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军医

[复制链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3-3 19: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卡姆的详细情况,北京爱乐2002年第七期有专题介绍。切利的知音,也是坚持现场录音死硬派代表之一;卡拉扬生前三大弟子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3-3 19: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卡拉扬最大失误,我认为和托斯卡尼尼一样,就是对声音错误的认识。前者太在意录音,比如几个典型的事情。

一个是柏林爱乐新建的音乐厅阴性性的苛求。首开“梯田式”音乐厅格式。据说这种结构的音乐厅最大好处是哪个频段声音不好,可以补哪个频段。理论与现实毕竟不同。今天大家都从新认识了这点。表现古典音乐最佳的场所,还是那种“鞋盒式:的矩形音乐厅。今天来看,柏林爱乐新音乐厅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不及格之作。顺便说一句,我觉得星海音乐厅的声音并不如上海大剧院的声音。

一个是对高保真录音的过分追求。为了要求声音的清晰,一个时期里录音室录音大行其道,连BBC的古典录音也把残响定的很低。卡拉扬也是推波助澜者之一,他的录音现场极少,音响都不是很差,但大家总觉得不过瘾。有人责怪是卡拉扬胡乱自己做主操刀制作声音的结果,其实与录音场所也有很大关系。据说DG录音师为了克服在柏林爱乐新厅这里声音过干,录音都得特别处理声音。

我现在乱猜测,也许是柏林爱乐厚重的声音,现场录音很难真实还原出来,所以卡拉扬才坚持录音室为主的录音道路。

后者对录音又太随意了,什么录音都满意,让录音室不知所错了。以致RCA专门为他建的录音室制作的录音,变成最糟糕的典范之作。我们今天实在遗憾,非常难听到他声音稍好些的录音。

今天人们回归自然,终于认识到现场录音的各种好处,其中非常难得的是真实自然。电台电视台的那些专用录音室几乎荒废了。切利的录音就是个最好的说明。

我对切利的兴趣,主要是想辨析一下,他究竟是富特文格勒,托斯卡尼尼、阿本德洛特和瓦尔特这样等级的超一流大师,还是一流大师的一个?卡姆说切利的法国音乐作品才是最好的,不知是否暗示他仅仅是众多一流大师中的一个,还是我们误读了切利的音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3-3 20: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利的演绎速度为何如此之慢?
卡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说的颇有几分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3-3 20: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祗园主人 发表
[B]为何?那期杂志我没看到 [/B]

杂志封面扫描在此,很普通的一期内容。到图书馆借借看。
卡姆的主要观点注意看看有切利头像的那张扫描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3-3 20: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利的慢速似乎形成一种很强的张力,连空气中都带着飘舞的音符,的确给人想象无穷。朱里尼现场的煽动性据说极其强烈,不不少女性都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啊!切利似乎觉得自己年轻时候对音乐的理解是错的,莫非晚年是从一端走向另一端?
奇怪的是他的CD装潢为什么都是“枯山水”,应该不是日本人出钱超作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3-3 22: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来说,肢体语言过多的指挥风格我都很排斥。比如小克来伯,我没有觉得他好在那里,倒总觉得他修饰过分了;俄罗斯的音乐、指挥,甚至乐团也是如此。我至今仍认为他们没有一流的大师,没有一流的音乐,有的只是一流的工匠。

过去有一种说法是高山派指挥风格和大海派指挥风格。大饼说的所谓“压路机式”的风格反而比较接受;对比强烈的、戏剧性高的都容易上耳但我偏爱扎实的质普的,味道平淡的似乎觉得隽永一点....

艺术家自我陶醉,太在意自己肢体的表现,哪里还会在意声音、在意音乐的表现!年轻的切利我不喜欢。晚年好似换了个人!

EMI发行的切利的布鲁克纳CD,把封面那种图案说成是日本寺院布置,取宇宙之意,为僧人修行而设,很勉强。真实的应该是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即造园技术的运用。不是什么日本人的东西。如果是这么说,我更相信是日本人在背后炒作了切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3-4 08: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很不喜欢勃恩斯坦等很多美国风度的指挥家,俄罗斯大部分的音乐也是如此。他们的指挥风格说的好听是热情奔放,说的明确点,就是粗糙空白。抒情多是大哭大笑式的,哭就哭个痛快,笑就笑个舒服。

