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lHammer 发表于 2012-6-1 11:35:52

贝多芬1804年失聪,1804年后创作的作品有:

第四交响曲 Symphonie No.4 Op.60 1806.10 降B大调
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 (命运)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调
交响曲 第六交响曲 (田园) 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调
交响曲 第七交响曲 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调
交响曲 第八交响曲 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调
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 (合唱) 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调
交响曲 第十交响曲 Symphonie No.10   遗稿   
交响曲 战争交响曲 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调
序曲 莱奥诺拉 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序曲 艾格蒙特 Egmond   1809   
序曲 科里奥兰 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调
   
序曲 斯蒂芬国王 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序曲 向大厦献礼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调
   
序曲 命名日庆典序曲 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调
雅典的废墟 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舞曲 11首维也纳舞曲 11 Wienertanze WoO.17 1818-1820   
舞曲 庆贺小步舞曲 Grarulations Menuett WoO.3 1822   
进行曲 为乐队而作的进行曲(6首) Marsh for Orchetra WoO.18-22,24,29 1809-1810   

协奏曲 第四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调
协奏曲 第五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5 Op.78   降E大调
协奏曲 第六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D Op.61 1807   

幻想曲 合唱幻想曲 Fantasie fur Klavier,Chor Und Orchester Op.80 1808 C小调

MetalHammer 发表于 2012-6-1 11:52:06

“论坛上也经常看得到这样的月经贴,大致意思就是发烧友应该把精力放在音乐上,不要放在器材上。言下之意一般的器材就能很好的表达音乐了,足够了。可见普通器材与Hifi器材的差异并不在于音乐的表达能力上。一个器材设计者如果仅仅以表达音乐为目标,那他很可能永远停留在低端器材的层面上,一辈子都做不出高级器材!!!”—————— 我实在搞不清您到底想表达什么,怎么又把发烧友跟器材设计扯一起了。:lol 难不成论坛要改名为“耳机发烧友兼器材设计师俱乐部”?

[ 本帖最后由 MetalHammer 于 2012-6-1 12:04 编辑 ]

sanlymei 发表于 2012-6-1 13:22:33

没有PK没有提高~~~~:lol

amex 发表于 2012-6-1 15:15:35

原帖由 MetalHammer 于 2012-6-1 11:2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懂音乐没用,要懂声音” 。。。。 楼主在搞什么啊。。。。。。合着您听完几十万元的器材就春哥附体学会编曲学会创作了?贝多芬失聪听照样创作出了不朽的作品!!!呵呵 楼主的观点简直可笑的让人蛋疼。我都怀疑我来 ... :lol贝多芬就算不失聪他也不会造耳放谢谢

小白 发表于 2012-6-1 18:09:52

贝多芬不是做耳放的。阿巴多也不是做耳放的,所以他们做不来耳放很正常。但在会做耳放的人里面,音乐修养、对音乐的热情,就真的蛮重要的。

如果是专职做放大器的师傅也好、设计师也好,对音乐不熟悉、不喜欢、没有热情,那他的作品,不听也罢。

palchiu 发表于 2012-6-2 17:10:30

贝多芬的耳放 :P

5522348 发表于 2012-6-2 22:15:00

懂音乐 不是建立在懂声音的基础上吗?

Dumbarton 发表于 2012-6-3 21:04:03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6-1 18:0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是专职做放大器的师傅也好、设计师也好,对音乐不熟悉、不喜欢、没有热情,那他的作品,不听也罢。

那不是专职的、说懂音乐没用的某人改磨的某作品还值得如此推崇吗?

小白 发表于 2012-6-3 21:10:56

原帖由 Dumbarton 于 2012-6-3 21:0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那不是专职的、说懂音乐没用的某人改磨的某作品还值得如此推崇吗?


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我一贯的观点——hi-fi设计师,只靠作品说话,其他哪怕也哑巴也ok。

激光鼠 发表于 2012-6-3 23:36:09

音乐学院学些什么东西?音乐学院学的东西对设计音响有用么?

vanbeethoven 发表于 2012-6-4 00:01:26

不同意老鼠的观点。

声音(Sound)是静态的,音乐(Music)是流动的艺术。光把静态声音做好的机器,不一定能重播好音乐。

激光鼠 发表于 2012-6-4 07:21:07

偶想偶看出观点差异的原因了:对声音和音乐的定义不同。
楼上持反对意见的朋友们理解的音乐,偶认为是属于声音范畴的。偶理解的音乐,指的是在音乐学院所学的那些专业的东西,比如和弦、对位、调性。。。。

lm0577 发表于 2012-6-4 13:37:53

我觉得言辞不必追求100%正确,不是写博士毕业论文。
从某些角度来看,楼主的发言是有道理的!

sigur79ros 发表于 2012-6-4 14:07:04

楼主的发言是有道理的!:lol

MetalHammer 发表于 2012-6-4 14:21:34

原帖由 激光鼠 于 2012-6-4 07:2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偶想偶看出观点差异的原因了:对声音和音乐的定义不同。
楼上持反对意见的朋友们理解的音乐,偶认为是属于声音范畴的。偶理解的音乐,指的是在音乐学院所学的那些专业的东西,比如和弦、对位、调性。。。。
对呀,和弦、调性、旋律这些“抽象的”因素跟音质没有必然联系吧?好的器材能够正确的表现音色,细节等,有助于聆听者更透彻的剖析音乐;同样,一般的器材阻碍不了人们对音乐的理解过程,我用mx760听张学友跟用sr225i听的差别是声音层面的,歌曲的旋律、编排、结构、速度不会随着器材的变化而变化吧?我用mx760听的是4分之4拍的节奏,60的速度,难道换成sr225i就变成了8分之6拍,120的速度?

[ 本帖最后由 MetalHammer 于 2012-6-4 14:37 编辑 ]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听老鼠言吃亏在眼前之五:懂音乐没用,要懂声音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