子,这个镁的衰减性并没有木头和液体好,为何要用镁,不直接用木头灌液体,镁合金在这里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有人会说,光用高衰减性的产品会糊会软脚,比如纯木头脚钉比较糊,加个铜钉尖就会通透很多。没错,这是具体的表现结果,但是本文的目的是总结出原因,下面为了能让这个结果的产生原因便于理解,作者提出一个新的材料性质概念:导震性。 导震性即材料传输震动的能力,导震性越强的材料,震动经过材料到达另一端的速度就越快,也就是说,相当于排放器材内部震动的速度会更快。在选择材料上,导震性强的通常都是金属,而且硬度越高的金属导震性越强。在TMX脚钉上,我们可以看到镁钉的结构位于整套钉子的上顶端,用于接收器材振动源的振动,然后利用其较高的传输性传输到下层钉垫进行衰减(镁本身也具有良好的衰减性,可以说是边传输边衰减),但无奈的是如果是纯镁合金,其受限于钉子体积较小,衰减性能不足,仅用这么点料会引来高频偏亮毛刺、没低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铁格龙再在外面套了一个木碗,用于最底端吸收镁钉体无法吸收彻底的余震。 我们可以再从其他一些产品来验证这个导震+吸震系统的理论。 木内和夫RF999 MT MK2 钉垫 使用了特殊金属+樱桃木 特殊金属部分猜测是钨钢,取其超高的传输速度和兼顾不错的衰减性,而樱桃木的使用就有点意思了。樱桃木的密度只有0.6,不沉于水,非常轻,在木料中是最常见的密度(大半木头都这个密度),质地也比较软,上有更重的檀木,下有更轻的松木,用在这里只从木料性质来看,说出来我都有点不好意思,我猜测最大的原因是樱桃木颜色好看。。。。。。 好,我估计肯定有人要说到另一个概念了:谐振频率。人家用樱桃木是因为樱桃木在这个垫子里谐振性能好,所以好声。那么接下去我们就来讨论为什么我不认为樱桃木在这里有谐振频率的问题,只是取其衰减性和外观。
②结构 首先我们来说说脚钉这个名字,脚钉脚钉顾名思义,钉子是其最常见的结构形态。但大家但凡用过钉子就知道,摆放可比一个柱子难多了,因为钉尖容易打滑歪倒,既然使用不便,为什么厂家都喜欢用钉子? 震动在物理上属于波,波的传导具有在漏斗形的结构中,容易从大截面方向进入,而难以从漏斗尖逆行回来的特性。我们可以以声波为例,拿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证明,拿个漏斗,将漏斗尖插入耳朵,你会听到更多的声音,反过来,你将漏斗正面扣在耳朵上,你几乎听不到声音了,因为尖部进入的声波(振动)实在太小了。脚钉使用钉子,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将震动的方向性指定为从器材》钉尖》钉垫,而不容易接收到外界振动反馈回器材的干扰,更不会接收到钉垫谐振后的反馈。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头去看木内和夫RF999钉垫的设计,樱桃木远在最底层,而且该产品名为钉垫,大概率上面是会配上钉子用的,钉尖朝下,即震动传导方向为由上而下。现在应该不会有人再说取樱桃木是因为谐振好听的缘故了吧,因为从导震路线来看,好像谐振基本没有什么机会反馈回去。 分析完钉状结构的理论,我们同样的,再拿一个实例来推理看看,这次出场的是大名鼎鼎的德国FE系列脚钉。
FE系列的特点,是运用了球体颗粒作为衔接上下层的结构,球体的材料据作者推测可能是氧化锆(只能烧结成球,很难加工形状),使用该材料的原因是应该是取氧化锆的超高硬度(超高导震性)。拆开钉子来看,在球体的上下面具有2个半球凹槽,他的秘诀可能在于两个凹槽的尺寸有细微不同,上凹槽对球体的贴面要略大于下凹槽对球体的贴面面积,这样可以限制住震动的流向性,但加工精度的需求非常的高,稍有偏差立即会造成相反的效果。我猜想,这可能就是国内这么多高仿的为什么就是做不到和原版声音一致的其中一个原因吧。 说完传输结构,再来说一下钉子体积和对应器材重量的关系,这里过多的深层问题不做研究,只提一下三个方面的关系因素,接触面、容震能力和排震速度。 接触面包括钉子各部件之间的接触面以及最重要的:脚钉的上表面和器材直接接触的部分,这一部分相当于音响系统的电源总线,所有器材震动都从这里出发,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接触面各项参数里对音质影响最大的关键因素莫过于接触点的饱满度。当我们用震动按摩器(别想歪了,我说的是老年人用的那种)的时候,如果单点轻触皮肤,只会有轻微的瘙痒感,但是用力压实在皮肤上后,大半身体都能感觉到振动(当然,你功率要稍微开大一点),而相应的,按摩棒本身的振动减少了。由此现象不难理解,越饱满的接触点,排放震动的效率越高。那么器材过轻必将导致脚钉和器材的接触面压不实(即饱满度不够),接触点一松散,震动就难以高效率排出去,自然脚钉的效率就大大折扣了。那么有人又问了过重的器材,为何很多钉子也会效果大打折扣呢,不是照你说的应该压得越饱满越好吗?这里有2种情况,一种是机器本身不重,压了重物,一种是机器本身就非常重,两种情况要分开讨论。前者声音的变化主要来自压的重物改变了机器的谐振点(因为重物和机器之间没有震动的导向性,是互相反馈的作用的),而后者我们需要提出另一个概念“容震能力”来解释。 容震能力,就好比一个污水处理池,震动量好比污水量,池子越大,同一时间内能处理的污水就越多。容震能力越强的脚钉,同一时间内能进行衰减的震动量也越大,就可以支持更大更强的震动源。避震工具的容震能力一般与避震工具的体积成正比(越大池子越大),同他所使用的材料的衰减性也成正比(衰减性越高池子的处理性能越好),因此大号的脚钉才能支持大功率的较重器材,而大功率的器材使用的牛都比较大、重,这就是为什么太重的器材压上去反而不好,因为振动太多,处理不干净了。表现在具体的音质上,通常就会结像糊大、低频肥厚。 接下来说第三个因素,排震速度。 排震速度的概念很容易理解,就是器材的震动被避震工具吸收出去的速度。我们可以对比FE的大钉和小钉,大钉的球体使用量是小钉的数倍,而这种球体的硬度堪比钻石,几十公斤压上去根本就是无关痛痒,根本不用考虑会压碎的问题,但厂家增加了如此多的球体,却没有相应的将官方推荐适配器材重量提高数倍,其原因就在于不是为了提高抗压性能,而是为了增加对高震动源的排震速度。球体作为导震点,使用量增加了数个之后,他的排震速度也提高到了小钉的数倍之多,对付重的器材自然是不在话下了。这里举了FE为例子,是因为他的球体设计目的明确,使用量对比也很直观,而纵观各路厂家使用的导震手法繁多,其他的一些结构变化就不在这里一一细说了。 目前在小钉子的售价以及体积较小的前提下,是较难实现高排震速和高容震能力兼顾的要求的(体积大用料贵,导震结构的增加会增加加工成本),而这两者缺一不可,且具有水桶效应,因此目前市场上的大大小小的脚钉一般都有着非常针对的适用器材“吨位”的官方推荐,不过这些吨位推荐也是比较含糊的,毕竟每个机器的总重和牛的功率比例不尽相同,到底要用多大的钉子,只能留给用户慢慢自己折腾测试了。
全文完
2016.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