这样感情直接的东西,入门是很不错的,进阶也行,但品尝就担待不了。老穆的老柴,我觉得解读不一定准确,尤其是第六,因此才有那么多其他的版本。老柴过人的地方就是旋律感,基本是听过了就留下印象。但第六很复杂,其中隐讳、缠绵的东西,不该是平平白白、明明白白地抒发的。新编的男子天鹅湖,我觉得是老柴第六音乐内涵最好的图解。

里赫特的钢琴更多是自己的情感,入门非常需要,尤其是巴赫的东西,不从一加一开始,给我们一点暗示,很难理解。对我来说,接受吉利尔斯始终比里赫特高一点。我一直想,如果里赫特的演绎外在的情感再少一点,也许他可以是超一流的大师,与吉利尔斯不会一直打个平手了。

第一次看天鹅湖有巨大的震撼,看多了才知道,原来芭蕾舞除了像天鹅湖这样抒情,还可以有唐吉呵特、吉塞尔这类刻画个性的作品。天鹅湖的无聊除了旋转就是跳跃,就是技巧的简单展示。

几位理事说的俏皮话让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原来成年人心里的爱与嘴巴上说的爱是二回事情呵!大饼说了很多富有意味的笑话,他说有人比喻老穆等的俄罗斯东西像当街哇哇大哭,不能说就是说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3-4 20: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德奥风格问题,我想起音响中有关英国声的争论。所谓英国声,在音响中的确很有点名气。

不少“名人”都认为要以BBC的声音为代表。这么说似乎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仔细想想,还是有些疑问的。如不少英国产品声音与BBC的老派小喇叭声音很不一样。他们还是英国声吗?不少人解释这些英国产的各种声音有各种流派,如BBC的,老派的,新派的等等。

也许你注意到了,这些声音咋一听很不相同的英国产品,或高频亮和暗,或低频多和少的,他们声音听来似乎不同,但我们这里探讨一下共同的在那里。

我觉得在所有不同中,有一点是共同的,如果与美国同类的产品比比,你就很明显看出二国的差异了。以音箱来说,英国箱比美国音箱,音场更靠后点,音像少了点直接,总体感觉都有那么点斯文...这个斯文就是典型的英国声。

德奥风格共同之处,讲究扎实追求内在的大气大美!以华夏文化来比喻,喜欢汉魏风骨盛唐气象。这些追求德奥风格的大师应该也有这些共同的地方啊!个性与共性的融通,是他们成功的标志;个性与共性的差异,是我们津津乐道的东西!切利至少晚年与青年的变化就是个案;把他与旺德相比,谁是典型的德奥风格不言自明了。

今天买了一张哈斯基尔和安达的CD,录音可以在7分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3-4 21: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尔达千条好万条好,第一条我觉得最好的是他用贝森多夫的琴,呵呵!
在这些一流和超一流大师里,我不是很习惯给他们梁山排座次了。这个等级里较量没有胜负吧?
切利的布鲁克纳的确不错,如果也是经久耐听的,那就是德奥风格的。我还没有看过他的书。但觉得他有德奥的某些东西,不是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3-4 22: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与谷雨聊天之后,忍不住跑去店里又吃了下面的这套片。原来买了第一和第三,每套有3张,中价的。这样三套9张全部都齐了。我说过,听过的二套来说,这套碟片的声音太棒了,9分啊!演绎也是地道的德奥风格,乐队柏林爱乐差丝毫不差,音乐好听的程度更不用我多说了。完全是冲着指挥和乐队而去的,盒子打开一听,结果还是让我喜出望外。吃了一套,意犹未尽,一而再、再而三,全部吃了,呵呵!如果你不准备打算用音乐来磨练自己的意志,老唱片最强烈地向你推荐这套的任何一张!

德奥的东西,要说甜味道的其实并不算多,除了下面这张可以说是个代表外,还有就是舒曼、舒伯特的东西了。但他们与其他带甜味道东西最大的不同就是四个字:甜而不腻!这么说很容易,真做到甜而不腻的,很奇怪,似乎也只有德奥的作品。

一般来说,我很少买这样甜甜味道的碟片,所以舒曼和舒伯特的作品都很少。今后倒想买一些了。毕竟在我很少的老LP中,有一张上音谭抒真和李翠真合作的舒曼小提琴奏鸣曲,我一直怀念那种情调。应该算是一种文化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3-4 22: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啊,LP!
哪位大虾能介绍介绍,耳机里听LP是什么感受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3-5 17: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电视 发表
[B]成了你们贴大图馋人的乐园了。

老唱片,你的悄悄话又满了,麻烦把发件箱也整理一下吧。另请问,我也想吃两张唱片,长这么大还没吃过,不知道什么味道,请问怎么做才好吃,哪家店的味道好,最好能有价格,以免被JS... [/B]
老军医的东西是难得一见的珍宝,不贴岂不可惜么!
吃唱片,最好请饼叔叔好好搓一顿,他会指导你诀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3-5 17: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大饼 发表
[B][QUOTE]最初由 老唱片 发表
[B]你说的德奥风格问题,我想起......

