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x 发表于 2016-12-21 20:10:07

wbjia 发表于 2016-12-21 19:14
预言贴:

未来的战争属于


大奥2先战过009再来谈下级产品参战的问题吧;P

4realms 发表于 2016-12-21 20:16:54

_天行健 发表于 2016-12-21 19:45
90年发布?你是哪里看的资料?我看到的是88年发布,89年就获奖了,怎么可能是90年发布?
还有你说的独创 ...

不好意思kk的时间我也没记对, 话说太过了, 不好意思.

至于q010的独创性, 按我的理解讲一下, 就是真正解决了耳罩式开放式动圈如何利用腔体做声场的问题. q010之后的一系列旗舰, 才一窝蜂地上斜置单元, 这难道是巧合?

而kk首先根本没有耳罩, 其次akg自己的耳罩化尝试, k400/500开始的这个腔体, 很明显完全不及kk.
何况kk这种把全频喇叭当耳机用的思路, 我认为对动圈没有起到任何的贡献, akg自己沿着这个思路做了一堆低阻低敏的型号, 除了701特殊原因成了个奇迹, 客观来讲没有什么突破; 反倒是多少启发了平板耳机, 楼上边博士认kk为祖师爷也是可以理解的.

mvw 发表于 2016-12-21 20:27:16

4realms 发表于 2016-12-21 20:16
不好意思kk的时间我也没记对, 话说太过了, 不好意思.

至于q010的独创性, 按我的理解讲一下, 就是真正 ...

我一直觉得k1000正统续作是k………………………………………………66

你看这不就是个kk套个皮圈?

donthuang 发表于 2016-12-21 20:54:46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16-12-21 21:05 编辑

Lion_Heart 发表于 2016-12-21 20:01
前者叫致敬,后者就叫参考吗
HD800看得出脫胎自HD650
同樣是單體安置於橢圓形透氣帳版之後

和Q010最大的差別在於 耳罩內外兩側是否透氣

Q010僅止於腔體開背、耳罩內外兩側的氣流是分隔開來的

蜂巢狀的後腔是在兼顧強度的基礎上 有效抑振
從這點來講,比較接近AKG家的思路

4realms 发表于 2016-12-21 21:14:44

donthuang 发表于 2016-12-21 20:54
HD800看得出脫胎自HD650
同樣是單體安置於橢圓形透氣帳版之後



并没有发现800的椭圆形障板在哪里...

至于耳罩的问题, 我觉得对于这类后背高度开放的设计, 耳罩的透过性只有有限的影响, 就好像hek v2的耳罩加强了透过性, 但也只是部分改变了通透度; 何况akg的耳罩和q010还完全不同呢.

森海在动圈设计方面, 最擅长的确实应该是如wbjia所讲, 将高明的设计平民化, hd580/6x0平民化了自家的静电 (其实也是纽曼的静电了), hd800平民化了q010这种相当极端, 全靠单元高性能的设计, 这个过程中自然有根据自家理念进行的改造, 最典型的应该就是把单元拉远了, 这一拉远可是搞出了好多事来

donthuang 发表于 2016-12-21 21:22:44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16-12-21 21:24 编辑



千言萬語不如一圖
細密金屬網能有效控制透氣程度,又有不錯的透聲特性,Beyer也用了類似的材料在後腔主屏板上

不過這類手法...最近看到最創意無限的是Amiron



直接在金屬框架上織尼龍條....


萤火虫之墓 发表于 2016-12-21 21:31:26

bruceshen 发表于 2016-12-21 21:37:25

本帖最后由 bruceshen 于 2016-12-21 21:39 编辑

amex 发表于 2016-12-21 20:06
瞧我说啥来着,一大黑点就是很多人看到powered by rice就情绪不稳定了
当然rice自己也情绪不够稳定
论坛好久没这么仅凭一个话题就那么红火了:lol好事儿

donthuang 发表于 2016-12-21 21:40:31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16-12-21 21:42 编辑

4realms 发表于 2016-12-21 21:14
并没有发现800的椭圆形障板在哪里...

至于耳罩的问题, 我觉得对于这类后背高度开放的设计, 耳罩的透过 ...
這牽涉到 根本耳機形式的問題
森海的 open-aire AKG的open back 或者 beyer的 semi-open 等等

關鍵的幾個要素有

1.單體的背波直接透出,沒有或很少阻隔物:這應該是最普遍的,開放式耳機的定義
2.單體前後方是否完全隔絕,透氣,透聲程度如何

勉強還可以追加 3. 耳罩的吸音/透氣程度如何

這離題好像有點遠,我的意思是,俗稱的開放式耳機,並不單純只有一種"開放"法
往往在細部的設計還有微妙的不同

HD600.650用塑料框架蒙上黑絲,隔離內外兩側,HD800換成了性能更穩定/特性更好的金屬網
大概是這樣

南开米饭 发表于 2016-12-21 21:44:09

donthuang 发表于 2016-12-21 21:22
千言萬語不如一圖
細密金屬網能有效控制透氣程度,又有不錯的透聲特性,Beyer也用了類似的材料在後腔主 ...

你们都被外观骗了,但是我不说

在江边熬浆糊 发表于 2016-12-21 21:47:52

谈器材的优劣正确与否没能力分辨,但是说话人的修养与气度还是能分清一二{:1_96:}

4realms 发表于 2016-12-21 21:56:43

donthuang 发表于 2016-12-21 21:40
這牽涉到 根本耳機形式的問題
森海的 open-aire AKG的open back 或者 beyer的 semi-open 等等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思考的, 很多人对800/t1自行所谓mod, 大部分的尝试都是剪裁各种形状/材质的吸音材料贴在那个"障板"上, 那么经过这样mod之后的声音, 是否还可以称为hd800/T1呢? 我的思考和实际的感受都是肯定, 这仍然是800/T1, 因为这些mod从结果而言对腔体的结构的影响并不大, 而结构才决定了声音干涉的基本模式.
而从腔体结构上来看实在找不出800这样的腔体和600有什么渊源, 而哪怕是对比直到如今的所有耳机, 800也比其他任何厂家任何型号在腔体设计上更类似mdr-sa系列, 这个完全是找不出第二名的, 最接近的utopia, 形似神不似, 内部结构差远了, 这才是真正参考了hd600的内构的耳机...

donthuang 发表于 2016-12-21 22:14:50

4realms 发表于 2016-12-21 21:56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思考的, 很多人对800/t1自行所谓mod, 大部分的尝试都是剪裁各种形状/材质的吸音材料 ...

只針對在帳版或後腔內貼吸音材料/阻尼材料這點回
從耳機結構的考量來看,半透氣的結構,其實也可以視為一種亥母赫茲吸音器

針對的可能是單體的背波,也可能是在耳廓間反射的雜波

也就是透過 有意控制的共振 來營造類似低頻陷阱的效果
這也是某些開放式動圈,開越大聲越通透的理由之一

貼吸音材料/阻尼材料 某方面而言,聽得是"單體"的聲音
而非 整個耳機系統的聲音

這部分我沒有太多把握,先存而不論好了

南开米饭 发表于 2016-12-21 22:57:31

在江边熬浆糊 发表于 2016-12-21 21:47
谈器材的优劣正确与否没能力分辨,但是说话人的修养与气度还是能分清一二

你的朋友倨傲不逊,棋品连着人品,照这样下去,棋品必劣。
——阿城《棋王》

georgeleman 发表于 2016-12-21 23:54:08

依稀想起了当年俱乐部的光辉岁月#硬卵
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查看完整版本: 我来说说“香格里拉”以及和森海大奥2代的看法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