说道传统和风格,我觉得卡拉扬和切力矛盾焦点是对“道统”的继承,谁是“伟大”的德奥音乐传统的继承者,结论是不言而喻的,卡拉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切力被“放逐”了,我读到美纽因的回忆录,其中谈到他去指挥伯林爱乐,排练中,伯林爱乐习惯的发出卡拉扬的声音,使美纽因很不悦,同样的,当切力重返伯林爱乐排练时候,对卡拉扬声亦是不满,轻一些,不要那么大声,切力耿耿于怀就是当年被逐出德奥传统的中心,今天也是认为伯林爱乐不再有那个传统,在他眼里,什么传统,全是狗屁[/B]

“轻一些,不要那么大声....”呵,我看过一个专题节目,柏林爱乐一个退休的老定音鼓手说,柏林爱乐特有的厚重声是富特文格勒训练出来,卡拉扬保持下来的,不是卡拉仰的创造。乐队开始并不习惯卡的指挥风格.....
从这个角度来看,乐队舍弃年轻的切利,选择卡拉扬似乎是个必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3-6 00: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柏林爱乐选帅,现在来看,并非一椿无头公案!
瓦格纳是个另类,他与其他德奥名家的区别,也许只能用中华文化的海派与京派不同来解释了。每次说到着类问题,我就想到中华武术!如果理解成李小龙成龙李连杰,肯定是个悲哀;理解为奥林匹克赛事,同样也是个悲哀!因为已故的一代武术大师万籁声老先生早就对体委领导批评说过,现在搞的不是武术、那是武术体操!

呵,说瓦格纳就来了!
本来今天目标是舒曼,可是意外却发现二张瓦格纳的好碟片,强烈向大家推荐:如果想听听瓦格钠的东西,想听听录音出色演绎也好些、价钱又便宜点的正版货,可能只有这二张了!

第一张,索尔蒂的代表作之一:罗恩格林精选一张。正价,似乎是他那靓丽声音、出色录音的身份证。多明戈演唱少了点男气,这也再次说明抒情高音不适合担任这类角色。如果你还不清楚什么叫声娶统一、气息沉稳、嗓子圆润,你一定要听听诺曼的歌唱。

原来大盒子一套的录音非常杰出,难怪那么多人全然不顾索尔蒂的味道如何,冲着这个录音就枪下了碟片。全套四张要400元以上,毕竟有些高不可攀;还是这张精选好,打折后100不到就可以了,所有精华段落都有,完全可以过把瘾。呵,美不胜收!这张的录音水平大大超越了原来的小双张。过去翻录制作的碟片都以中价或廉价发行,只有录音好的是正价发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023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3-6 00: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张,伯姆67年拜鲁伊特“指环”现场版精选,好象是新出的Philips小双张。这也是省米的一个好选择。录音可以在8分,尤其是现场感觉特好,真要感谢拜鲁伊特节日剧院的音响。
温德加森对比多明戈,个性鲜明多了,是个典型的英雄高音;尼尔森富有强烈韧性和张力的歌声,相信对录音技术是一大考验。从已经听过的一些片来看,稍有忽略的录音,声音会显得过干,这不是她的真声。
说个有关尼尔森的逸闻趣事,每年一届的诺贝尔颁奖活动都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据说因为她捧场的歌唱喧兵夺主,组织者不得不移师别处一年,把演出场所改在了正规舞台下面。现在演出的人在也不能与国家首脑和获奖者一起站在舞台上了。
你是否觉得伯姆太斯文?好好听听这里女武神前奏曲,那撕裂人心的咆哮声,怎么也很难与“田园”里那个斯斯文文的伯姆联系起来啊!
上面二张都不是老唱片了!
并非老的都说好;好的都想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2-9 11:52 , Processed in 0.074325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